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电针评估分级指导辩证治疗面瘫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于本院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接收的面瘫患者中选取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针评估分级方法以及患者评估结果分为优级35例、中级24例、差级17例、无反应级10例。根据电针分辨结果进行辩证治疗。对比不同电反应分级面瘫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疗程。结果优级、中级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差级、无反应级患者,P<0.05;优级、中级患者治疗疗程显著低于差级、无反应级患者,四组疗程8周内患者占比对比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面瘫患者根据电针评估分级进行辩证治疗使满足患者都能在一定时间内好转和康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电针;评估分级;辩证;面瘫
本文引用格式:王晓彤.电针评估分级指导辩证治疗面瘫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2):235,237.
0引言
面瘫近年来临床发病率有所增长,患者发病后常以口角歪斜、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睛无法完全闭合等为主要症状[1]。临床上以往对于治疗面瘫多以激素以及神经药物治疗,预后价值较差,患者接受程度较低。近年来临床上提出了根据电针评估分级对患者进行辩证治疗的方式,根据患者疾病严重程度选择合理的方式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讨电针评估分级指导辩证治疗面瘫的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本院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接收的面瘫患者中选取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针评估分级方法以及患者评估结果分为优级35例、中级24例、差级17例、无反应级10例。其中,优级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29~38岁,平均(33.3±3.5)岁;中级组男13例,女11例,年龄31~40岁,平均(35.5±4.5)岁;差级组男10例,女7例,年龄28~39岁,平均(33.5±5.5)岁;无反应级组男6例,女4例,年龄27~36岁,平均(31.5±4.5)岁。四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可对比。
纳入及排除标准:①均经临床检查得以确诊;②电针分级标准:优级:神经肌肉对直流电刺激反应正常且兴奋阈略有变化,神经解剖无明显受损;中级:电刺激机头收缩反应减弱,神经伴随一定程度粘连或挫伤;差级:神经对电刺激无反应,神经有严重压迫、粘连或断裂;无反应级:肌肉对电刺激全无反应,神经完全变性;③操作方法:使用电针仪,针刺后在额、面颊、唇周围接通电源,选疏密波观察电脉冲刺激表情肌出现的运动反应分为四级,可分辨判断出神经损伤程度。④本研究已获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⑤严重脏器疾病患者、精神意识障碍无法配合治疗患者均不纳入本次研究。
1.2方法
四组患者根据病情给予辩证治疗,具体如下。
(1)优级患者给予药物联合针灸治疗,不需要强刺激治疗,不过度治疗,给予强的松等药物服用,5 mg/次、2次/d,1周后降低为1次/d,连续服用2周,静脉注射100 mg维生素B1剂量、静脉注射0.5 mg维生素B12。针灸治疗时取手足阳明经作为针灸主要穴位,以太阳经、手足少阳经作为辅助穴位,应用局部近取远遁相结合的手法进行针灸治疗,并对足三里、双侧太冲以及合谷穴直刺施针约1寸,得气后留针15 min,1次/d,5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3 d[2-3]。
(2)中级患者尽早配合针灸进行治疗,针灸治疗方法同上。
(3)差级患者应根据患者病程以及电反应变化改善情况选择适合患者的治疗方式,将针灸、推拿等方法有效结合,针灸治疗同上,针灸后立即进行推拿治疗,以患者患侧面部为主,进行按、揉、推、擦等方式对印堂、睛明、迎香、地仓、颊车等穴位进行推拿,以活血化瘀、舒筋通络为主,10 min/次,1次/d[4]。
(4)无反应级患者则应将以上多种治疗方法合理联合使用,坚持治疗。
1.3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评价不同电反应分级面瘫患者治疗效果,以患者闭眼恢复良好、露齿及鼓腮恢复正常、额纹与鼻唇沟对称为治愈;以患者闭眼、露齿、鼓腮逐渐恢复,额纹与鼻唇沟基本纠正为显效;以患者闭眼、露齿、鼓腮以及额纹与鼻唇沟均有所改善为有效;以未达上述标准为无效。
(2)治疗疗程:观察组不同电反应分级面瘫患者治疗疗程。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行SPSS 20.0分析,计量资料选择t检验,计数资料选择2检验,仅在P<0.05时代表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不同电反应分级面瘫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表1中优级、中级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差级、无反应级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不同电反应分级面瘫患者治疗疗程对比
表2中优级、中级患者治疗疗程显著低于差级、无反应级患者,四组疗程8周内患者占比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
讨论
面瘫临床治疗中,西医是常见的一种手段,但结合近几年来临床接诊情况来看,西医治疗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预后价值低下。我国中医学认为面瘫主要由于脉络空虚、正气不足等因素所导致。目前临床认为,对于面瘫患者治疗应以分级治疗为主,通过电针仪判断患者神经损伤程度,并将其分为优级、中级、差级、无反应级,每个级别不同,其治疗方式也各不相同,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避免盲目治疗导致预后较差。
在面瘫患者治疗中,常以针灸、推拿、药物治疗等为主,针灸通过在患者面部相应穴位进行刺激,可有效改善患者面部神经肌肉的紧张程度以及神经兴奋性,从而使面部肌肉产生良好的收缩,促进面部血液循环,恢复面部神经肌肉功能。而加以推拿治疗则可进一步改善患者面部肌肉神经功能以及患侧血液循环,若加以药物治疗则可有效抑制炎症的继续发展。本研究中,优级、中级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差级、无反应级患者,与谢谢等[5]学者研究结果符合。并且本研究中,优级、中级患者治疗疗程显著低于差级、无反应级患者,四组疗程8周内患者占比对比P<0.05,符合姜喜凤等[6]学者研究结果。
综上所述,电针评估分级指导辩证治疗面瘫效果确切,可针对不同病情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较高指导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国山.西药加电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3):189-190.
[2]朱卫平.电针颈夹脊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0):197-198.
[3]Ding BY,Duan JY,Zhou YL,et al.Acupuncture of lifting and pressing manipulation for upper limb paralysis after stroke[J].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2016,26(2):31-36.
[4]陈竣海,张晨静,李开平,等.电针与中药熏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J].光明中医,2018,33(10):82-83.
[5]谢谢,孙勤国,江波,等.中西医结合多联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8,29(3):137-139.
[6]姜喜凤,王健,王军.探讨针刺结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恢复期临床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8):141-14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