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BC-680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在网织红细胞的参数分析以及荧光强度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用BC-680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分析不同类型血液病患者的网织红细胞百分数、网织红细胞绝对计数、低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LFR)、幼稚网织红细胞比率(IRF)、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MFR)和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HFR)。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血液病患者的网织红细胞百分数、网织红细胞绝对计数、幼稚网织红细胞比率(IRF)、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MFR)和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HFR)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的低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LFR)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网织红细胞的参数分析以及荧光强度测定为血液病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的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网织红细胞;荧光强度;临床意义
本文引用格式:丁玥,陈静静.血液病患者网织红细胞参数及荧光强度测定的临床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1):208,214.
0引言
红细胞发育过程中要经历几个不同的阶段,网织红细胞由晚幼红细胞脱核形成,直径约为8~9.5m,比成熟红细胞体积略大,胞质内残存有核糖体、核糖核酸等嗜碱性RNA物质,经碱性染料如天青B、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活体染色后,在油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其胞浆中的蓝色或蓝绿色点状或网织状结构[1],主要分为4型,外周血网织红细胞百分数的测定以观察IV型为主。网织红细胞百分数、网织红细胞绝对计数、低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LFR)、幼稚网织红细胞比率(IRF)、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MFR)和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HFR)可以反映骨髓的造血功能,因而其对血液病的诊断和治疗[2]、骨髓移植[3]以及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前、后骨髓功能恢复的评估[4]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网织红细胞参数及荧光强度增高提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常见的有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等;网织红细胞参数及荧光强度减低提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主要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骨髓病性贫血等[5]。本实验抽取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20例血液病住院患者血液样本为疾病组,以耳鼻喉科和眼科收治的无血液系统疾病的20例住院患者血液样本为对照组,采用BC-680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进行血液常规标本的检测,并对检测结果中网织红细胞百分数、网织红细胞绝对计数、低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LFR)、幼稚网织红细胞比率(IRF)、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MFR)和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HFR)进行分析比较,探讨BC-680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在网织红细胞的参数分析以及荧光强度测定的临床价值。
1材料与方法
1.1检测对象
抽取2017年6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血液病住院患者20例为实验组,其中男性9例,女性11例,年龄16~85岁,平均(59.9±18.96)岁。耳鼻喉科和眼科收治的同期无血液系统疾病的20例住院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31~89岁,平均(57.10±16.92)岁。
1.2方法
1.2.1标本采集
用含EDTA-2K的抗凝真空管采集检测对象外周空腹静脉血约2 mL,采血后将抗凝管上下轻轻颠倒混匀几次,使抗凝剂与血液充分混匀,但要避免气泡的产生。
1.2.2检测方法
用BC-680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进行血液常规标本的检测,并对两组检测结果中网织红细胞百分数、网织红细胞绝对计数、低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LFR)、幼稚网织红细胞比率(IRF)、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MFR)和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HFR)进行分析比较。
1.3结果判定
根据万学红、卢雪峰主编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诊断学》(第八版)中网织红细胞测定百分数为0.5%~1.5%,网织红细胞绝对计数为0.024~0.084×1012;网织红细胞荧光强度测定指标中低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LFR)参考范围为80~100%、幼稚网织红细胞比率(IRF)为0~25%、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MFR)为0~20%和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HFR)为0~5%。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数据用±s表示,两组测定结果比较用成组t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P<0.05表示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网织红细胞的参数分析以及荧光强度测定结果的比较(±s)
用BC-680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进行血液常规标本的检测,并对两组检测结果中网织红细胞百分数、网织红细胞绝对计数、低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LFR)、幼稚网织红细胞比率(IRF)、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MFR)和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HFR)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网织红细胞百分数、网织红细胞绝对计数、幼稚网织红细胞比率(IRF)、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MFR)和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HFR)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的低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LFR)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网织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的过渡阶段,是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网织红细胞百分数测定方法主要包括传统普通光学显微镜目测法和现代仪器检测法。现代仪器检测法主要包括网织红细胞计数仪法和血液分析仪法。传统普通光学显微镜目测法主要包括玻片法和试管法,其中试管法操作简便,耗时短,重复性好,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普通光学显微镜目测法受到取样、染色等多种因素影响,并存在着主观判断误差,费时费力,所以逐渐被仪器检测法所取代[6]。BC-680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采用结合荧光染色的流式细胞术进行网织红细胞的分类和计数,并可根据细胞内RNA的含量进行荧光强度测定,和传统的普通光学显微镜目测法相比,更加高效,省时省力,提高了检测的精密度和灵敏度。
本研究抽取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20例血液病住院患者血液样本为疾病组,以耳鼻喉科和眼科收治的无血液系统疾病的20例住院患者血液样本为对照组,采用BC-680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进行血液常规标本的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网织红细胞百分数、网织红细胞绝对计数、幼稚网织红细胞比率(IRF)、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MFR)和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HFR)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的低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LFR)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血液病患者包括贫血、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等血液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幼稚网织红细胞,MFR、HFR、IRF能真实反映骨髓的造血功能,数值越高,代表骨髓的造血功能越活跃。
综上所述,用BC-680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对血液中网织红细胞进行参数分析以及荧光强度测定,为血液病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的评估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并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动态监测,可为患者的疗效判断和预后提供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白垚,廖君群,陈宏础,等.标本保存条件对血液病患者网织红细胞参数测定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1,40(3):244-245.
[2]郭鑫,唐秀英.网织红细胞计数及血清叶酸维生素B12的含量对各种血液病的诊断价值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06,19(6):3409-3410.
[3]金胜航,吴敏瑾,郭希超.网织红细胞及相关参数检测在骨髓移植中的应用[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3,1(2):22-23.
[4]黄再捷,张兵.采用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监测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前、后骨髓功能恢复的临床价值[J].临床内科杂志,2003,20(6):312-313.
[5]万学红,卢雪峰.诊断学[M].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54.
[6]肖平.贫血患者网织红细胞参数及其荧光强度检测临床意义[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7(2):20-2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