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标准大骨瓣减压合并天幕裂孔切开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22 15:11:4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标准大骨瓣减压合并天幕裂孔切开术治疗,评价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开展于2016年12月至2018年6月期间,共录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4例作为研究样本,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处理为参照组(n=32)例,以及治疗组(n=32),参照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合并天幕裂孔切开术治疗,治疗效果评价指标选择术后3天颅内压、髓鞘碱性蛋白水平、血清白蛋白水平、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预后良好率。结果治疗组术后3天颅内压、MBP水平、ALB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在数值上与参照组对比,均呈现更优水平,且P<0.05出现,数据统计价值显著存在。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合并天幕裂孔切开术治疗方案,可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天幕裂孔切开术

本文引用格式:张祥.标准大骨瓣减压合并天幕裂孔切开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4):86-87.

引言

颅脑损伤是临床常见伤症之一,通常是由于外力直接或间接对头部产生作用造成的颅脑组织损伤。在格拉斯哥昏迷积分法中,将再次出现昏迷情况的患者判定为重型颅脑损伤[1]。受伤后,患者会出现意识障碍、头痛、癫痫发作等临床表现,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目前,临床中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方式,单纯实施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就是主要选择的手术治疗方式之一,虽然在临床中应用广泛,但有研究结果表明,预后较差,病死率较高[2]。因此,为了提升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我院选择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在其中32例患者标准大骨瓣减压治疗中合并天幕裂孔切开术,探讨临床治疗效果,并将研究具体报告做出如下呈现。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开展于2016年12月至2018年6月,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并取得患者家属知晓同意,签署相关协议书后,共确定录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4例作为研究样本,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处理为参照组(n=32)例,以及治疗组(n=32)。两组各项资料对比,均以P>0.05为最终定局,可进行讨论。参照组,性别:男20例,女12例;年龄:最小27岁,最大83岁,平均(53.41±2.45)岁;GCS评分:最小3分,最大7.5分,平均(4.91±0.24)分。治疗组,性别:男21例;女11例;年龄26-84岁,平均(54.02±1.34)岁;GCS评分3.5-8分,平均(5.01±0.19)分。

1.2方法。参照组实施单纯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即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麻醉表现出现后,将长度为1厘米的手术切口作于颧弓上耳屏前,两端分别达前额发迹线、顶部中线,选择与颅顶中线相距2 cm处做出一窗口,大小为100-160 cm2,将硬脑膜切开后,清理血肿与坏死组织,对硬膜腔进行扩大,逐层闭合切开组织。治疗组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参照组相同,在此基础上合并天幕裂孔切开术治疗,即选择骨窗做出位置在颅脑中间窝底、与横窦接近处,将颅内血肿与坏死组织清除,将小脑幕裂孔充分暴露,并将一切口作于天幕内侧与中间区域,将天幕缘使用微型直角钩勾起并切开,切开长度控制在1.5 cm作用,吸除血性脑髓液,逐层关闭切开组织,放置引流管,实施抗感染措施。

1.3观察指标。记录术后3天颅内压,评价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血清白蛋白(ALB)水平,统计并发症发生率,随访90天记录预后良好率。其中,预后良好率选择GOS评分准则进行评定:1-5分,分别代表死亡、植物生存、重度残疾、轻度残疾以及良好。

1.4统计学分析。选择SPSS 17.0版软件完成本次研究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术后3天颅内压、髓鞘碱性蛋白水平、血清白蛋白水平)、计数资料(并发症发生率、预后良好率)分别选择χ2、t检验,结果显示分别为(%)、(±s),数据对比数值若呈现P<0.05,该项探讨数据存在分析价值。

2结果

2.1术后3天颅内压、MB水平、ALB水平各项数据组间对比结果。见表1详情,治疗组术后3天颅内压显著、MB水平、ALB水平在数据上均低于参照组,各项数据对比结果呈现P<0.05,数据存在分析价值。


\

2.2并发症发生率数据组间对比结果。见表2详情,治疗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13%在数值上明显低于参照组的28.13%,数据对比结果呈现P=0.0059<0.05,数据存在分析价值。

\
 


2.3预后良好率数据组间对比结果。见表3详情,治疗组预后良好率84.37%在数值上明显低于参照组的46.88%,数据对比结果呈现P=0.0016<0.05,数据存在分析价值。

\

 
3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具有发病突然,进展迅速,致残率与致死率较高的特点,其原因在于,患者受伤之后极易并发脑疝、得到显著提升,对于改善患者预后也有重要价值。

此次研究中,对治疗组患者应用标准大骨瓣减压合并天幕裂孔切开术治疗,治疗组的术后3天颅内压(14.92±2.20)mmHg、MB水平(3.15±1.61)g/L、ALB水平(0.29±0.08)g/L、并发症总发生率3.13%、预后良好率84.37%均较参照组(22.25±3.22)mmHg、(7.22±2.15)g/L、(0.18±0.06)脑梗死,对局部脑组织造成损伤[3]。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主要方式,可迅速减轻患者颅内压,降低血管收缩作用,促进血液正常回流。但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虽然血肿清除效果显著,却不能很好的恢复脑干自主功能,且术中对周围脑组织造成一定的损伤,导致术后极易脑梗死、脑积水等并发症,预后差[4]。而天幕裂孔切开术的实施能够将后动脉受到的压迫力去除,对脑脊液循环通路进行疏通,通过引流管放置引出血性脑脊液,以此降低了脑积水的发生率;在术中将环池充分暴露,将脑脊液吸出,脑容量有效得到降低,环池受压情况因此改善,进而降低脑干的受压力,对中枢神经功能的恢复更加有利,因而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得到降低;通过去除颅内血肿,将脑组织与动脉受压情况改善,促进颅内血液正常循环,可将脑梗死有效避免。由此看来,两种治疗术联合应用,患者的治疗效果可g/L、28.13%、46.88%,数据价值得以确定,可推论出,两种治疗术合并方案更有利于患者康复,在结论上与张超等人研究存在相似性。

综上所述,在应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基础上合并应用天幕裂孔切开术,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王洪波.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3):80-81.
[2]张杰,李世樟,朱栋梁.大骨瓣减压小脑幕切开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脑疝的疗效观察[J].微创医学,2015,10(4):502-504.
[3]李东,唐丽芳,王巧娟.重型颅脑损伤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硬膜下积液的治疗[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6,48(10):1214-1215.
[4]黄善战.去大骨瓣减压联合天幕裂孔切开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3):1725-172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65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