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症的疗效观察及临床护理体会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16 15:27:4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生长激素联合临床护理干预治疗特发性矮小症的效果。方法将在本院进行治疗的33例特发性矮小症患儿按照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15例)和对照组(1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营养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生长激素和临床护理干预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相关生长指标(身高、生长速率、骨龄)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身高、生长速率以及骨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身高和生长速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67%)对于对照组(38.89%),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特发性矮小症的治疗,联合生长激素和临床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患儿生长发育,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特发性矮小症;生长激素;疗效;临床护理

本文引用格式:苏娅,方文娇.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症的疗效观察及临床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0):326-327.

0引言

特发性矮小症是一种具有较高发病率的基因疾病,患儿机体生长激素正常,但身高明显低于同龄、同性别的儿童,不利于患儿身心的健康发展,需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促进患儿生长发育,改善其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上仍缺少治疗特发性矮小症的特效药,常规的治疗方式为营养治疗,但无法达到满意的疗效。生长激素能对人体的内分泌功能进行调节,促进骨骼、肌肉的生长,是现阶段治疗特发性矮小症的主要药物[2]。为了分析生长激素联合临床护理干预在特发性矮小症中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选取了本院收治的33例患儿进行了分组观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33例特发性矮小症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15例)和对照组(18例)。研究组男9例,女6例;年龄1-14岁,平均(5.32±1.54)岁;平均身高
(103.56±20.47)cm。对照组男11例,女7例;年龄3-13岁,平均(5.84±1.69)岁;平均身高(103.56±20.47)cm。纳入标准:①符合特发性矮小症的相关诊断标准,身高均低于正常儿童均值的2个标准差;②年龄为6-15岁;③家属同意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染色体疾病、肝肾功能不全以及遗传代谢性疾病;②近3个月接受其他治疗;③对本研究相关药物过敏。经比较,两组患者性别比例、年龄、身高等一般资料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

 
1.2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营养治疗,给予葡萄糖酸钙口服液(亚宝药业四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505),每次10 mL,每天3次。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长春金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S20050025),于患儿睡前进行皮下注射,每次0.1 U/kg,每天1次。两组患儿均持续用药1年。同时,研究组实施相关护理干预措施:①心理护理。特发性矮小患儿因自身发育异常极易产生自卑心理,因而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展现出更多的耐心和关怀,耐心、热情地与其进行交流,使其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逐渐建立起治疗的信心,从而更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治疗过程中,需要频繁地进行药物注射,患儿常因惧怕疼痛而拒绝接受治疗,针对患儿此时出现的恐惧心理,护理人员应给予患儿语言上的支持和鼓励,帮助其缓解紧张、恐惧情绪,从而勇敢地面对治疗。此外,家长可因为长期治疗而未达到预期效果而出现放弃治疗的情况,护理人员需为家长讲解特发性矮小症对患儿的不良影响,让其了解及时治疗的重要性,帮助家属解除存在的疑虑,从而继续支持和配合治疗。②用药指导。护理人员需提醒家属用药的相关注意事项,应将生长激素放入冰箱保存,防止药物失去活性;采用专用的注射用水溶解生长激素,并使其均匀混合,切勿剧烈晃动,避免产生过多的泡沫;药液混匀后,需在泡沫完全消散后进行抽取,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进行注射,注射时应选取不同的部位,防止同一部位多次注射对患儿皮肤造成的伤害。③运动护理。为患儿安排合理的运动计划,叮嘱患儿每天进行适当锻炼,如跑步、游泳、登山、体操、打篮球等,每次坚持30-60 min,促进生长发育。④不良反应护理。定期随访,询问家属患儿在用药过程中有无出现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头痛、水肿、局部红肿、膝部疼痛等,并做好随访记录。告知家属相关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措施,一旦发现患儿出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对症处理。

1.3观察指标。①相关生长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儿的身高进行测量,同时计算生长速率和检测骨龄,由统一的人员进行操作;比较统计结果;②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过程中对患儿进行1年的随访,记录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统计数据均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进行卡方χ2检验。P<0.05时,则表明组间统计数据之间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相关生长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身高、生长速率以及骨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身高、生长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1年的治疗后,研究组身高、生长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在常规营养治疗的前提下给予患者生长激素能提高患儿的生长速度,改善患儿的身高;患儿治疗前后的骨龄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说明生长激素的补充并不能加速患儿骨龄的成熟。同时,本研究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患儿进行了护理,帮助患儿积极应对治疗,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效果。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对患儿的心理状态进行关注;针对患儿因自身发育缺陷而产生的自卑心理,给予患儿更多的关怀,提高其治疗的积极性,针对患儿的恐惧心理,进行充分地支持和鼓励,使其克服恐惧。同时,给予家属正确的用药指导,告知其用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包括生长激素的存放、药液的使用以及注射方式等,确保用药方式科学有效[3]。此外,护理人员还进行了定期随访,及时了解患儿的治疗情况,加强家属的护理技能,使其更好地遵从医嘱进行治疗,尽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中,研究组共出现1例并发症,对照组出现7例并发症,研究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儿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联合生长激素和临床护理干预可在特发性矮小症的治疗中发挥理想的治疗效果,不仅能促进患儿生长发育,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论.重组人生长激素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7,44(8):547.
[2]王盼盼,李艳英,班博.生长激素缺乏症患儿中相关心血管疾病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7,25(12):1239-1242.
[3]陈立黎,朱高慧,熊丰,等.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儿童特发性矮小症远期疗效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8,24(06):17-2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20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