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制定骨科外固定支架术后患者的居家的护理方案,并探讨其临床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进行骨科外固定支架手术的患者98例,出院后对其实施一般护理、心理护理、生活照顾、预防针道感染、功能锻炼等居家护理干预,调查统计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出现感染的比例及钢针松动情况。结果98例患者骨折均正常愈合;2例出现针眼感染、渗液,予抗生素治疗后愈合;钢针松动、移位0例。结论对骨科外固定支架术后患者实施居家护理拥有重要意义,能降低感染率,减少钢针松动、移位等并发症,提高骨科外固定支架治疗的预后。
关键词:外固定支架;居家护理;护理学;针道感染
本文引用格式:周琪.骨科外固定支架患者居家护理方案的制定和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1):329-330.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Home Care Program for Patients with External Fixator in Orthopaedics Department
ZHOU Qi
(Department of Traumatic Orthopaedics,Nanfang Hospital,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Guangdong)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home health care plan for orthopaedic patients with external fixation,discuss its clinical effect and find the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Methods Select 98 patients with orthopaedic external fixator surgery between January 2015 and January 2016 in our hospital,we provide them with home health care,such as psychological care,life care,infection prevention,functional exercise。Then statistical patients'analysis Fracture recovery rate,the proportion of infected and steel needle loose rate.Results 96 of 98 patients with fracture were normal healing;2 cases needle hole with infections,and heal after antibiotic treatment;no case with steel needle loose or displacement.Conclusion Home health care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patients with orthopedic external fixation,it can reduce the infection rate,reduce the complications such as steel needle loose or shift,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orthopedic external fixation stents.
KEY WORDS:External fixator;Home health care;Nursing;Infection
0引言
外固定支架又称经皮穿针外固定器,是对骨折端和(或)关节进行骨外固定的一种有效方法。1842年Malgaigne最早使用了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病人,他将一枚钉子穿入骨折端,用皮带及金属带调整控制骨折移位[1,2]。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创伤骨科的治疗手法不断发展,外固定支架技术也日渐成熟,成为骨折微创治疗中较重要的工具之一。外固定支架它具有切口小、术中骨膜剥离少且对软组织损伤较小、固定效果好、并发症少、愈合快、避免二次手术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并获得良好的效果,患者的满意度也大大的提高[3]。外固定支架术后住院时间短,出院后患者由于不恰当的自我护理,可致钉道感染、骨折端移位、固定针松动、等并发症,对治疗效果产生重要的不良影响,因此外固定支架术后正确的居家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1目的
制定骨科外固定支架术后患者的居家的护理方案,并探讨其临床效果及注意事项。
2材料与方法
2.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接受骨科外固定支架治疗的98例患者。其中男性50例,女性48例,年龄20-55岁,平均40岁,所采取的病例均排除糖尿病及其他疾病引起抵抗力和免疫力低下的患者。
2.2居家护理措施
2.2.1一般护理
患者平卧时保持患肢抬高,处于功能位屈曲,予以垫高,高于心脏,以促进淋巴和静脉血液回流,从而减轻肿胀[4]。
2.2.2心理护理
心理状况对病人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外固定支架术后患者因一方面承受着巨大的伤口疼痛加上行动不便并看到自己身上装有铁架,非常容易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问题。居家护理人员应运用沟通技巧与患者深入沟通,增进与患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加双方信任感,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向患者介绍手术的必要性,用简单、形象、通俗易懂的语言告知患者外固定支架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告知患者骨科外固定支架只是临时的一种治疗方法,以后是可以拆除的。居家护理人员应细心、耐心的开导患者,让其保持心情舒畅,减少心理压力。耐心的解释并教会居家护理人员护理外固定支架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使患者减轻焦虑和恐惧的心理。
2.2.3生活照顾
