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耳鼻喉手术护理中的安全隐患以及有效的防范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行耳鼻喉手术患者26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中安全隐患以及有效的防范措施。结果支撑喉手术有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扁桃体、腺体摘除手术和鼻内镜手术各有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中耳手术及鼻鼾症手术中未出现患者并发症,本次研究的268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86%。结论通过给予耳鼻喉手术患者全面的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术中风险,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因此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术中护理的安全隐患发生率。
关键词:耳鼻喉手术;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本文引用格式:宋秀玉.耳鼻喉手术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6):369-370.
0引言
耳鼻喉科手术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手术种类,与其它类型手术有明显的差异性,如患者年龄跨度大,手术时间短,过程简单,接台手术多,可操作空间较小,视野相对受到限制等,易造成手术安全隐患,引起医疗纠纷。本次研究主要分析耳鼻喉手术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探究有效的护理措施,以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行耳鼻喉手术的患者26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56例,女112例;年龄5~83岁,平均(53.41±5.06)岁;73例行中耳手术;87例行扁桃体、腺体摘除手术;69例行鼻内镜手术;25例行鼻鼾症手术;14例行支撑喉手术。
1.2方法
将268例患者的临床数据详细整理,包括其姓名、性别、年龄、疾病与治疗方面的情况,并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采用统计软件SPSS 17.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3护理安全隐患
1.3.1情绪紧张、恐惧心理
由于疾病的威胁、专业知识的匮乏和手术带来的创伤等因素,患者多存在紧张、焦虑甚至恐惧等不良心理,担心术中麻醉风险、术后疼痛与恢复以及相关的治疗费用等。特别是年龄较小的患者,对手术恐惧程度更高,不能很好的配合手术,影响手术进度及效果,严重者还会出现并发症,甚至是意外事故。
1.3.2年龄跨度大,信息核对不到位
患者组成结构复杂,年龄跨度大,老年患者和儿童患者占比例较大,儿童患者不能很好的配合手术;老年患者大多自身基础疾病较多且反应迟钝或存在听力障碍,容易产生并发症,不能很好的查对患者的信息和病情;另外,耳鼻喉手术接台较多,患者无需接收长期治疗,故而容易出现准备匆忙而急速核查,并要多次重复核查,期间出现问题几率会增加,对手术造成影响。
1.3.3专业器械及手术用物清点不到位
由于耳鼻喉手术视野小、手术器械少、缝合机会少,很多耳鼻喉手术几乎不配备洗手护士,甚至整个手术过程都没有护士参与。没有洗手护士上台时,操作医生和巡回护士不能更好的清点专业器械、手术用物或者不能及时妥善保管标本,导致医生开台准备时间长,影响手术周转。
1.3.4跌落或面部损伤隐患
耳鼻喉手术中存在从床上跌落的风险,主要发生在儿童、老年患者。面部损伤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因耳鼻喉手术操作范围临近面部,无论是专业器械的使用,还是胶布的黏贴,都会对面部形成损伤,影响面部的形象,尤其是女性患者面部损伤带来的不自信更会产生医患纠纷。
1.3.5无专人负责病情观察,术后并发症的产生
因耳鼻喉手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短,医护人员往往不会安排专门人员观察,甚至自身也会忽视患者病情的变化,但随着手术人群的复杂化,老年患者身体差,自身基础疾病多;患儿不能很好配合手术,对手术耐力也不够;手术的刺激、麻醉剂的使用或个体差异等都可能引起患者心率不齐,呼吸循环功能衰竭等状况,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危及生命。
此外,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主要有术后感染和出血。由于耳鼻喉手术部位的独特构造,手术视野的狭小,手术过程中一旦出现血管损伤,止血较困难,易造成术后出血。在手术前术区消毒不彻底,医务人员的无菌观念不强或操作不规范,都可能引起术后感染。
1.4护理措施
行耳鼻喉手术时术野受限,手术准备、操作时间均短,手术台数多,年龄跨度大等,其手术护理极其关键。根据上文分析的结果提出一下相关的防范护理措施。
1.4.1人文关怀与心理干预
护理人员应做好术前探视工作,要语气温和,面带微笑,耐心热情,有问必答,以真诚态度面对患者;询问患者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及病情,向患者讲解手术特点、手术过程及术后注意事项时,可采用肢体语言、眼神交流等使患者感觉到安慰和理解,取得患者信任,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同时在与患者交流过程中,评估患者的主要心理反应及需求,对伴有负面情绪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保持病房干净整洁、舒适安静,控制温度、湿度,提高患者舒适度,使患者能积极主动配合手术及各项护理工作。
1.4.2实施患者信息查对制度
制定严格的信息查对制度,并认真执行。医护人员应该明确安全核查的重要性,要求每例患者佩戴腕带,对神志不清或患儿,应由家属核实各项信息。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和护士都要认真核对患者信息,确保信息无误,以防止发生差错事故。
1.4.3增加护理人员配备,优化护理工作内容
优化工作人员配置,适当安排洗手护士,承担手术用物和器械的清单工作,准确核对缝线数量、纱布以及棉球数量,做好准确的记录,避免有异物遗漏于患者手中。
1.4.4重视患者病情观察,做好并发症预防工作
适当安排护士负责患者术中病情观察,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进行相应处理,防止意外发生,保证手术顺利完成。护理人员应做好术前准备工作,认真准备手术区域,做好清洁卫生工作,术中配合医生,监督并提醒医生规范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术后感染发生。同时还应熟悉手术方式及步骤,密切观察患者病情,防止术后出血的发生。
2结果
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情况:支撑喉手术有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扁桃体、腺体摘除手术和鼻内镜手术各有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中耳手术及鼻鼾症手术中未有患者出现并发症,本次研究的268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86%。见表1。
3结论
耳鼻喉疾病年龄跨度大,多以老年人和儿童患者为主,因此患者在接受治疗时与医护人员的配合度较低。老年患者由于其听力和视力的限制,无法与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因此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并且在手术过程中受到手术视野小、操作空间小等限制,因此给手术过程的顺利实施造成影响。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存在发生坠床、感染等相关的安全隐患,因此影响手术治疗效果。护理人员必须针对手术护理中的安全风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风险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效果。本次研究中通过分析手术护理的安全隐患,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268例耳鼻喉手术患者,术后的并发症率仅为1.86%,说明针对性的安全防范护理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通过给予耳鼻喉手术患者全面的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术中风险,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因此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术中护理的安全隐患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刘学梅.护理干预对耳鼻喉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改善效果及对康复的影响[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8,31(12):1890-1892.
[2]刘幸子.心理护理对减轻耳鼻喉部手术术后疼痛程度的作用评价[J].名医,2018(09):173.
[4]郝海燕.耳鼻喉连台手术护理风险的循证探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4):231.
[5]佟艳.分析高龄耳鼻喉手术患者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12):183-184.
[6]丁丽英.耳鼻喉手术中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07):84-85.
[7]崔明,陈道静.耳鼻喉术后感染的预防与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A4):327-32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