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及血压控制的影响效果,促进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遵医行为,并为血压的合理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类实验性研究,方便抽样抽取2018.5~2018.10我院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疾病分期和治疗方法等均衡可比。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评价两组患者药物依从性、遵医行为、血压控制及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实施个体化护理的干预组患者的药物依从率为92.0%,遵医行为在按时服药、血压监测、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情绪稳定五个方面的比率分别为73.81%、76.19%、85.71%、71.43%和66.67%。干预组83.33%的患者血压控制稳定,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6.0%。干预组患者药物依从性、遵医行为、血压控制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状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干预有助于增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药物依从性和遵医行为,获得理想的血压控制,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护理;干预
本文引用格式:井蕊瑛.个体化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1):321-222.
0引言
高血压是一种病因未完全明确,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病,血压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尤其是收缩压。患者需接受长期降压治疗,以避免发生脑卒中、冠心病、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本病对患者的生活及生命质量造成严重威胁。高血压患者发病特点与发展过程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因此科学合理的个性化护理措施对控制患者血压和提高自身管理行为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1]。老年高血压作为高血压患者中的特殊人群和主要人群,其治疗依从性更差,患者的血压控制更难,从而制定有效地护理措施以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显得尤为重要[2]。本研究通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药物依从性、遵医行为、并发症和血压控制现状进行调查,设计个体化干预方案,探讨该方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药物依从性,并发症,遵医行为和血压控制的影响,从而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预防和减少高血压病并发症的发生。
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在我院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
纳入标准:①符合2004年WHO/ISH高血压判定标准:在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安静状态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除外其他器质性心肺血管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继发性高血压;②年龄≥60岁,同意参与本研究;③可自行服药或在他人协助下服药,至少有一年以上的服药经历;④意识清楚,无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性疾患。
排除标准:①正在参加或近半年参加过类似研究者;②继发性高血压患者;③有精神障碍、老年痴呆、认知障碍者,以及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如恶性肿瘤、严重的心、肺、脑、肝肾疾病者。
2研究方法
2.1调查量表
采用自设调查表,包括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患者药物依从性、遵医行为、并发症和血压控制状况。
2.2干预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护理干预,干预措施包括疾病知识宣教、心理指导、生活方式、用药指导和出院指导等内容。
2.2.1个体化疾病知识宣教
根据患者和家属文化程度及对高血压知识掌握情况选择适当的宣教内容。讲解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及不良后果,即对心、脑、肾等脏器的损害,以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血压及血压控制标准。
2.2.2个体化心理指导
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选择恰当的沟通方式,以简明扼要的道理和通俗易懂的语言,由浅人深的让病人接受。对忧郁、焦虑病人,护士动员家属给予亲情支持以及亲友单位等社会支持,帮助病人纠正消极心理状态,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紧张,使病人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以良好心态配合治疗。
2.2.3个体化生活方式建立
包括合理饮食、防止便秘,适当运动。指导患者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坚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每天的钠盐控制在3-5g以内,以易消化食物为主。指导病人戒烟、戒酒,避免浓茶、咖啡及其他刺激性食物。肥胖老年人应减少每日总热量摄入,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细嚼慢咽,避免过饱,少吃零食等,降低体重。指导患者坚持运动,酌情选择慢跑、健康操、太极拳等。
2.2.4用药指导
指导患者及家属了解药物的名称、剂量、注意事项及毒副反应。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可擅自加量或减量,坚持长期合理服药。降压药物宜从小剂量开始,调整剂量缓慢进行。联合用药时,避免单一药物剂量过大。有糖尿病并存时,血压宜控制在130/80mmHg水平。降压须做到缓慢、温和、适度,不可降得过低、过快。老年人常多药并用,应注意各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2.2.5个体化出院指导和跟踪随访
对患者做好院外指导,合理安排生活,劳逸结合,定期测量血压;注意饮食控制与调节的同时要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服用缓泻剂;嘱患者按时服药,适当参与体育活动。如血压持续升高或出现头晕、头痛、恶心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指导患者及家属学会观察血压,教会他们正确使用血压计,及时掌握血压的动态变化,判断降压效果,及时调整用药,合理安排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
2.3资料分析
采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人口学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描述。利用卡方检验比较对照组和干预组药物依从性、并发症发生,遵医行为和血压控制情况有无差异,以上统计学检验显著性均以P<0.05表示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
3结果
3.1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本实验共收集患者100例(回收率100%),男52例,女48例,平均年龄56.2岁。入院时,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文化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3.2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患者药物依从性和遵医行为的影响
