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凝血功能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上皮性卵巢癌患者37例,将这些患者作为恶性组,另随机选取同期我院良性卵巢肿瘤患者24例作为良性组,采用全自动血凝仪str-r机,运用磁珠法测定两组患者的aPtt、tt、Pt、fiB含量,采用Beckman coulter机测定Plt,然后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血凝测定值、恶性组不同类型患者的血凝测定值。结果恶性组患者的fiB、Plt均显著高于良性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aPtt、tt、Pt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恶性组G1、G2患者的fiB、Plt均显著低于G3患者(P<0.05),Ⅰ+Ⅱ期患者的fiB、Plt均显著低于Ⅲ+Ⅳ期患者(P<0.05),但不同细胞分化程度、fiGo分期患者的aPtt、tt、Pt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fiB、Plt提升,能够将有效依据提供给临床的诊断与治疗及预后判断工作。
关键词:上皮性卵巢癌;凝血功能;临床意义
本文引用格式:李秋萍.探讨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凝血功能并探讨其临床意义[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0):237+239.
0引言
很多因素均会影响恶性肿瘤患者,其会有纤溶、凝血功能异常等发生,一方面影响着肿瘤的生长、浸润、转移,另一方面还影响着患者的治疗、预后[1]。胃癌、胰腺癌等大部分进展性恶性肿瘤患者均有血液高凝状态存在[2],但是目前,还较少有相关医学研究报道卵巢癌患者的凝血状态。本研究探讨了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凝血功能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上皮性卵巢癌患者37例,年龄15-70岁,平均(48.4±8.6)岁。在病理类型方面,15例为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11例为腺癌,5例为混合性乳头状囊腺癌,3例为粘液性乳头状囊腺癌,2例为透明细胞癌,1例为子宫内膜样腺癌;在细胞分化程度方面,12例为高、中分化(G1、G2),25例为低分化(G3);在FIGO分期方面,12例为Ⅰ+Ⅱ期,25例为Ⅲ+Ⅳ期。将这些患者作为恶性组,另随机选取同期我院良性卵巢肿瘤患者24例作为良性组,年龄20-75岁,平均(48.4±6.0)岁。在病理类型方面,15例为浆液性囊腺瘤,9例为粘液性囊腺瘤。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
1.2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均经组织学证实为上皮性卵巢癌;②均符合上皮性卵巢癌的诊断标准[3];③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感染;②肝肾等急慢性疾病;③有血栓栓塞史。
1.3方法。8:00-19:00将两组患者的4 mL空腹静脉血抽取出来,分为2份,每份2 mL,1份经EDTA-2K抗凝后进行血常规检查,另1份经1:9枸橼酸钠抗凝后进行血凝血检查,采用全自动血凝仪STR-R机,运用磁珠法测定两组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采用BeckmanCoulter机测定血小板计数(PLT)。
1.4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采用SPSS 21.0,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血凝测定值比较。恶性组患者的FIB、PLT均显著高于良性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APTT、TT、PT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具体见表1。
2.2恶性组不同类型患者的血凝测定值比较。恶性组G1、G2患者的FIB、PLT均显著低于G3患者(P<0.05),Ⅰ+Ⅱ期患者的FIB、PLT均显著低于Ⅲ+Ⅳ期患者(P<0.05),但不同细胞分化程度、FIGO分期患者的APTT、TT、PT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具体见表2。
3讨论
FIB分解促进纤维蛋白的形成,将支架提供给癌细胞的生长、浸润、转移,同时属于不同粘附分子配体,会促进PLT粘附结合肿瘤细胞的增加,为肿瘤浸润、转移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肿瘤细胞会将PLT激活,对血小板聚集进行诱导,血小板粘附肿瘤细胞,血小板聚集促进瘤栓的形成,在癌栓中包裹的肿瘤细胞受血液湍流的攻击,同时从宿主免疫系统的监控中逃避,微小脉管极易截获癌栓,进而有较大机会着床存活于继发脏器中,最终促进转移的形成[4]。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FIB、PLT的提升为肿瘤浸润、转移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潘生丁、阿司匹林等对PLT聚集进行抑制的药物能够促进肿瘤转移的减少,在抗肿瘤生长、转移中,抗纤溶药物、华法林等香豆素类抗凝剂也将一定的作用发挥了出来[5]。
相关医学研究表明[6],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具有较高的FIB、PLT含量,测定其血凝功能能够有效鉴别卵巢良恶性肿瘤,同时对卵巢癌的一些不良生物学行为进行预测,在卵巢癌的治疗中,抗凝治疗是一种综合治疗方法。本研究结果表明,恶性组患者的FIB、PLT均显著高于良性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APTT、TT、PT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恶性组G1、G2患者的FIB、PLT均显著低于G3患者(P<0.05),Ⅰ+Ⅱ期患者的FIB、PLT均显著低于Ⅲ+Ⅳ期患者(P<0.05),但不同细胞分化程度、FIGO分期患者的APTT、TT、PT之间的差异均不显(P>0.05),和上述相关医学研究结果一致。
总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FIB、PLT提升,能够将有效依据提供给临床的诊断与治疗及预后判断工作。
参考文献
[1]毛竹青,徐丽萍,陈爱平,等.上皮性卵巢癌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研究[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8,27(2):95-98.
[2]周立香,张虹.Ⅲ期上皮性卵巢癌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J].天津医药,2013,41(1):41-43.
[3]张玲,乔翠峰,杜秀萍,等.上皮性卵巢癌病人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与栓塞的相关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17):2219-2221.
[4]闫芸芳,李绪清,肖兰,等.D-二聚体FDP和PLT与上皮性卵巢癌预后的相关性分析[J].安徽医学,2018,39(10):1171-1176.
[5]闫青.气压波治疗仪联合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预防卵巢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血栓与止血学,2018,24(2):248-249.
[6]鲁添福,王娇.DC-CIK细胞免疫治疗和化疗对复发性卵巢癌患者血清指标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23):70-7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