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人工气道是医院在临床治疗中,对患者采用的常见治疗手段。但在实际的临床表现中,人工气道会引发潜在的并发症,得到了相关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本文针对icU人工气道管理中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并且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提高icU人工气道在治疗效果,降低临床治疗风险。
关键词:icU;人工气道;高危因素;策略
本文引用格式:孙佳.ICU建立人工气道的高危因素及对策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0):274+363.
0引言
人工气道是在临床治疗中,对于急救患者在紧急情况下所采用的一种医疗手段,主要目的是保证患者呼吸顺畅,防止患者因身体机能故障而出现无法呼吸的现象。随着人工气道技术的逐渐发展和应用,在实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人工气道治疗手段的患者不断发现有相应并发症以及医疗隐患发生的状况,对于患者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针对上述存在的现象,本文以我院实际临床治疗的ICU患者为观察对象,实时记录跟踪患者的治疗过程,从而发现在治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隐患,对其进行有针对的改善。选取2015年10月30日至2018年10月30日100例ICU患者进行观察记录,并进行相应的人工气道搭建。100例患者病例中,男女患者的性别比例占比为46∶44,年龄在25-90岁,平均(55.6±2.5)岁。本次实验的内容以及研究意义均须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并要求签署同意协议书,最后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进行批准并备案。本次研究所选择的观察对象必须具备相应纳入标准,即在知情且自愿的前提下,能够积极配合实验研究进行,对于那些无法配合实验人员进行研究,如具有严重的语言、智力障碍,或存在其他因素影响等会对实验研究造成误差的患者均排除在外。
1ICU人工气道管理
1.1气管插管的位置管理。人工气道中气管插管的位置,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完成人工气道的临床搭建后,应该针对于患者的实际情况稳固气管插管的位置,防止插管损伤患者的组织粘膜。对于气管插管的位置要有相关的医护人员进行实时的记录,并且检查是否用无菌胶带将外露的气管进行稳妥处理。同时,相关的医护人员要对患者家属进行相应的宣传和指教,让患者家属实时看护着气管插管的异常变化,防止在患者移动中发生故障。人工气道搭建完成后的患者,在仰卧时要注意头部的位置,尽量使头部保持后仰,减少气管插管对患者咽喉的压迫。同时要经常是患者变换躺卧体位,防止气管气流对患者同一局部组织长时间刺激。对于气管插管的位置要固定松紧适宜,能够使患者头部有轻微的自由活动。人工气道搭建后,两天之内要严格监视气管滑移或错位等情况[1]。
1.2气囊的管理。气囊的管理在临床的呼吸治疗中,一直是相关医护人员研究的重点。气囊是否放气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决定。目前在临床应用中,大部分的临床医疗人员不建议对气囊进行常规性的放气。但是气囊间歇性放弃是必须的,同时在对气囊放气的阶段要对气囊内的杂物进行彻底的清理。在气囊处于充分充气状态时,患者可以
摄入食物。对气囊压力的要求较高,要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在进食时患者要注意坐卧体位,防止发生误吸或食物反流的现象。
1.3气道湿化管理。对于采用人工气道呼吸的患者来说,其下呼吸道一般都需要进行湿化处理。主要原因是失水比较严重,造成排便不畅等现象,同时容易堵塞气道。这些潜在的隐患都可能导致呼吸道不通畅,从而对患者的健康生命安全造成危险。所以,在人工气道管理中,对气道进行湿化处理是必要的环节。
1.4设备管路清洁护理。对于人工气道的设备,也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管理。在对气道和呼吸机管路进行清洁维护时,要着重注意微生物的污染。设备内的无菌水要定时的更换,所产生的积水要及时倒掉,确保设备处在一个清洁无菌的环境。
1.5气道的清洁和处理。对于采用人工气道的患者,对其呼吸道中产生的痰处理要及时准确。针对不同的患者要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在进行吸痰处理前,要检查设备是否完好。然后对气道进行一定时间的高压输入,防止患者在处理过程中出现低氧状况。吸痰工作要做到快速准确,尽量控制在15秒内[2]。
