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了解大庆市2014年-2016年手足口病的病原型别和分布特征,为制定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各区县监测点医院采集送检的咽拭子标本进行eV71、coxa16、肠道病毒通用核酸检测。结果2014年-2016年共检测标本802例,阳性189例,<5岁儿童占阳性构成比72.49%。2014年大庆地区引发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为eV71型,而2015年和2016年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均为coxa16型。结论eV71、coxa16、其他未分型的肠道病毒都有可能是大庆市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5岁以下儿童是手足口感染易感人群。
关键词:大庆市;手足口病;病原;肠道病毒
本文引用格式:刘永强,徐海燕.大庆市2014年-2016年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0):367-368.
0引言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HFMD)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的丙类传染病[1],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2]。手足口病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其中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EV71)及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A16,CA16)最常见[3]。为了解大庆市手足口病病原流行情况,特别是优势流行病原,现对大庆市2014年-2016年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材料。标本由区县疾控中心人员在所辖哨点医院肠道病门诊采集的咽拭子或肛拭子标本。
1.2仪器及试剂。ABI7300荧光定量PCR仪,RNA提取试剂为QIAGEN的RNeasyMiniKit(50)剂盒,荧光PCR检测试剂盒使用的是江苏硕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柯萨奇病毒EV71型、CoxA16型和肠道病毒通用型核酸检测试剂盒,所有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检测结。2014-2016年大庆市疾控中心共检测手足口病病例咽拭子802份,其中阳性189例,阳性率23.57%;EV71阳性34例,总占比4.24%,占所有阳性标本的17.99%,CoxA16阳性88例,总占比10.97%,占所有阳性标本的46.56%,其他肠道病毒阳性67例,总占比8.35%,占所有阳性标本的35.45%。2014年检出肠道病毒主要为EV71,占阳性标本的49.09%。2015年和2016年都是以CoxA16为主,分别占阳性标本的55.36%和60.26%,见表1。
2.2检测阳性标本分布情况
2.2.1性别分布在802份检测病例中,男性471例,女性331例,男女比例1.42:1;其中检测阳性的标本中,男性108例,女性81例,男女比例为1.33:1。男女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6,P=0.613);各型别男女阳性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977,P=0.614),见表2。
2.2.2年龄分布2014-2016年检测阳性189例患者以3-岁年龄组最多,40.21%,其次是0-岁组,占32.28%。0-岁组和3-岁组均以感染CoxA16较多,分别占21.69%和14.29%,见表3。
2.2.3时间分布2016年大庆市手足口病检测阳性数季节变化最为明显,主要集中于5-9月份,6月份出现一个高峰,9月份有所回升,出现1个小高峰。2014和2015年手足口发病随季节变化不是很明显,5-7月份稍多,2014年10月份和11月份较多,见图1。
3讨论
监测结果显示,2014年大庆地区手足口病病原病毒主要是EV71型,占阳性率的49.09%,因此重型患者较多,而2015年和2016年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为CoxA16型病毒,轻型患者较多,未分型肠道病毒总阳性率35.45%,表明还有其他型的手足口病病原谱,而以往报道手足口病病原体主要是EV71和CoxA16[4],而近几年CoxA6和CoxA10型感染也呈上升趋势[5],今后应加强对这两个型别的检测。通过对不同年龄组、性别手足口病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5岁婴幼儿童是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这与这部分人群中和抗体率低[6],抵抗力差,容易感染肠道病毒有关。阳性病例的时间分布显示,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5月-9月,2016年更加明显,并且当年的手足口阳性分布呈现双峰现象,与大庆市当年手足口病临床患者数量基本一致,可能和当年9月份的气温回升有关。
手足口在婴幼儿中发病普遍,应加强手足口病的监测,尤其是春夏之季,做好手足口的防控工作。实验室要提高检出率,增加分型种类,明确病原体型别,掌握其分布特征及可能发生的病毒变异,为临床诊断以及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Z].2009-06-04.
[2]张爽,荆红波,马红梅,等.2011-2014年北京市顺义区手足口病监测结果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6,43(4):730-732,749.
[3]史晓林,方仙,赵静,等.2013年-2016年南阳市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8,28(4):499-502.
[4]占华剑,柯昌文.全球手足口病流行现状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华南预防医学,2011,37(5):34-41.
[5]白丽娜,王冰,王萍,等.2015年沈阳地区手足口病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6,26(20):2980-2981.
[6]杨华可,袁达康,黄勇,等.东莞市2009年正常人群手足口病隐性感染调查[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20(6):1519-152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