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针对一种防旋转、防卷曲式PICC导管保护进行描述,经患者应用后,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PICC;保护套;制作
本文引用格式:尚会灵,李丰霞,王然,等.防旋转、防卷曲式PICC导管保护套的制作与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1):294.
0引言
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肱静脉、肱外静脉,新生儿还可通过下肢大隐静脉、头部颞静脉、耳后静脉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已广泛应用于需中长期静脉治疗的患者,如化疗、完全胃肠外营养(TPN)、连续麻醉用药及大手术等,而且PICC导管留置时间可达1年,使用安全、可使患者免受重复穿刺的痛苦,防止化学性静脉炎等优点。按照《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要求,PICC导管在治疗间歇期间应至少每周维护一次。但是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穿刺侧上肢的活动、肢体及衣服的摩擦等,容易使PICC导管无菌透明敷料发生卷边、松动,甚至污染穿刺部位。为了防止无菌透明敷料在一周内发生卷边、松动,各种PICC导管保护套应运而生,如丝袜、改良弹力袜、弹力绷带、弹力网帽、袖套等应用于临床[1],对PICC导管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在临床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保护套太紧则影响血运,太松则保护套容易旋转、卷曲、脱落,从而加重PICC导管贴膜卷边,移位,而且最为常见。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防旋转、防卷曲式PICC导管保护套,经患者应用后,取得良好效果,现汇报如下。
1材料与制作
根据患者臂围、臂长,选择透气性好、松紧、长短合适的市售保护套或使用螺纹棉自制。选取能与一次性电极片相扣的摁扣,在保护套的两端按套口周长分别等距固定2枚摁扣的凹陷侧,用1~2枚一次性电极片代替摁扣的凸起侧(目前没有市售的能粘贴的摁扣),分别粘贴在上臂相应位置,将固定在保护套上的摁扣凹陷侧与一次性电极片凸起相连接。避免粘贴在上臂内侧,易与肢体摩擦引起患者不适。
2临床应用与效果评估
2.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留置PICC导管,且使用了保护套的住院患者及门诊患者(含外院置管,门诊维护的患者)共60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男20人,女10人,平均年龄51.2±8.9岁,右上肢置管19人,左上肢置管11人。观察组男17人,女13人,平均年龄53±8.1岁,右上肢置管14人,左上肢置管16人。两组患者均可自主活动。对患者进行PICC置管后健康宣教,每人自入组第一次导管维护后观察1周,至下次导管维护,观察内容见表1,如有发生在相应项目和日期格内画√,并且随时和护理人员联系,连续观察4周。
2.2方法
对照组:每次导管维护必须由取得PICC专科护士证书的人员进行,维护后进行健康宣教,佩戴一般保护套,并按时填写PICC维护后观察内容清单。观察组:除佩戴防旋转、防卷曲式PICC导管保护套外,余同对照组。
2.3效果评估
4周共计840人次,对照组患者一般保护套每天都发生卷曲、扭转和脱落,需要患者经常自行纠正。贴膜于维护后第一、二天发生卷边的有0人次,第三天发生卷边的有9人次,第四天发生卷边的有15人次,第五天发生卷边的有23人次,第六天发生卷边的有32人次,第七天发生卷边的有36人次,因卷边提前更换贴膜的有11人次。贴膜潮湿3人次,穿刺点渗血1人次,无皮肤红肿、导管脱出和导管断裂。观察组患者佩戴防旋转、防卷曲式PICC导管保护套,未发生保护套卷曲、扭转和脱落,因电极片卷边更换电极片37人次。贴膜于维护后第一、二、三天发生卷边的有0人次,第四天发生卷边的有6人次,第五天发生卷边的有19人次,第六天发生卷边的有17人次,第七天发生卷边的有19人次,因卷边提前更换贴膜的有5人次。贴膜潮湿1人次,无穿刺点渗血、皮肤红肿、导管脱出和导管断裂。
3讨论
防旋转、防卷曲式PICC导管保护套通过摁扣将保护套固定在上臂,患者活动时有效防止了保护套发生旋转、卷曲、脱落。有效保护了贴膜,使贴膜卷边发生明显降低。减少了患者导管维护的经济负担。本设计摁扣和一次性电极片取材、使用方便,可自制保护套,或者在市售的保护套上固定摁扣即可。且价格低廉,清洗方便,可以反复应用。一次性电极片粘贴位置可以定期更换。建立PICC护患沟通微信群,结合PICC维护后观察内容清单,随时与专业人员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刘莉,彭敏,周晓琼.巧用弹力网状绷带加固保护PICC置管与静脉留置针[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7):58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