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目的 探讨按动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20 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60例。对照组以基础推拿手法治疗,实验组以基础推拿手法配合按动疗法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 93.33%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实验组 SF-MPQ 的各个维度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实验组疼痛、肩关节活动度、肌力、日常生活活动、肩关节局部形态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按动疗法在改善肩周炎患者疼痛疼痛、肩关节活动度、肌力、日常生活活动、肩关节局部形态方面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关键词: 按动疗法;肩周炎;McGill 疼痛问卷;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
本文引用格式:曲怡 . 按动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75):163+167.
0引言
按动疗法系北京按摩医院特色手法,指医者的手指或手掌按照一定的技术要求按住患者身体的特定位置(穴位或特定部位),同时令患者配合做出主动或被的相应动作,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疗法 [1-2],属于动静结合的治疗方法。笔者在运用基础推拿的推拿手法的基础上配合按动疗法在治疗肩周炎方面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所有 120 例者均来自北京按摩医院推拿科门诊,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 60 例子, 对照组60 例中男27 例,女33 例;年龄46-63 岁,平均(59±8.7) 岁;病程 3-18 个月,平均(7.8±5.2) 个月,实验组 60 例中男 28 例,女 32 例;年龄年龄 46-63 岁,平均(58±9.1)岁; 病程 3-16 个月,平均(7.3±5.9) 个月,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①好发年龄在50 岁左右,女多于男,右肩多于左肩, 多为慢性发病。②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被痛醒,但较少肿胀; 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甚则肩臂肌肉萎缩。查体:肩峰下广泛压痛,肩关节外展上举、外旋、后伸、后背上抬动作受限,不能做脱衣、梳头、洗脸等动作。③有慢性劳损、感受风寒或外伤史。④ X 线摄片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1.3纳入标准。①符合以上诊断标准;②最近 1 周未应用消炎止痛药及激素等有治疗作用的药物;③年龄≤ 75 周岁;④ 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
1.4排除标准。①其它疾病、证候或合并症;②年龄大于 75 岁,孕妇或哺乳期妇女; ③合并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及精神疾患者;④长期服用影响疗效和安全性判定的药物及采取其它综合治疗者;⑤其它情况难以对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作确切评价者;⑥伴有可能影响效应指标观测、判断的其他生理或病理状况。
1.5治疗方法。对照组以基础手法治疗,实验组以基础手法配合按动疗法进行治疗,每次手法治疗约 20 min,隔日 1 次, 3 次 /W,治疗 1 个月为 1 疗程。操作手法如下:
基础手法:在肩关节周围行拿揉、拨揉、点按天宗、肩贞、尺泽、肩髃、曲池等穴。
初期手法:患者仰卧位,医者站其旁。掌揉患者肩前部, 反复施术 3-5 遍,点按抬肩穴;双手拇指沿锁骨下缘喙突处由内向外做连续按压法,重点施术于喙肱韧带及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反复施术 3-5 遍。
患者取健侧卧位,医者站其后。双手拿揉患者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 3-5 遍,以患者能够承受为度。
患者俯卧位,医者站其旁。双手拇指拨揉冈下肌、大圆肌、背阔肌,反复施术 3-5 遍。随后点按肩井、肩贞、肩髃、天宗穴。
患者坐位,医者站其旁。拿揉患者斜方肌,随后医者以双手虎口呈对称性沿桡尺神经走行区反复做环行叩打,反复施术 3-5 遍。
中期手法:前屈上举受限:患者坐位,医者站其前。左手拇指点按肩关节前方痛点。点按抬肩穴、尺泽穴。
外展上举受限:患者坐位或健侧卧位,医者站其旁。拇指拨揉肩井至肩峰下滑囊,随后拿揉三角肌 3-5 遍。点按肩髃、曲池、合谷穴。
内旋摸脊受限:患者健侧卧位,患肢屈曲内收,医者站其后。拇指或肘尖拨揉患者大圆肌、小圆肌及背阔肌,反复施术 3-5 遍。点按天宗、肩贞、肩髃穴。
按动手法:包括局部按动法与远端按动法。
局部按动法:如有颈椎棘突偏歪,施颈椎按动旋转复位法,点按颈根穴,同时令患者自行向对侧屈伸颈部;点按肩贞穴,医者另一手握住患者前臂,做肩部后伸运动;医者肘尖点按肩峰下痛点,医者另一手握住上臂,做肩关节外展内收运动;点按肱二头肌长头腱处痛点,医者另一手握住患者前臂,做肩关节前屈运动。
远端按动法:点按对侧中平穴,令患者做肩关节各方向运动。
1.6观察指标。采用简化 McGill 疼痛问卷和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进行疗效评价。指定一名医师负责采集患者相关资料, 经培训后分别在治疗前、中(15 d)、后(30 d)进行疼痛及功能评定。简化 McGill 疼痛问卷包括疼痛分级指数(PRI)、现在疼痛情况(PPI)和视觉模拟评分(VAS)组成,总分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重。
1.7疗效标准。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相关标准。治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好转: 肩部疼痛减轻,活动功能改善。未愈:症状无改善。
统计处理。所有数据均用 SPSS 13.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各组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样本 t 检验,组间比较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 2 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 93.33%,实验组优于对照组(χ2=11.147, P =0.002<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SF-MPQ 评分比较。与治疗前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 SF-MPQ 的 3 个维 度(PRI、PPI、VAS) 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 0.05),治疗后实验组 SF- MPQ 的各个维度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注:各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 P< 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 P< 0.05。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评分比较。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肩关节活动度、肌力、日常生活活动、肩关节局部形态和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 < 0.05),治疗后实验组疼痛、肩关节活动度、肌力、日常生活活动、肩关节局部形态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5)。
3讨论
肩周炎为临床常见疾病,多发于 50 岁左右人群,以肩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工作,临床上肩周炎患者的治疗以缓解患者疼痛及改善肩关节功能为主,以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按动疗法在治疗肩周炎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待进一步临床验证并完善,其理论基础亦有待进一步研究阐述,本研究也存在随访少、长期疗效未明确等缺点,待进一步的临床研究以完善。
参考文献:
[1]陈爱萍, 肖林 , 王娴默 , 等. 肩关节周围炎的中西医治疗进展[J]. 中医学报 ,2013,28(7):1076-1078.
[2]任蒙强, 赵百孝, 朱文莲 , 等. 按动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 北京中医药 ,2014,33(4):250-253.
《按动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211/20181211033724918.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