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糖尿病诊断中尿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的效果比较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17 15:35:4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比尿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用于糖尿病临床诊断中的效果。方法抽取2016.8~2018.8收治的142例疑似糖尿病患者,均给予尿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对比两组检验方法的结果,并将检出的糖尿病患者分为A、B两组,分别予以尿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对比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餐后2h胰岛素、餐后2h血糖(2 h PBG)水平。结果有81例患者确诊为糖尿病,生化检验的敏感度高于尿常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检验方法特异度差异不显著(P>0.05);A、B组糖尿病患者接受不同方法检验,TC、2hPBG、TG及餐后2h胰岛素水平不相上下,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B组患者以上四项指标和健康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临床诊断中,与尿常规检验相比较,生化检验敏感度更高,且操作过程简易快捷,能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更可靠依据。

关键词:糖尿病;临床诊断;尿常规检验;生化检验;效果观察

本文引用格式:延娟,房玉杰,杜永峰,等.糖尿病诊断中尿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的效果比较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3):172-173.

0引言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最近几年其发病率不断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胰岛素分泌缺乏是诱发本病的主要因素,患者临床症状以多尿、多食、多饮是为主要特点[1]。若患者高血糖症状长时间未能解除,则可能会对组织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易引起功能障碍,降低患者的身心健康水平与日常生活质量。早期治疗是改善糖尿病患者预后的关键,但多数患者早期缺乏特异表现,很可能造成病情诊断延误并加重,此时重视对糖尿病的检验与诊断具有很大临床价值[2]。现如今,生化检验在糖尿病临床诊断中应用范围不断拓展,本文主要对比生化检验与尿常规检验在本病症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142例疑似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样本入选时间为2016.8-2018.8。入选标准:具有典型的多饮、多食、多尿及体型消瘦等症状,并排除免疫系统、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肾功能不全及其他对血糖水平形成影响的疾病,以及处于哺乳期及妊娠期的妇女。其中男性81例,女性63例;年龄范围41-76岁,均值(61.8±5.6)岁。

\

 
1.2方法

1.2.1生化检验


选用HITACHI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查前晚,嘱患者禁食,在次日清晨患者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3mL。确定标本无溶血后,室温状态下静置30~40min离心分离血清。继而检验TC、TG、2h PBG水平。2h PBG>11.11mmol/L,则提示患者伴有糖尿病;在检测胰岛素水平前,空腹抽血一次,然后将75g糖溶入200mL水中,让患者喝下,之后每隔一小时,检测胰岛素水平。

1.2.2尿常规检验

用干化学葡萄糖氧化酶法进行,留取患者10mL中段尿,用西门子Clinitek Atlas尿液分析仪进行监测,检测值为阳性时提示糖尿病为阳性。

1.3观察指标

把《糖尿病诊断标准》[3]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不同检验方法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与阴性预测值,符合如下任何一条即可诊断为阳性。①伴有显著的糖尿病症状,1d中任何时间段血浆葡萄糖≥11.11mmol/L;②空腹8h后,血浆葡萄糖≥7.0mmol/L;③2h PBG≥11.11mmol/L。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独立、正态、方差齐组间用±s表示,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率(%)表示计数资料,用2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将P=0.05设为组间差异检测标准。

2结果

2.1两种检验方法糖尿病诊断情况


入组的142例疑似糖尿病患者中,确诊为糖尿病者96例(66.2%)。其中生化检验的特异度为 80.4%(37/46),敏感度为 83.3%(80/96),阴性与阳性预测值依次为 80.4%(37/46)、89.9%(80/89);尿 常规检验的特异度为 71.7%(33/46),敏 感度为 63.5%(61/96),阴性与阳性预测值依次为 71.7%(33/46)、68.5%(61/89)。本组患者尿常规与生化检验的特异度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生化检验的敏感度高于尿常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


