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儿童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在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预防接种的120例儿童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可分为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和观察组(60例,采用安全预防接种护理方法),将两组儿童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并加以分析。结果将两组儿童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后,可看到观察组的接种配合率、健康知识知晓率及疫苗接种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防接种时长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儿童进行预防接种时,采用安全预防接种护理方法,其护理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提升接种配合率、健康知识知晓率及疫苗接种率,同时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进一步减少预防接种时长,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儿童;预防接种
本文引用格式:卢艳云.儿童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在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2):334-335.
0引言
由于儿童本身年龄较小且身体发育尚未完全,其免疫系统成熟度不高,对外界环境较为敏感,容易受到外界病毒及细菌的感染引发相关疾病,因此需要采取有效防治措施[1]。而预防接种能够增强儿童的免疫能力,有助于儿童有效预防疾病,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不过由于儿童本身年龄较小,其接种时配合度不够理想,进而影响了疫苗接种进度,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确保接种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本研究对不同护理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旨在为相关医学从业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具体情况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预防接种的120例儿童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可分为对照组60例,其中男孩39例,女孩21例,年龄为1个月至3岁,平均(1.88±0.91)岁,观察组60例,其中男孩42例,女孩18例,年龄为1个月至3岁,平均(1.64±0.85)岁。本次疫苗接种类型可包括:乙肝疫苗、流脑疫苗及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等。
1.2方法
对照组:本组儿童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可包括儿童身体检查,告知相关注意事项,观察并记录接种反应等。
观察组:本组儿童采用安全预防接种护理方法,其具体内容如下:①健康知识普及。在接种疫苗前,对家长进行健康知识普及,使其全面了解到疫苗接种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其接种重视度;医护人员利用父母课堂组织家长学习接种疫苗的类型、适应证、相关注意事项等内容,并耐心解答提出的问题;还可制作相关健康知识手册,发放给家长后对其进行讲解[2]。②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积极主动与儿童进行交流,在安抚其心理不良情绪的同时可以进行适当鼓励;护理人员需确保候诊室的整洁性,并保持空气畅通及温度适宜;在接种前,护理人员对儿童进行安抚,缓解其紧张恐惧的情绪[3]。③饮食护理。对于疫苗接种时的注意事项需提前告知儿童父母,使其在温饱的状态下接种疫苗,需要注意的是,告知其父母不可食用刺激性和易过敏的食物,以防止接种时出现不良反应[4]。④疫苗接种信息核对。以双人核对的形式,对儿童身体健康程度进行详细了解并记录,如有接种禁忌证则不予接种,并向家长说明情况;需在接种前严格检查药品相关情况,如有效期、药瓶破裂、药液异常等内容,需按照规定进行溶解及稀释后方可使用[5]。⑤疼痛护理及离院指导。对儿童进行接种时,动作需保持轻柔,控制进针及注射速度;如年龄较小,则以聊天的形式,逗引其分散注意力,适当的肢体安抚,缓解其紧张感。接种完成后在观察室休息30 min,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告知家长相关注意事项[6]。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儿童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并对比其接种配合率、健康知识知晓率、疫苗接种率、不良反应率。对两组儿童的预防接种时长进行对比。
1.4统计学分析
运用软件S P S S 1 8.0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以t和(±s)来检验及表示计量资料,以2和(%)来检验及表示计数资料,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效果对比情况
可看到观察组的接种配合率、健康知识知晓率及疫苗接种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可看到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2.3两组儿童预防接种时长对比
可看到观察组儿童的预防接种平均时长为(23.17±3.28)min,对照组儿童预防接种平均时长为(30.67±3.39)min,对两组儿童预防接种平均时长进行对比,t=12.315,P=0.001,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医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已经将儿童预防接种作为公共卫生事业中的重点内容[7]。而预防接种就是将人工培育后的病毒及病菌注入人体内,使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最终达到预防相关疾病的目的。但是一些家长对疫苗接种相关知识了解程度不高,不了解其重要性,导致其对预防接种的认可度不高,对儿童健康成长造成较大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提升家长对预防接种的认可度,并进一步提高有效性与安全性。
通过本研究可看到,采用安全预防接种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护理效果,观察组儿童的接种配合率、健康知识知晓率及疫苗接种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4小结
在对儿童进行预防接种时,采用安全预防接种护理方法,其护理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提升接种配合率、健康知识知晓率及疫苗接种率,同时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进一步减少预防接种时长,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昝菊红,刘春娟.儿童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在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J].医药前沿,2017,7(29):152.
[2]祝丽丽.社区儿童预防接种常见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11):103-104.
[3]许丽英.精细化护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3):567-568.
[4]Odunyemi FT,Ndikom CM,Oluwatosin OA.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Mothers’Knowledge of Cervical Cancer and Acceptance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Vaccination for their Adolescent Daughters in Abuja–Nigeria[J].Asia-Pacific Journal of Oncology Nursing,2018,5(2):223-230.
[5]李睿.全程护理干预措施在儿童预防接种中应用的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9):186-187.
[6]郭春玉,赵华澜.探讨儿童预防接种护理安全管理对预防接种效果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33):237,239.
[7]Kim KM,Choi JS.Mothers’intentions to vaccinate their teenaged children against human papillomavirus,as predicted by sex in South Korea:An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Japan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2017,14(4):28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