居家护理人员要为患者提供生活上的照顾,帮助其擦身、更换床单、被褥。给予高蛋白、高纤维及低脂肪类食物,以避免增加血液粘稠度,从而引起患肢出现血栓加重病情。在饮食上应多吃些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糊等,适当补充猪脚汤、鸽子汤等和促进骨架生长,避免进食油腻、辛辣刺激食品。[5]由于患者携带四肢的外固定支架不利于其衣服的穿脱,护理人员可为患者缝制大号侧面可进行绑带的裤子和衣袖,方便患者穿脱。监测患者是否出现肢体肿胀、患肢皮肤颜色、温度、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肢端是否出现麻木等神经受压情况,如有肢端麻木、皮肤苍白或淤紫、肿胀、疼痛等异常应建议患者及时复诊。
2.2.4预防针道感染
外固定支架发生针道感染是常见并发症,轻者局部感染,重者可造成骨髓炎或关节感染,并且这也是患者不愿使用及被迫终止治疗的主要原因。因此,外固定支架的护理主要是针道感染的预防和处理[6]。针道感染与穿刺部位有一定的关系,例如局部肌肉丰富,软组织较多,肌肉与皮肤组织过多的移动易引起局部发炎,导致针道感染,严重时可发生骨折感染。所以,减少对周围软组织移动和控制感染可以预防针道感染[1,7]。保持针道处干燥是预防发生针眼感染率的有效措施,所以应保持周围皮肤的清洁、干燥。在针孔处定时进行用无菌敷料换药,先用生理盐水清洁针孔处分泌物,然后使用泡沫型消毒剂挤压在针孔周围,用棉签将消毒剂均匀涂抹在每个针孔处,再用无菌敷料缠绕针孔处。每周换药2次,每天用泡沫型消毒剂2次。由于75%乙醇消毒剂刺激性大易引起局部疼痛,长时间应用患者难以接受,且易挥发、部分患者对酒精过敏,乙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白色念珠菌、淋球菌、芽孢杆菌等杀菌效果不理想,消毒效果难以有保证[8]。而碘伏渗透性强,对钢针具有腐蚀性。因此泡沫型皮肤消毒剂用于外固定支架针道消毒能减低对皮肤的刺激且无需经常检测药效有效含量或添加原液,非常适合家庭或社区的使用[9]。有文献报道可推荐患者使用汇涵术泰护创液喷洒钉道局部,使用后创面迅速干燥,可在皮肤表面形成保护膜,无需覆盖辅料,可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病原菌,起到良好的抗感染效果[6]。居家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针道口,如发现周围红肿、疼痛、有脓性或血性渗液等异常情况应建议患者及时复诊,以免发生感染。
2.2.5观察外固定支架有无移位、松动居家护理人员应多注意观察针道处有无脓液流出,如有应及时去医院门诊骨科处理,必要时可口服抗生素,不然,会逐渐发生固定针的松动。经处理后脓液还是流出,炎症未改善,则应检查钢针的稳定性,考虑钢针是否能再应用[7,10]。应定时检查外固定支架的位置,各螺丝钉及钢针的松紧度,保证钢针的牢固,以免造成在患者进行锻炼时再次发生骨折和移位,造成再次手术,影响骨骼的愈合。
2.2.6功能锻炼
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是现代医学治疗骨折或关节脱位的三个重要环节。如患者因功能锻炼不及时,容易导致关节僵直、肌肉萎缩或肢体畸形[11]。因此,骨折患者早期功能锻炼能预防患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利于刺激骨折处骨痂生长,利于骨折愈合。患者可自行在床上进行肌肉收缩、舒张等锻炼,可要求其活动手指和足趾,每天逐渐加大运动量,患者可主动或者被动的活动关节。功能锻炼的强度应以不引起疼痛为度,关节活动宜幅度大、频率少。在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对伤口进行适当保护,防止过早负重,造成骨折移位,影响骨折愈合。
3结果
骨折外固定支架手术出院后接受居家护理的98例患者中,96例患者骨折正常愈合,骨折线消失,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无针眼感染。2例患者发生针眼渗液,经抗感染、换药治疗后痊愈。98例患者0例未出现钢针移位、松动现象。
4讨论
随着技术的进步,交通事故频发,骨折呈现多样性、复杂性,创伤骨科治疗难度逐渐加大,患者的要求越来越高,寻找一种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治疗效果好的治疗方案已成当务之急[12]。外固定支架技术因其固定可靠、安全性高、操作简单等特点而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随着新型医疗技术的应用,医疗过程发生变化,如何进行相应护理工作,对护理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
与骨折内固定手术不同,行外固定手术的患者出院后要长时间携带外固定支架。患者行动不便,且由于固定针裸露于体外,针孔处易发生感染,患者正确的居家护理是对最终治疗效果及骨折愈合情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本次对骨科外固定支架患者施行的居家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减少了外固定支架治疗的并发症。居家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使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确保了外固定支架的正确使用,显示了外固定支架手术在骨科治疗中的优势,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5减少骨科外架针道感染的护理方法
骨科外固定架目前在骨科已广泛应用。针道感染是骨科外固定架使用过程中一个常见的并发症[13]。根据国外文献报道,针道感染轻者治疗后可逐渐愈合,重者可致骨髓炎、关节炎等严重并发症,不仅从很大程度上影响治疗效果,而且给患者带来身体和精神的痛苦,加重病人的经济负担[14]。
导致针道感染的原因有周围皮肤破溃、针道护理不当及清创不彻底等,固定针的稳定性、留置部位、患者的伤情及留置时间也是影响针道感染的重要因素,外固定架的固定针需穿透皮肤致皮肤保护屏障破坏,护理不当可致针道口局部细菌繁殖,十分容易发生针道感染。因此,针道护理就显得格外重要,预防针道感染是保证外固定架疗效的重要前提。国内外学者就如何降低针道感染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临床上常用的针道护理方法是用无菌纱条缠绕针孔处,在无菌纱条上外滴医用酒精,每日2次[15]。此方法的缺陷是:一,医用酒精为水溶剂,酒精挥发后残留的水份使针道周围长期潮湿,利于细菌滋生,增加针道感染的机会。二,酒精可使针道的血性、脓性分泌物内的蛋白成分凝固变性,分泌物难以清除,为细菌的生长提供良好条件。三,酒精对皮肤黏膜刺激性强,有时患者疼痛难以忍受,部分患者酒精过敏,无法用其消毒。四,酒精消毒需在一定浓度下有效,由于酒精具挥发性,难以保持长期消毒效果;第五,部分操作者熟练程度和无菌观念差,造成人为感染[16,17]。
消毒剂的选择:首先关于消毒剂主要包括无菌消毒剂与清洁剂两大类。研究显示使用无菌消毒剂可明显降低患者针道感染几率,而各种不同类型消毒剂之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目前有学者认为生理盐水是人体的平衡液、对皮肤粘膜无刺激性,同时又可以达到清洁针道分泌物的作用,所以生理盐水可以作为良好的消毒剂[18]。