2.2 TC、2hPBG、TG 及 2h 胰岛素水平检测情况比较

将 96 例确诊为糖尿病患者分为 A、B 两组,每组各 48 例;46例健康者纳入健康组,三组入组对象性别、年龄及病程等基本资料经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B 组与健康组给予生化检验,A 组进行尿常规检验。结果表明,A、B 组患者 TC、2h PBG、TG 及 2h 胰岛素水平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 A、B 组患者以上四项指标和健康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 2。

\


3 讨 论

糖尿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慢性代谢性病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4]。本病患者在早期通常没有典型症状体征,为减少或规避病情在持续发展中出现的多种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健康构成 威胁,则需要定期进行诊断与体检。
当下,临床在诊断糖尿病时通常采用辅助检查与症状观察两种方法,其中临床辅助检查包括血液与尿液两种方法 , 其中尿检是常规方法,尿检的原理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明显上升,且高于 肾脏阈值时,即血液中葡萄糖达到吸收值上限时,部分葡萄糖就会经由尿液排出体外 。由此可见,针对糖尿病的临床诊断,常规尿检法具有一定价值。但最近几年中有临床研究发现[6],尿检法在应用过程中暴露出一定不足,若患者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不是很高,肾脏能实现对葡萄糖百分之百吸收时,尿检难以作出明确诊断,漏诊的可能性相对较大。且尿检过程中,很多因素会影响检测结果,比如被检者有抗生素、维生素服用史均可能造成尿检结果显阳性,误诊率相对较高。在这样的背景下,糖尿病患者在临床诊断中急需一种准确有效的检验手段,协助临床医师对糖尿病患者作出明确诊断,这对优化患者整体临床疗效具有很大现实意义。

生化检验也是当下临床诊断糖尿病较为流行的检查方法。正常人在进食米、面主食或服葡萄糖以后,基本上会被肠道吸收,血糖水平上升,对胰岛素分泌过程形成明显刺激、肝糖元合成增加但分解过程受抑制,肝糖输出量降低,机体组织对葡萄糖利用率上升,故而饭后最高血糖低于10.0mmol/L[7]。而糖尿病患者饭后胰岛素水平会降低,在本次研究中,A、B组患者胰岛素水平依次为(10.43±1.76)mIU/L、(10.42±1.77)mIU/L,均低于健康组的
(17.36±0.77)mI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临床应用生化检验法诊断糖尿病时,通常会将2h PBG设为诊断糖尿病的主要指标,这主要是因为2h PBG能更有效的呈现出患者的血糖水平,便于临床医师整体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及病情进展状况[8]。另外,生化检验中还有TG、TC指标,其对提升糖尿病临床正确诊断率也有一定促进作用。和尿常规检验相比较,生化检验具有检验过程快速、操作简易及检验结果精确度高等特征,故而深受临床工作者与患者的青睐与肯定[9,10]。

在本次研究中,生化检验对糖尿病临床诊断更具灵敏度,能更明显的提升检测准确率,进而为患者后期治疗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对控制糖尿病患者病情,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生命质量均有很大现实意义,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紫芳.对比常规尿液检验与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7,6(3):505-506.
[2]费丽娜.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体会[J].世界中医药,2016(b06):2173-2174.
[3]李志恒.分析多项指标表达水平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8):1111-1113.
[4]汤伟.五项生化指标联合检测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J].临床肾脏病杂志,2017,17(10):614-617.
[5]陆光辉,周发为.糖尿病诊断中生物化学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112-112.
[6]陆光辉,周发为.糖尿病诊断中生物化学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112-112.
[7]范瑾.血清及尿液特定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5):689-690.
[8]李孟兰,童华诚,沈亚芳.多项生化指标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5):633-635.
[9]高科,陶娟,范宁,等.联合检测三种生化指标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6,31(4):117-120.
[10]周晖,李正康,徐晓明,等.胰岛自身抗体和生化指标在糖尿病分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重庆医学,2016,45(21):2909-291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30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