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髂腹股沟微创切口内固定技术在骨盆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16 09:31:4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应用髂腹股沟微创切口内固定技术治疗骨盆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56例骨盆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切开内固定,观察组患者应用髂腹股沟微创切口内固定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伤口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恢复优良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差异明显。结论髂腹股沟微创切口内固定技术治疗骨盆骨折较传统手术方法临床疗效明显,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广泛开展并推广。

关键词:髂腹股沟微创切口;内固定;骨盆骨折

本文引用格式:葛颖钦.髂腹股沟微创切口内固定技术在骨盆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3):188,190.

0引言

骨盆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之一,多因较大的外力冲击导致,临床检查患者多伴有腹腔脏器以及泌尿生殖系统的损伤,因创伤较严重,常引起大量失血,导致失血性休克发生的几率升高[1,2]。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车祸、工伤等事故造成的骨盆骨折逐年增多,轻者导致肢体伤残、畸形,严重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在临床治疗中已越来越引起医者的重视。骨盆骨折的常规手术方法操作复杂,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很难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近年来,我院在临床治疗骨盆骨折的应用髂腹股沟微创切口内固定技术进行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56例骨盆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其中对照组男19例,女9例;年龄19~34岁,平均年龄(26.3±3.1)岁;受伤到手术时间2~11天,平均时间(5.7±1.2)天;车祸伤16例,高空坠落伤7例,挤压伤5例;伴发症状:休克4例,腹腔脏器损伤2例,颅脑损伤2例;根据骨盆环损伤程度的Tile分型包括[3]:B1型11例,B2型9例,C1型5例,C2型4例。观察组男18例,女10例;年龄18~32岁,平均年龄(26.6±3.4)岁;受伤到手术时间3~13天,平均时间(5.9±1.5)天;车祸伤15例,高空坠落伤7例,挤压伤6例;伴发症状:休克5例,腹腔脏器损伤1例,颅脑损伤2例;Tile分型B1型12例,B2型8例,C1型4例,C2型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因、病变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给予基础支持治疗,开展镇痛、输血、补液、牵引、积极治疗合并症等措施,休克患者给予有效的抗休克治疗,待患者病情稳定之后及时进行手术。所有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取平卧位,将患侧的膝下垫高,以保持适宜的屈髋位。

对照组于患者耻骨联合固定做一切口,给予单钢板或双钢板将耻骨联合固定,若患者发生两侧耻骨支及髂骨翼骨折,则于髂腹股沟入路,使用钢板及空心钉复位并行内固定,术后留置负压管进行引流。

观察组于髂前上棘近侧3cm处沿髂嵴做一长约5-6cm的外侧切口,经髂前上棘向远侧延伸,钝性分离,顺髂嵴内侧将腹肌以及髂嵴、髂骨内板处的髂肌起点充分剥离,注意保护股外侧皮神经,同时自髂骨内板向耻骨支行骨膜下剥离,压迫止血。于耻骨结节处向外横向做长约5~6cm的内侧切口,分离精索(子宫圆韧带),将腹股沟韧带、耻骨梳韧带以及耻骨肌等肌肉的起点一并切断,沿耻骨支的前上方行骨膜下剥离,一般在内侧切口即可进行骨折复位。自内外切口贴骨面向中间剥离,直至贯通,扩大通道,自外切口贴骨面置入预弯钛板,并用螺钉固定。于内侧口钛板表面放置负压引流管,24~48h后拔除。常规给予抗生素3~5d以预防感染。

1.3观察指标

术后随访18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创口愈合时间,术后恢复优良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患者术后恢复判定根据Majeed评分对患者的疼痛、步态、运动、工作及神经损伤等恢复情况作出评价[4],优:>85分;良:70~85分;可:55~69分;差:<55分。统计(优+良)总数×100%计为恢复优良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应用SPSS 15.0软件进行处理,组间数的比较采用t进行检验,率的比较采用2进行检验,以P<0.05计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愈合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伤口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


2.2恢复优良率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优良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

 

2.3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患者发生1例手术切口感染,创面感染3例,腹胀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4%;观察组患者无手术切口感染发生,1例创面感染,1例发生腹胀,并发症发生率为7.1%,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2=4.275,P<0.05),有统计学意义。所有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经相应处理后,症状消失。

3讨论

骨盆骨折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外力创伤骨折,占骨科创伤的3%~5%左右,可危及患者的生命,现已在临床治疗中引起广泛重视。骨折部位愈合不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残,若仅采用保守牵引治疗,愈合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高,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致残率可高达50%~60%,这使的人们越来越积极的应用手术治疗来处理骨折修复[5,6]。采取手术方法能能将骨折部位有效回复原位并稳妥固定,对患者的预后起到重要作用。

此前临床多采用传统手术方法进行内固定修复,经由髂腹股沟进入进行切开复位,该手术方法操作复杂,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较多,术后恢复差。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髂腹股沟微创切口内固定技术在临床治疗中被广泛应用,该方法减少了传统手术中中间窗的暴露,不需要对腹股沟管进行解剖、修复,使腹股沟管能保持完整,避免对髂血管、股神经造成刺激、干扰,对传统手术中常常造成的男性精索损伤明显减少,有效防止腹股沟疝的发生,同时在内侧切口即可暴露耻骨支骨折部位,并有效进行复位、固定,且进行内固定的钛板跨度比较大,不需要在髋臼部位进行螺钉固定,避免了螺钉插入髋臼的危险,同样可减少进行X线的透射次数[7,8]。我院以在我院诊治的56例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传统手术方法及髂腹股沟微创切口内固定技术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伤口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术后恢复优良率也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这是因为髂腹股沟微创切口内固定技术是微创技术,手术操作简单,避免了传统手术中的大量组织切除,有效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同时因为切口较小,无开放性创口形成,对术后的恢复及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起到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髂腹股沟微创切口内固定技术治疗骨盆骨折能有效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的骨折部位恢复正常功能作用明显,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许科峰,汪建良,朱亚文,等.髂腹股沟微创切口内固定技术在骨盆骨折中的应用[J].实用骨科杂志,2013,19(3):206-208.
[2]李翔,王爱国,白玉,等.髂腹股沟微创切口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骨盆前环骨折[J].中医正骨,2018,30(10):76-78.
[3]凌健,尚希福.改良Stoppa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5(24):57-58.
[4]李来峰,王辉,赵学春,等.改良Stoppa入路联合髂嵴前入路及K-L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合并骨盆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9(18):1716-1719.
[5]闫双根,汤健,华兴一.骨盆骨折的微创治疗[J],医学综述,2013,19(1):113-116.
[6]蔡贤华,刘曦明,汪国栋,等.涉及髋臼方形区骨折髂腹股沟入路显露与开放复位策略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3(16):1443-1447.
[7]陈劲松,李军,马保安,等.改良Stoppa入路在骨盆髋臼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体会[J].山东医药,2014,54(17):45-47.
[8]李宝丰,章莹,夏虹,等.改良Stoppa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疗效比较[J].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2015,20(6):343-34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14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