敷料的选择: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无菌敷料。如传统的无菌干性纱布,将消毒剂和含有抗感染药物置于纱布上形成了的湿性敷料,近年来有人用软膏代替常规的敷料。多项研究结果显示,使用新型的敷料与传统无菌纱布相比并不能明显降低针道感染的发生率[19]。由于无菌干性纱布有吸收好、粘性低、易更换、舒适、价格低廉且容易获得等优点,仍是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多的敷料。
针道护理的频率:目前尚无统一的规定,国内广泛采用每日次的针道护理频率,但针道护理频从每日次至每周次均有文献报道[20]。目前有些学者主张可以适当减少针道护理频率,每周次的护理可以达到预防针道感染的作用;对于松动或有感染征象这,可适当的增加针道护理频率。另外有学者研究发现,每次针道护理时,保留结痂的患者针道感染率更低[21]。
综上所述,外固定支架在临床中已得到应用广泛,针道感染是其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虽然国内外有较多关于预防针道感染的研究,但目前为止,没有足够的证据可以证明哪种针道护理方法是最有效的,也没有统一的临床实践标准或相应的护理指南。针道护理的关键在于及时清除针道的分泌物,保持针道清洁、干燥,其效果仍需要更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去验证。
致谢
衷心感谢南方医院创伤骨科陈丽光护士长在论文开题阶段为我提出的修改建议,给予了我很多的鼓励和关怀!
衷心感谢南方医院创伤骨科陈丽光护士长在工作时间安排上给予的极大帮助!
再次衷心感谢一路上曾经给予支持和鼓励的每一位同事、朋友!谢谢你们!
参考文献
[1]Malgaigne M.Statistics of Aputations performed at the Parisian Hospitals[J].Prov Med J Retrosp Med Sci,1842,4(89):191~192.
[2]Atik O S,Can F I,Senol M S,et al.Less invasive surgery using external fixator for the treatment of subtrochanteric femur fracture in a high-risk geriatric patient[J].Eklem Hastalik Cerrahisi,2016,27(2):100~102.
[3]陈麒麟,朱乐全.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3(09):38~39.
[4]刘月萍.骨科外固定支架固定手术的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3(12):1625~1626.
[5]邝雪辉.股骨粗隆间骨折支架外固定术后针道感染的护理[J].吉林医学,2012(30):6640~6641.
[6]刘景瑞,郝彦明,王洪震,等.汇涵术泰护创液用于外固定支架钉道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0(02):32~33.
[7]邓文广,何滨,毛应德龙.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的研究进展[J].实用骨科杂志,2012(08):717~720.
[8]李守立,陈雯静.骨科牵引及外固定支架针道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09(10):141~142.
[9]谢鑑辉,何国平,方立珍.外固定器三种针道消毒剂效果比较[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21~122.
[10]Zeman J,Matejka J.Use of a hybrid external fixator for treatment of tibial fractures[J].Acta Chir Orthop Traumatol Cech,2005,72(6):337~343.
[11]王贻芳,范广丽,孙佳,等.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外固定支架术后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02):58~60.
[12]陈斌.重视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及疗效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1(13):27~29.
[13]Vossinakis I C,Badras L S.The external fixator compared with the sliding hip screw for p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of the femur[J].J Bone Joint Surg Br,2002,84(1):23~29.
[14]Walker J.Pin site infection in orthopaedic external fixation devices[J].Br J Nurs,2012,21(3):148,150~151.
[15]沈为民,于葳,张秀丽,等.骨搬移术后外固定器针孔护理的新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6(09):840.
[16]何大为,刘鑫,杨浩,等.止痛注液泵预防外固定架针道感染的应用体会[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7(06):476.
[17]魏晋梅.下肢骨牵引患者术后的护理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2005(05):438~439.
[18]Timms A,Pugh H.Pin site care:guidance and key recommendations[J].Nurs Stand,2012,27(1):50~55,56.
[19]肖安兵.脊柱外科手术切口细菌感染与无菌性炎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08):1823~1824.
[20]周文娟,王玉梅,陈影.骨针牵引的术后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3(11):518.
[21]管西亮.骨科外固定支架针道感染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4):6029~603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