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推拿结合药物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肩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均有50例。对照组实施药物穴位注射治疗方法,研究组实施中医推拿结合药物穴位注射治疗方法。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前的肩部疼痛评分为(2.29±0.35)分,肩部发麻评分为(1.85±0.68)分,肩部肌肉萎缩评分为(1.85±0.40)分,均与对照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肩部疼痛评分为(0.85±0.25)分,肩部发麻评分为(0.80±0.48)分,肩部肌肉萎缩评分为(0.89±0.3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前的NO指标为(73.50±4.65)umol/L,GM-CSF指标为(1.63±0.35)umol/L,均与对照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NO指标为(45.30±3.20)umol/L,GM-CSF指标为(0.41±0.11)u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肩周炎应用中医推拿结合药物穴位注射治疗的有效性确切。
关键词:中医推拿;药物穴位注射;肩周炎;有效性
本文引用格式:涂剑.中医推拿结合药物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性[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7):90-91.
0引言
肩周炎为临床常见肩关节疾病,且该疾病的发生率较高[1]。确诊为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肩部疼痛症状,以及肩关节活动障碍,对患者的正常生活、生活质量均造成严重影响。对于肩周炎,目前临床治疗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给予药物治疗、封闭治疗均可获得一定效果,但长期治疗效果不佳[2,3]。本次研究工作旨在探讨中医推拿结合药物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肩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均有50例。研究组:性别: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龄:58-78岁,平均年龄为(63.50±8.50)岁;患病时间:2-18年,平均患病时间为(7.50±2.50)年。对照组:性别:男性21例,女性29例;年龄:59-79岁,平均年龄为(63.35±8.75)岁;患病时间:2-18年,平均患病时间为(7.65±2.45)年。两组肩周炎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实施药物穴位注射治疗方法,研究组实施中医推拿结合药物穴位注射治疗方法。中医推拿具体操作如下:肩周炎具有较多压痛点,常见包括肩胛冈下缘位置、三角肌位置、肩峰下位置、肩胛骨下角位置等,病变所在处即是压痛最显著部位。结合不同压痛点位置,选择适当治疗体位(如侧卧位、俯卧位、坐位等);治疗过程中嘱咐患者自然下垂两手,充分显现肩部;对各压痛点作叩诊锤推拿,以患者深部组织感显著酸胀为适宜推拿力度,压痛点推拿时间为1min(每个压痛点)。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4],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5],治疗前后的NO指标,以及治疗前后的GM-CSF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5.0对两组数据作处理分析,以P<0.05代表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代表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的肩部疼痛评分、肩部发麻评分、肩部肌肉萎缩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治疗前后的NO指标及GM-CSF指标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的NO指标、GM-CSF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从临床中医角度而言,肩周炎可归属于“痹症”范畴。中医推拿方法具有舒筋功效、活络功效、止痛功效,而且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可以起到有效促进关节功能恢复作用。运用中医推拿,以有效放松肩部组织与肌肉,以及有效抵消肩部的外因影响,从而起到有效松解作用、剥离粘连作用、缓解肌肉痉挛作用等[6]。
穴位注射疗法为临床治疗手段之一,应用注射器针头代替刺入相应穴位,应作中医辨证分型,针对肩周炎患者的具体病因以及病理机制,予以补气功效药物、补血功效药物、活血功效药物、祛风功效药物、散寒功效药物、除湿功效药物等实施穴位注射,从而起到有效治疗作用[7]。
从本次研究结果可知,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肩部疼痛评分、肩部发麻评分及肩部肌肉萎缩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NO指标、GM-CSF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充分表明,将中医推拿与药物穴位注射治疗相结合,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早日康复[8]。
综上所述,临床结合肩周炎的疾病特点,运用中医推拿结合药物穴位注射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徐艳.松肩解粘六步手法联合动态电干扰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9,26(1):130-132.
[2]刁晓辉.肩周炎通过中医推拿联合药物穴位注射治疗的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6,29(18):80-80.
[3]李荣.中医推拿结合药物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21):143-144.
[4]王富强.肩周炎患者联合采用中医推拿与药物穴位注射治疗的有效性评价[J].心理医生,2016,22(32):28.
[5]纪清楚,张芸,王自景,等.中医推拿联合药物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35):40-41.
[6]刘佩服.穴位注射加推拿疗法治疗肩周炎62例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2016,29(24):274-275.
[7]魏向阳.中医推拿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的效果评价[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9):1570-1572.
[8]高建强,刘军政,党娟,等.分析联合应用中医推拿和药物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的效果[J].医药前沿,2016,6(23):346-34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