1.6患者护理。对于患者每天要进行定时的基础护理工作,主要包括对口腔进行清洁护理,定时对患者进行翻身拍背,防止长时间躺卧造成的身体僵硬,同时保护好气管插管。
2ICU建立人工气道的高危因素
2.1气道损伤。采用人工气道,容易对患者的呼吸道组织造成创伤。轻微者会对皮肤或粘膜造成破坏,严重的会引起气道出现感染等病状。气道损伤原因主要有:插管用力不当;吸痰方法不当;导管尺寸不当;导管固定不牢固;气囊压力不当;气囊长期高压;气体温度过高。
2.2突发缺氧。突发缺氧是人工气道治疗中最容易发生的隐患之一,并且造成的后果较为严重。突发缺氧原因主要有:气道发生漏气;导管移位或滑脱;导管不畅;氧源问题;吸痰时间长;体位或鼻饲不当而出现误吸;湿化过度;病情突变。
2.3肺不张。肺不张也是人工气道易发生的高危隐患,一旦发生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较大的威胁。肺不张原因主要有:气管导管误入另一侧支气管;吸痰负压大、湿化过度。
2.4相关性肺炎。通过对大量的临床资料统计,相关性肺炎是人工气道导致的并发症发病率较高的病症。相关性肺炎原因主要有:免疫功能低下;侵入性操作;抗生素不合理的应用;无菌操作不严格;考虑环境原因。
3ICU建立人工气道产生高危情况的策略
3.1气管导管的选择和使用。在临床对人工气道进行搭建时,相关的医疗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进行。气管导管的选用也要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进行选择,同时要把握插入的深度。如果出现患者呼吸异常,或两侧呼吸音不对称的情况,要及时调整气管插管的位置和深度。
3.2导管固定方式。针对于气管切开患者的导管固定要采用特殊的固定方式。最好在患者颈部的侧面通过死结进行固定。松紧要适宜,过松或过紧都会对患者造成不适。
3.3定时进行气道清洁。针对患者的吸痰处理,要提高相关医护人员的操作规范,把握好吸痰操作的标准要领和方法,提高吸痰工作质量,对患者要进行定期的清理和检查。同时要特别注意使用设备的清洁无菌环境。临床中常采用的吸痰方式有两种,即声门下吸引和密闭式吸痰。前者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将气管导管和呼吸器断开,属于开放式吸痰,存在外界环境污染气道的隐患。后者密闭式吸痰则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并且吸痰工作质量高,易操作。因此,密闭式吸痰在实际临床中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3.4气道加温与湿化处理。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发展,针对于人工气道患者的呼吸道加温和湿化处理的方式也逐渐多样化和科学化,采用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人工鼻法、微量输液泵持续气管内直接滴液法、雾化器或蒸汽瓶持续加温湿化法和注射器间断注液法。其中,第一种方法是临床医疗中经常使用的方法,主要因为其操作简便安全,稳定性高,给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但是人工鼻法并不是理想的湿化装置,主要是通过患者自身的气体来进行湿化,不额外提供外界的水气。所以,要根据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取不同的湿化方式[3]。
3.5防止误吸和食物反流。在人工气道的患者进行摄入食物时,误吸是极易发生的一个临床现象。所以在临床上对患者进行鼻饲时,要严格防止出现误吸或食物返流的现象。同时,医护人员要加强对患者口腔内的清理,防止发生口腔感染,使得感染物从口腔进入呼吸道。
从对人工气道管理及高危因素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在掌握了高危因素发生的隐患和病因之后,要严格加强相关的管理,给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控,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从而提高人工气道的治疗效果,降低其所带来的隐患。
参考文献
[1]王杰.程序化气道评估和常规气道管理方法用于ICU患者人工气道管理中价值对比[J].心理月刊,2018,6(04):125-126.
[2]朱守俊.程序化气道评估在ICU患者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安徽医学,2016,37(12):1576-1578.
[3]焦胜旗.ICU患者建立人工气道过程中的高危因素分析和对抗策略[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8,22(05):256-25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