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助产士的规范化培训是提高助产士核心胜任力的重要途径,是保证母婴健康安全、提高助产质量、加强我国助产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文献,对助产士规范化培训的现状、存在问题、解决措施等进行分析介绍,旨在探索以提高产士核心胜任力为目标的助产士规范化培训模式,为今后的助产专业的规范化培训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助产士;规范化培训;模式
本文引用格式:曾宇航,石燕,徐敏,等.助产士规范化培训现状浅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6):380,382.
0 引言
助产工作是母婴保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助产士的知识水 平和技能与产科质量、母婴安全密切相关,是保证母婴安全的基本要素 [1-2],有报道预测,至 2030 年,我国助产士人力资源将只能满足 59%的需求 [3],因此急需大量助产士的加入。高质量的新助产士是未来助产队伍的主力军。助产士规范化培训能加快助产士熟悉医院环境、胜任临床助产工作,是提高助产工作质量的基础保证 [4-5]。在我国,虽然目前助产士规范化培训已被逐渐应用[6],但仍存在体系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现就助产士规范化培训的现状、 存在问题、解决措施进行浅析,旨在为助产管理者提供参考依据。
1助产士规范化培训现状
我国内地对助产士的规范化培训起步较晚。2015 年 5 月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在全国认定了 9 个助产士规范化培训基地,标志着全国性高水准的规范化培训的建立。各基地于 2016 年 3 月开始招收学员进行尝试性的培训,招收对象均为具有产房工作经验达三年及以上的助产士 [7],此培训为助产士的规范化培训奠定了基础。虽然国内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湖北、四川等省份的助产士规范化培训开展的较为活跃 [8],为助产士的规范化培训工作起到示范作用,但目前尚无全国性的助产士规范化培训 纲领,助产士规范化培训仍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2助产士规范化培训存在的问题
2.1基地建设
包括培训基地评审和确立、培训教材、师资培训、培训的模式和培训原则、培训的组织管理和实施等方面,无统一标准 [9],培训基地水平良莠不齐,基本情况差别较大,影响了助产士规范化培训 水平的提高 [10]。
2.2知识体系
国内目前的助产士规范化培训多侧重于分娩期的片段管理、技能培训 [11]。2011 年 ICM 发布的助产士的专业范围已从单纯助产操作拓展到围孕期、围生期保健,甚至扩展到围婚期及婚前领 域,职责范围应该纳入产前教育和父母角色,并且延伸到妇女健 康、性健康以及儿童保健 [12]。
2.3学科定位
目前我国助产士规范化培训多依赖于护理体系下进行。助产 虽然以护理学为基础,但它是具有自身特色的一门学科。助产士 既需要护士的护理操作技能,也需要产科医生的专业理论,是一个 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职业 [13]。助产学科定位的不明确,容易导致培训时不能突出助产专业特点,缺乏专科特色,不利于以岗位胜 任力为核心的培训模式建立 [14]。
2.4薪酬保障
规范化培训的薪酬待遇需要进一步提高。据国家统计局于2017 年发布的《国家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6 年我国卫生行业人均可支配年收入为 80026 元,目前助产士规范化培训学员均远远低于此水平 [15]。收入过低会造成学员的职业倦怠,降低学员的培训积极性、成就感 [16]。
2.5人文关怀
在临床学习过程中培养规培助产士的人文关怀能力有助于减少医疗纠纷,缓和护患间的紧张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17]。目前, 国内在助产专业教学过程中对助产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教授,多侧重于灌输式、教条式,忽略了人文关怀意识和能力培养 [18],同时也会造成培训单位对培训学员人文关怀不足,有报道称人文关怀不 足占护士离职的 7.25%[19]。
3解决措施
3.1注重基地建设
建议由统一的专业学术组织,开展调研、科学论证、系统规划, 制定统一的助产士规范化培训体系,从培训基地、培训教材、培训方法、考核方法和标准、培训师资等方面进行规范和指导 [20],全面推广,全面覆盖。同时护理管理者可借鉴国外先进培训模式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21],切实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培训。
3.2完善知识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妇需求的不断增加,产科服务模式转向建立系统、连续、全程孕产期保健服务模式与管理机制,助产士的工作范围也应逐步拓宽到孕前、孕期、产时和产后[22]。建议我国从法律上扩大助产士的执业范围,开展助产士门诊,将产前、产时和产后的照护连续起来,实现助产士主导的对正常和低危孕产妇的产前、产时及产后连续性、个体化的围生期照护模式[23]。
3.3明确学科定位
鉴于现阶段我国妇幼卫生工作方面存在的严峻挑战,以及国际上对助产士地位和角色功能的进一步明晰和存在的各种推动力,现阶段是发展我国助产专业政策的最佳时期[24]。希望国家能够从助产专业政策方面进行大幅度调整,逐步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针对助产的教育体系,政府部门等可从制度立法上对助产士给予认定和支持,从而促进助产士规范化培训的专业化[25]。
3.4完善薪酬福利制度
有条件的培训医院可尝试将规培学员纳入助产士岗位管理,给予规培学员合理的收入,可结合学员的岗位胜任力、出勤情况等方面建立绩效分配体系,适当拉开收入差距,进而建立良性的学习和竞争氛围[26]。
3.5加强人文关怀