干预后,干预组50例患者的药物依从率为92.0%,共有46例患者完全依从;对照组50例患者的药物依从率为56.0%,共有28例患者完全依从干预组患者药物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干预组遵医行为在按时服药、血压监测、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情绪稳定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3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患者血压控制和并发症的影响
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血压稳定的比例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患者出院后对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两组患者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以及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其中实验组患者中共有18例患者有并发症发生,发生率为36.0%,对照组患者中有31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6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讨论
4.1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患者药物依从性和遵医行为的成效探讨
慢性病必须依赖长期服药来控制,以避免疾病的恶化,药物治疗是控制高血压最常见也是必要的优选项,不科学的服药习惯是疾病恶化、死亡及增加照护花费的重要因素。服药不遵从行为是高血压患者普遍存在的现象,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近年来个体化护理干预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中,研究发现根据每个患者不同的个体特点和临床症状体征为其提供针对性护理措施,主动解释沟通疾病相关知识,对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具有明显的效果[3-6]。
本研究对高血压老年患者进行个体化护理干预,使患者增加对疾病的重视,督促患者转变就医习惯,增强患者的药物依从性。遵医行为是影响患者血压水平的重要因素。通过个体化干预对遵医行为的强化作用,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对患者的健康管理有促进作用。通过个体化的护理干预,老年患者掌握了高血压服药时间、病程、症状等常识,对疾病的重视程度显著增加,能正确掌握服药时间或剂量,有效抑制血压峰值的出现,使同等剂量的药物发挥最大的降压效果,简化了治疗方案,减少服药量,又能有效的控制血压,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其次,邀请患者参与治疗计划的制定,督促患者转变就医习惯,能主动联络医生并反馈疾病治疗的困惑,使患者固定在同一家医院开药拿药,能方便医生制定最优的且最适合每一位患者的方案,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同时,指导患者勿听信非医务人员和广告宣传,随意停药换药,避免引发不良后果。
4.2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患者血压控制和并发症的成效探讨
血压值是评估服药干预效果的一个客观指标,通过个体化护理干预实验组83.33%的患者可以通过测量血压值控制血压稳定,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6.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通过每天定时自我监测血压、护理人员指导测量,让患者第一时间了解自己的病情变化和血压控制情况,进而有意识有目的地掌控自己的服药行为,遵守医生的医嘱,从而提高血压的控制率,这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
当血压测量出现高值时,即使患者自我感觉良好或无自觉症状,也能提醒他们按时服药;若服药后血压测量显示在正常范围内,由于患者体验到服药的好处,意识到了服药的重要性,正面强化了服药行为,从而能够更好的坚持服药;当服药后血压测量值高于正常值时,则会提醒患者及时就医,以调整药物治疗方案,从而使血压得到控制。张利霞等[11]研究结果也显示,规律自测血压者其服药遵医行为较佳,说明自测血压对提高老年患者治疗的主动性以及良好控制血压具有积极的意义。个体化干预措施有利于患者了解病情变化和血压控制情况,进而有目的地掌控自己的健康行为,遵守医生的医嘱,从而提高血压的控制情况。
4.3个体化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干预实施过程中,多数患者认为文字资料很实用,起到对自己日常生活依从行为的监督作用和提醒作用。资料中提供当次讲座的主要内容和案例分析,留下空白处请患者填写自己一周的血压情况、饮食中用盐的量、每日运动的方式、时间、强度及服药的次数、抽烟的支数。资料还提供日常饮食中油、盐的计量方法,转换成每次使用的标准,要求研究对象每周记录两次早、中、晚饮食的具体内容,对患者不合理生活方式的改变起到促进作用。通过与患者交谈发现,患者通过个体化护理干预,可以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采取依从行为所遇到的困难和自己克服困难的经验作为案例与大家分享;对于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从护士及其它成员那里获得帮助,对提高信心程度非常有帮助。使本研究干预效果得到验证,表明老年高血压患者已经真正将知识内化为行动,很好的融入了生活。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7]。
心脑血管疾病己成为我国重要的致死、致残病因,高血压若得不到有效控制,将导致靶器官损害,引发严重心、脑、肾等并发症。以控制高血压为重点,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病死率的惟一出路。高血压患者越早得到及时、正规的治疗,则高血压所带来的危险性就愈小,可有效防止高血压导致的各种并发症。健康的生活方式,即合理饮食、控制体重、减少食盐摄入、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和心理平衡,可使高血压发生率减少55%。将多种干预措施融为一体,通过有丰富临床护理经验,熟练掌握专业知识,有较强沟通能力的护理人员,依据每位患者的特性,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案,各有侧重,循序渐进,让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真正掌握,树立健康理念,提高患者诊疗依从性,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产生积极影响。本研究方法可延伸到其他慢性病的干预研究中,并为其提供参考依据,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为社会节约卫生资源。
参考文献
[1]房锦花,马运连,钟利娟.个体化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13):98-101.
[2]计婧,王颖,顾明,等.个体化护理干预方法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院后血压、生活质量和遵医行为情况的影响研究[J].贵州医药,2016,40(11):1227-1229.
[3]陶珍霞,翁鸿.人文护理在高血压病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探讨[J].重庆医学,2016,45(17):2440-2442.
[4]宋惠琴,苏惠仪,华青霞.个体化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并发症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0):231-232.
[5]胡艳粉,李领侠,张莹,等.微信随访对青壮年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10):1387-1391.
[6]陈海燕,曾小贞,张超丽,等.个体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出院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及自我效能的影响[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7,22(5):502-503.
[7]张立娟.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心理月刊,2019,1(14):85-8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