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浅谈老年人发生冠心病心力衰竭的诱因及相关护理措施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16 10:13:2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浅谈老年人发生冠心病心力衰竭的诱因及相关护理措施。方法抽取11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病人进行探讨,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干预,研究组采取针对病因的护理干预。结果经过对比临床效果,研究组明显的强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冠心病心力衰竭病人采取病因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减少治疗时间,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冠心病;心力衰竭;护理干预;老年群体

本文引用格式:宣亚君.浅谈老年人发生冠心病心力衰竭的诱因及相关护理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2):337-338.

0引言

冠心病心力衰竭即为因为诸多诱因造成的心室充盈或射血功能受损引发的一种疾病。主要症状包括:乏力、呼吸障碍、活动困难等,疾病加重时会造成死亡。冠心病心力衰竭主要好发于老年人。目前,伴随国内人口老龄化不断严重,冠心病心力衰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相关报道显示,通过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发病诱因,实施个性化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的减轻临床症状,减小其死亡率,同时明显的改善生存质量[1-2]。该报告中,为了研究老年人出现冠心病心力衰竭的诱因以及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体会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信息


抽取2018年1至12月收治的11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病人进行探讨,随机分组,每组55例。对照组包括男29例,女26例;年龄为60~85岁,平均(67.68±6.14)岁。研究组包括男30例,女25例;年龄为61~84岁,平均(68.04±5.95)岁。均满足有关冠心病心力衰竭诊断要求[3],排除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病、恶性肿瘤、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通过对比所有病人的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差异不大(P>0.05),存在对比性。

\

 
1.2方法

所有病人均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洋地黄类药物、利尿剂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掌握病人的既往病史、发病特点、病因等情况,分析发病诱因。对照组选择一般护理,例用药指导、健康宣教、心电监护、饮食干预、病房管理等常规护理工作。研究组采取针对发病诱因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①加强病房卫生管理,加强对病人的卫生教育,勤通风换气,加强保暖,减少探视人员,有效防止呼吸感染;②加强心理干预,积极和病人交流,为其讲解相关疾病知识与禁忌事项,进行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改善焦虑、恐惧等不良心态,防止因为心理因素导致疾病严重;③重视生活护理,指导病人科学饮食,叮嘱病人以卧床静养为主,防止剧烈活动导致疾病恶化;④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每日观察心电指标与具体表现,如果出现不良症状,立即进行有效的治疗[4]。

1.3疗效判定

对比两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选择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给予评估,具体包括:临床效果、舒适度、护理服务质量与工作态度等内容,共100分,>90分是非常满意,60~90分是一般满意,<60分是不满意,护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数据分析

选择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通过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s)通过t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冠心病心力衰竭发病诱因分析


感染属于老年病人出现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而心律失常、治疗不当或输血过多、高血压与心肌缺血也属于主要病因之一,结果如下表1所示。


\

 
2.2病人康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分析

研究组选择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后,病人康复时间、治疗失败率明显强于对照组,差异较大,具体见表2,研究组5 d内康复人数所占比例明显大于对照组,并且研究组治疗无效率明显小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总满意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明显,详见表3。上述数据经统计学分析,P<0.05,说明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


\

\

 

3讨论

冠心病心力衰竭属于老年群体多发的一种危害性非常大的一种疾病,同时也被称为“心肌衰竭”,具体是因为心脏无法及时地搏出同静脉回流与身体组织代谢所需相称的血液需求。按照具体表现可分成左心、右心以及全心衰竭[4]。左心衰竭非常多见,并且最重要。绝大部分充血性心力衰竭均以左心衰竭开始。右心衰竭主要继发于左室衰竭,较少出现,后者可见于肺动脉瓣狭窄、房间隔缺损等[5]。因此,临床必须加强对老年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干预工作,应从病人心理等角度进行积极的交流,能够确保病人身体早日康复,同时可以明显减少死亡率,该报告中,研究组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首先,病人入院后应对病人进行常规护理,在保证病人病房尽可能安静的条件下,每天通风2~3次,有利于室内空气流通,同时加强保暖,确保病人足够的睡眠时间。在病人出现心力衰竭时应及时进行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同时进行高流量吸氧,密切监测病人的血压、心率与尿量情况[6]。然后,观察病人的用药情况,按照每种药物药理作用与特点、副反应、禁忌事项等,合理安排给药时间与药量,防止影响病人夜间休息。若病人早晨血压高,给病人服用强心、利尿等药物并对患者心率给予监测,及时发现病人心率失常,给予及时治疗。再者,对病人开展有效的心理护理。老年病人因为心力衰竭,极易出现恐惧、焦虑、孤独,不良情绪因素会增强交感神经的兴奋性,进而导致全身小动脉痉挛,加重心脏负荷,其结果将造成病人加剧心力衰竭,发生死亡。所以,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干预过程中,应及时缓解病人的负面心理,并且积极和家属进行交流,保持病人心情舒适,降低焦虑等不良反应,有利于病人身体的康复[7]。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饮食问题,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饮食护理非常重要。护理过程中应对患者及家属讲解食盐、低钠盐对患者的重要性,进而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另外,应及时提醒患者注意高热量、高蛋白、低脂等饮食的摄入量,少食多餐等。如进食过饱会加重心脏负担,从而诱发心力衰竭。合理控制水分的摄入使得病人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的发生。如病人发生便秘时,应使用开塞露与低渗盐水灌肠,以保障病人身体代谢功能正常[8]。除此之外,加强并发症护理也非常关键。老年人出现心血管收缩功能减弱、血压调节机制受损等原因而产生低血压、低钾血症等而引起病人心率失常。所以,应随时监测病人的脉搏及血压等情况,一旦出现不良症状,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治疗。同时,对于少数高血压症状,应增加病人血压变化的监测次数,必要时服用降压药,避免血压慢慢升高。

综上所述,老年心力衰竭是老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就老年心衰诱因及临床护理措施进行了分析与说明,强调了加强护理的重要性,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谢琴.浅谈老年人发生冠心病心力衰竭的诱因及对其进行护理的方法[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7):50-51.
[2]白飞雪.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发病诱因及护理对策[J].养生保健指南,2017,16(30):6-7.
[3]朴严花.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20):212.
[4]陈磊,张裕洪.浅谈老年人发生冠心病心力衰竭的诱因及对其进行护理的方法[J].养生保健指南,2018,17(26):105.
[5]闫红英.365例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发病诱因的分析及护理对策[J].天津护理,2011,19(2):90-91.
[6]谢静,刘惠珍.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发病诱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8):67-68.
[7]徐晓艳.60例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事件统计与防范措施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8):142-144.
[8]陈维杰,李微,李瑾.老年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2(6):77-8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15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