培训单位应加强助产士规范化培训学员的人文关怀。授课教师需遵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原则,充分考虑学员的学习感受,稳步推进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学员的凝聚力,提高学员的存在感和归属感,在充满人文关怀的教学氛围中促进助产专业人才人文关怀能力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27]。
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我国的助产士范化培训目前仍有许多需要改进的方面。加强助产士的规范化培训,使之尽快适应临床工作,是妇幼保健工作者及管理者需要关注的问题,关系到产科队伍的建设和服务质量,而系统、规范化的培训,正是保障助产专业人才高素质和高水平的基础。关注助产士规范化培训,一起探索一条具有可行性、科学性的道路,为助产学科的发展提供保障,是妇幼工作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姜梅.助产士规范化培训模式探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1):14-16.
[2]李丹丹,罗树生,安琳.全国助产技术人力资源现况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7):993-996.
[3]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终身荣誉会长张文康在“中国助产专业发展战略国际高峰论坛”上的讲话(摘要)[J].中国护理管理,2017,17(1):9-9.
[4]张川林,牟绍玉.我国新毕业护士规范化培训体系的现状及发展[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8):631-633.
[5]马卫芬.助产士工作压力源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中国处方药,2014,12(2):118-119.
[6]王宁,王钢,张泉慧.我国首次助产士规范化培训考核综合理论考试结果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34).
[7]嵇秀明,夏珊敏.助产士规范化培训实践与体会[J].全科护理,2018(11).
[8]魏碧蓉.我国高等医学助产专业教育历史、现状与展望[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1):13-14.
[9]吴丽萍,赵红,姜梅.我国助产士培养的现状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16,13(3):233-236.
[10]林全生,王滔,袁静.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难点及对策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29):8-11
[11]王敏,何剑,严秀清,等.川东北地区助产士核心胜任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西南军医,2018(3):394-396.
[12]孙瑞阳,侯睿,郝玉芳.护理专业助产方向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5,12(5):348-352.
[13]陈光毅,郑翠红,李华萍.407名高职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4):409-412.
[14]侯睿,路简羽,岳洁雅.国内外助产法律发展历程及我国助产立法策略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1).
[15]吴至久,何东平,邓小凤.基层助产士岗位能力培训现状与对策建议[J].重庆医学,2016,45(17):2437-2438.
[16]顾春艳.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干预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22):6-8.
[17]戴嘉喜,茅清,陆虹,等.福建省13所医院助产士核心胜任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8(2):215-220.
[18]邓小凤,何东平,吴至久.基层助产士岗位能力培训模式的探索[J].重庆医学,2016(2):281-283.
[19]史瑞芬,刘银燕,张振路.广东省三级医院护士离职情况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2016(11):1503-1506.
[20]吴奇云,冯世萍,朱月琴,等.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助产士规范化培训实践技能考试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1):21-24.
[21]谷水,贾明艳,骆金铠.借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建立护士规范化培训体系[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2):133-135.
[22]王彦,许虹.我国助产教育的现状及展望[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11):876-878.
[23]粘文君,高玉芳,岳崇玉,等.助产方向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9):1038-1042.
[24]闫育敏,刘晓英.我国助产教育的起源与发展[J].护理研究,2013,27(11A):3559-3561.
[25]叶芬,许杰,胡亮亮,等.新计生政策下高职助产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紧迫性[J].卫生职业教育,2017(24):127-128.
[26]陈绍传,孙蓉,张映琴,等.西南地区妇幼专科医院男护士压力现状及原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8.
[27]徐颖颖,程瑞峰.人文关怀教学模式在助产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23):51-5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