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恶性肿瘤临床诊断中凝血功能及FDP、D-二聚体联合检测的应用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10 14:00:3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肿瘤临床诊断中对凝血功能及其fdP、d-二聚体联合检测的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收的60例恶性肿瘤患者为对象,设为实验组,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及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观察两组情况。结果对两组受检者的tt、Pt、aPtt、fdP以及d-二聚体等指标水平进行分析,发现在tt、Pt、fdP以及d-二聚体水平上,实验组均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aPtt水平对比无明显区别(P>0.05);对实验组患者中不同肿瘤类型的凝血功能、fdP和d-二聚体水平加以测定,发现肺癌、胃癌、肝癌及乳腺癌组各项水平对比稍有差异,但不明显(P>0.05)。结论恶性肿瘤者血液表现为高凝状态,不同的肿瘤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患者的凝血功能也存在一定差异,且凝血功能异常可能参与到肿瘤进展及转移中。

关键词:恶性肿瘤;临床诊断;凝血功能;fdP;d-二聚体

本文引用格式:林淼鑫,陈丽.恶性肿瘤临床诊断中凝血功能及FDP、D-二聚体联合检测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0):231-232.

0引言

近年来,恶性肿瘤发生的概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危害我国人们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且发病人群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1]。血栓是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临床认为,恶性肿瘤伴高凝状态是栓塞或血栓形成的根本原因,且恶性肿瘤容易浸润和转移等,都和患者高凝状态具有相关性[2]。所以,对恶性肿瘤伴高凝状态进行预防及积极处理,成为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研究领域。本文为探究恶性肿瘤者凝血功能及其FDP、D-二聚体之间的诊断关系,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收的60例恶性肿瘤患者为对象,和常规健康体检进行对比,如下。

\

 
1资料及方法

1.1基本资料。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收的60例恶性肿瘤患者为对象,设为实验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35-60岁,平均(49.65±2.13)岁;经诊断,伴有栓塞及血栓者7例,伴有脑梗塞者2例,伴有肺栓塞者3例,伴有静脉血栓者5例;恶性肿瘤类型中,肺癌15例,胃癌19例,肝癌11例,乳腺癌15例。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设为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36-62岁,平均(47.79±2.08)岁。两组患者除了患病和不患病有区别外,性别、年龄等资料无明显区别(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采用美国IL公司ACL TOP7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受检者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及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具体方法为,晨起采集所有受检者2.5 mL血液标本,并及时送至实验室中开展凝血功能、FDP和D-二聚体水平检验。通过美国IL公司ACL TOP7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以及相关的配套试剂,使用枸橼酸钠抗凝管抽取患者2.5 mL静脉血,对两组受检者的TT、PT、APTT、FDP、D-二聚体水平等指标进行检测,在操作中严格按照试剂盒的操作说明加以检测。

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受检者的TT、PT、APTT、FDP以及D-二聚体等指标水平,做好记录统计[3]。

1.4统计学处理。选择SPSS 22.0软件包对该研究数据加以分析和处理,“n”表示例数,在正态计量资料的表达中,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给予t检验,在计数资料的表达中,用率(%)表示,给予χ2检验,组间对比数据差异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检测后凝血功能、FDP和D-二聚体水平情况。对两组受检者的TT、PT、APTT、FDP以及D-二聚体等指标水平进行分析,发现在TT、PT、FDP以及D-二聚体水平上,实验组均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APTT水平对比无明显区别(P>0.05),详见表1。


\


2.2对比不同类型恶性肿瘤者凝血功能、FDP和D-二聚体水平情况。对实验组患者中不同肿瘤类型的凝血功能、FDP和D-二聚体水平加以测定,发现肺癌组各项水平与其他组稍有差异,但不明显(P>0.05),胃癌、肝癌及乳腺癌组各项水平相较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2。

\

 
3讨论

恶性肿瘤血栓形成作为引发患者死亡的关键因素,研究指出,恶性肿瘤患者出现高凝状态十分常见。本研究中,和健康体检人群相比,恶性肿瘤患者TT、PT、FDP以及D-二聚体等指标水平相比均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究其原因,恶性肿瘤在其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在放疗及化疗等用药时,患者的机体功能会受到巨大影响,而深静脉血管和肿瘤细胞的本身会释放大量促凝活性因子和癌促凝物,加上血小板、内皮细胞、肿瘤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等之间的互相作用,使机体凝血功能受影响,因此,恶性肿瘤患者易于发生高凝状态[4]。

本研究实验组FDP以及D-二聚体水平均比正常对照组高,原因是FDP是在纤溶激活酶作用下使纤维蛋白及纤维蛋白原溶解出来,在病理状态时,机体发生了凝血,凝血酶在纤维蛋白中起作用,转变成交联纤维蛋白,激活了纤溶系统,血管中纤维蛋白沉积使纤溶酶与抑制酶间动态平衡被破坏,导致血液循环无法正常的进行,正常FDP在1~5mg/L之间,FDP越高,证明纤溶活性就越强,由此提示患者体内纤维蛋白存在频繁降解的可能[5]。D-二聚体作为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降解物,同时也是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特异性的分子标志物,其水平越高,就证明继发性的纤溶活性越强,提示患者机体处在高凝状态中[6]。由此可见,恶性肿瘤者血液表现为高凝状态,不同的肿瘤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患者的凝血功能也存在一定差异,且凝血功能异常可能参与到肿瘤进展及转移中,对其做好积极的检测对于临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翔,张雨洁.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研究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16,24(08):1325-1328.
[2]李达,何静.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意义[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6,30(06):596-597.
[3]吕自兰,王宾琳,张阳,等.血栓弹力图与凝血功能检测、血小板计数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相关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8,39(04):443-446+449.
[4]王珺平.胆道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变化的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22):3325-3326+3337.
[5]贺家勇,王国良,张华彬,等.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与其临床特征关系的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17):2485-2486+2489.
[6]陈霞.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23):138-139+14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83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