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20 15:34:2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讨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接受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我院收治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中抽选25例(a组)做课题研究,同期选择原发性胆汁性肝病25例(B组)、原发性硬化胆管病25例(c组)以及健康体检者25例(d组)做对照,检测并比较四组患者的自身抗体水平。结果a、B、c三组的ana阳性率显著高于d组,且a组的ana阳性率较B、c组均明显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ana阳性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余三组相比,a组的SMA≥1/320阳性率、抗sla/lP阳性率以及抗lKM-1阳性率均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三组组间上述指标检测值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身抗体检测是实现早期鉴别、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可行途径,并且能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重要数据指导,值得推广。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抗体;诊断;临床价值

本文引用格式:哈米拉·玉素甫,马涛.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2):182,184.

0引言

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是由于机体内免疫原性物质对肝脏产生病理性刺激而导致的一种肝损害,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肝功能及身心健康[1]。研究表明,加强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有助于患者的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显著临床价值[2]。为提高我院今后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综合诊疗水平,本组课题对自身免疫性肝病与其他类型肝病、健康体检者的自身抗体检测资料做了研究分析,现归纳研究内容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中抽选25例(A组)做课题研究,其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19~67岁,平均(43.2±5.4)岁;同期选择原发性胆汁性肝病25例(B组)、原发性硬化胆管病25例(C组)以及健康体检者25例(D组)做对照,B组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18~65岁,平均(42.8±5.6)岁;C组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20~65岁,平均(43.4±5.8)岁;D组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18~67岁,平均(43.3±5.7)岁。A、B、C、D各组间基线资料通过统计软件处理,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在晨起空腹状态下,对A、B、C、D四组受检者的静脉血3 mL进行采集,并置于真空采血管内,离心10 min后,及时取样检测。所用试剂盒为抗体谱免疫球蛋白G(IgG)试剂盒,由欧蒙医学诊断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检测步骤根据试剂盒说明书严格操作。

1.3评估项目

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对四组受检者的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以及抗线粒体抗体(AMA)进行检测,抗肝肾微粒体抗体1型(LKM-1)与可溶性抗原/肝胰抗原抗体(SLA/LP)通过免疫印迹法测定。

1.4数据分析方法

使用SPSS 20.0软件对课题的研究数据做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四组患者的ANA、AMA抗体阳性率统计分析


A、B、C三组的ANA阳性率显著高于D组,且A组的ANA阳性率较B、C组均明显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ANA阳性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A、C、D三组的AMA阳性率均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A、C、D三组组间AMA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2.2四组患者的SMA≥1/320、抗SLA/LP以及抗LKM-1阳性率统计分析

与其余三组相比,A组的SMA≥1/320阳性率、抗SLA/LP阳性率以及抗LKM-1阳性率均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三组组间上述指标检测值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
 

3讨论

自身免疫性肝病根据其免疫学、生化学及组织病理学特点,通常可分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型胆管炎、自身免疫性肝炎以及重叠综合症等几种,其病理机制在现阶段尚不明确,临床学者多认为与抗原被激活有关,诱发因素包括HBV病毒、麻疹感染等[3]。一旦受到上述病毒感染,肝脏细胞膜表层的HIA可被激活,并刺激自身B细胞形成大量的自身抗体,从而对人体的器官组织造成严重损害,如果不及时干预还容易导致肝硬化的发生,甚至导致肝功能衰竭。

大多数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伴有特异性自身抗体,而且具有高滴度的自身抗体水平,因此,重视对自身抗体的早期准确检测,对于鉴别与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病、指导临床治疗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学者研究认为,抗线粒体抗体对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病具有特异性,抗可溶性肝抗原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具有特异性,因而自身抗体的检测对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和治疗临床意义显著[4-5]。自身免疫性肝病会影响患者的血清ANA水平,且其中又以自身免疫性肝炎对血清ANA的影响最明显[6]。本课题通过对25例自身免疫性肝病(A组)、25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病(B组)、25例原发性硬化胆管病(C组)以及25例健康体检者(D组)的自身抗体检测资料进行分析,发现A、B、C三组的血清ANA抗体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A组阳性率为96.0%,B组阳性率为64.0%,C组阳性率为60.0%,而D组血清ANA抗体呈阴性,无阳性病例检出,提示血清ANA抗体在检测自身免疫性肝病方面有高度的敏感度,可作为检测该病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关资料显示,原发性胆汁性肝病患者普遍存在血清AMA抗体水平增高的表现,血清AMA抗体阳性,多提示患者有罹患原发性胆汁性肝病的可能[7]。本课题研究发现,A、B、C、D四组中,仅B组检出AMA抗体阳性,阳性率达到92.0%,而其余三组AMA抗体呈阴性,说明血清AMA抗体可作为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病的一项敏感标志物。而原发性硬化胆管病的发病较其他两种病型较罕见,现阶段临床尚无有效诊断与鉴别该病的方法[8]。本课题检查发现,C组的血清ANA阳性率仅为60.0%,而SMA≥1/320、抗SLA/LP以及抗LKM-1等指标均未检出阳性,为提高对原发性硬化胆管病的诊断,应考虑结合患者的既往肝病史、相关影像学资料等判断。

综上所述,自身抗体检测是实现早期鉴别、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可行途径,并且能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重要数据指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丁九立,张昌秋,蔡胜男,等.自身抗体检测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8):75-76.
[2]章英宏.自身抗体检测对肝功能异常患者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疗有效性评价[J].现代实用医学,2016,28(2):209-210.
[3]Mitra S.A molecular m in autoimmune liver diseases with histopathological correlation;FoXp3/RORγt ratio[J].Apmis Acta Pathologica,2015,123(11):935-944.
[4]杜丽.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肝病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3):146-147.
[5]任妹,廖永强,彭可君,等.多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价值[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4,34(4):385-389.
[6]Wang Pl.Autoantibody and with autoimmune liver disease and their first-degree relatives[J].Nutrition,2014,58(4):457-62.
[7]郑福来.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肝病中的应用及其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8(34):38-41.
[8]欧阳艳君.血清自身抗体和抗核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中的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3):191-19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56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