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观察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鉴定临床血型及保证输血安全的价值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24 10:54:4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观察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鉴定临床血型及保证输血安全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接受输血治疗患者,随机抽取700例进行分析研究,使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的作为观察组,采取盐水试管法和聚凝胺法的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血液的检测结果。结果采取不同的血型鉴定方法后,观察组的正反定型符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交叉配血符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型的鉴定以及输血过程中,采取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能有效降低交叉配血中出现的假阳性,有效提升了输血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鉴定;血型;输血安全

本文引用格式:汪贵香.观察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鉴定临床血型及保证输血安全的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5):174,179

0引言

输血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补血方式,临床应用较为广泛,补血方式直接,但输血的操作方式不正确或者血液来源不匹配会出现输血异常反应,因此对血液的血型及来源进行鉴定非常重要,能有效避免血型不同而导致的排斥现象[1]。目前临床上常采取盐水试管法、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等,盐水试管法为传统的血型鉴定方法,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是目前临床上的首选血型鉴定方法,准确度要高于传统的盐水试管法[2]。本文通过对患者进行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检测血型,分析其临床诊断价值,现在汇报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随机抽取700例进行分析研究,使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检测作为观察组,采取盐水试管法和聚凝胺法的作为对照组,男性358例,女性342例,年龄21~68岁,平均(37.8±6.3)岁,既往输血史:有62例,无638例。

1.2方法

所有标本分别通过微柱凝胶法和盐水试管法进行血型鉴定,通过微柱凝胶法和聚凝胺法进行交叉配血,统计分析所有标本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情况。

血型鉴定,盐水试管法:对血液进行常规分离,根据盐水试管法进行血型鉴定,再通过离心后观察反定结果,为了排除冷凝集,应使用阴性对照管。微柱凝胶免疫检测:常规对输血者的血液进行分离,取6支试管分别标记上符号,对前4个试管加入0.5%的红细胞悬液,再分别在后三个试管中加入血清和0.5%的已知A型和B型的红细胞悬垂液,最后使用离心机离心5 min,肉眼观察结果。

交叉配血,凝聚胺法:将输血者与供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常规分离,配置3%~5%红细胞悬液,取2支标记主侧与次侧的凝胶微管,将2滴供血血液和1滴输血标本红细胞悬液加到次侧管,再将2滴输血样本和1滴供血标本红细胞悬液加入主侧管,再加入低离子介质溶液0.6 mL与其混合,在1 min后加入凝聚胺溶液2滴,在静置15 s后进行1 min离心,收集0.1 mL的管底凝集液,再加入重悬液2滴进行结果判定。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输血者与供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常规分离,配置0.5%~15%的红细胞悬液,取2支标记主侧与次侧的凝胶微管,将50μL的输血者红细胞悬液与供血者样本加入次侧管,再将50μL的供血者红细胞悬液与输血者样本加入主侧管,在37℃的条件下孵育15 min,然后进行离心5 min,结束后肉眼观察结果。

1.3观察标准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红细胞在凝胶柱底部沉积为匹配;红细胞在凝胶柱中部或上部为不匹配[3]。凝聚胺法:匹配为1 min内散开,隶属凝聚胺引起的非免疫性凝集;不匹配为不散开,隶属异体抗体引起的免疫性凝集。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S P S S 1 6.0软件比较两组数据,计量数据以(±s)表示,通过t检验,正反定型符合率、交叉配血符合率使用(%)表示,采取2检验,当P<0.05时,说明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正反定型符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交叉配血符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1。


\
 


3讨论

临床上输血是治疗疾病的常用手段,盐水试管法检测具有准确性高的特点,得到广大学者的认可,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盐水试管法需要使用大量的血液标本才能准确地测量出血型,同时操作较复杂,临床需求常无法满足[4-5]。在进行交叉配血时采取聚凝胺法,该检测方法能快速地判断出配血,可是药物会对其造成一定的影响,容易出现假阳性率,导致配型不合格,出现输血反应,降低其安全性[6]。

近年来,随着医学不断的进步以及医疗水平的提升,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方法在血液检测方面的优势逐渐被发现,将血型的鉴定和交叉配血的合格率与安全率显著提高[7]。研究深入后,发现微柱凝胶免疫检测的准确性与灵敏性非常高,使医生的输血效率提高,输血过程更快捷,同时输血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本文通过对700例输血患者分别采取盐水试管法与微柱凝胶免疫检测,两组检查结果发现,正反定型符合率两种方法检查结果无统计学差异,说明了微柱凝胶免疫检测的血型鉴定准确率非常高。同时微柱凝胶免疫检测的配血合格率显著高于盐水试管法,也提示了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准确的检测出供血者与受血者的血液是否匹配,增加安全性[8]。由于聚凝胺在溶解后,会有大量的正电荷产生,使红细胞电位下降,导致形成可逆性非特异凝集,当枸橼酸钠滴入后,可以将凝聚胺凝集中和,根据散开的情况确定配型结果,但在药物、低浓度抗体等诸多原因的影响下,会出现红细胞散开,从而形成了假阳性高的结果。微柱凝胶法通过生物凝胶过滤,红细胞的表明存在有抗球蛋白与抗球蛋白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从而引起红细胞聚集,红细胞体积增加,即便红细胞聚集后散开,也不会从单个红细胞通道通过,无法进行配对的红细胞只能停留在微管底部,所以对此影响非常小,故假阳性低。

综上所述,在血型的鉴定以及输血过程中,采取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能有效降低交叉配血中出现的假阳性,有效提升了输血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Zhang YP,Su XH,Yang SM,et al.Antibodies titration for immunized pregnant women:Conventional tube test or gel microcolumn assay[J].Transfusion: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Blood Banks,2014,54(4):1200.
[2]汤心怡.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鉴定临床血型及保证输血安全的意义[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4):187.
[3]潘艳伟.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鉴定临床血型及保证输血安全的意义[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14):2565-2566.
[4]Davis R,Teng SM,Finck R,et al.Comparison of a gel microcolumn assay with the conventional tube test for red blood cell alloantibody titration[J].Transfusion: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Blood Banks,2013,53(4):811-815.
[5]钟胜英.手工微柱凝胶免疫检验法在ABO、RhD血型抗原鉴定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5):4-5.
[6]郭惠莲,黄东平,郑燕霞.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在临床血型鉴定与输血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工程,2016,23(9):1225-1226.
[7]黄婉怡.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在临床血型鉴定与输血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科学,2019,9(3):85-87,95.
[8]高远.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应用于临床血型鉴定与输血中的意义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23(12):27-2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79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