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探讨进展性脑梗死在早期介入溶栓术的治疗效果及护理经验。通过对患者给予选择性溶栓治疗,观察患者 溶栓前、后病情的变化情况,减少并发症,做好应激状态下的心理护理以及溶栓后的早期康复护理。经过试验数据对比和患者康复情况的反馈, 进展性脑梗死三小时内溶栓能显著改善进展性脑梗死远期预后的治愈率,同时对患者进行密切的观察和护理,减少其并发症,为进展性脑梗死超早期溶栓治疗提供了可靠有效的保证。
关键词:进展性脑梗死;溶栓术;康复护理
本文引用格式:张乐 . 早期介入溶栓术对进展性脑梗死作用的观察研究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9(59):167,172.
0引言
进展性脑梗死主要是由于患者脑部血液循环出现障碍,脑组织缺血造成软化或坏死,六小时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呈阶梯式加重的临床过程。通常在发病后3-7天出现较高的病死率,属于难治型脑血管疾病。近年来通过给脑血管给予纤溶药物介入再通技术,是目前来说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极大地缩短了脑缺血的时间,最大限度保护和恢复脑组织的正常功能。如下是选取的我院近五年来的5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通过超早期介入溶栓术临床治疗获得显著效果的研究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5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中,30例男患者,20例女患者,最小年龄28岁,最大年龄73岁,平均年龄50岁。发病至治疗时间≤3h有22例,4-6h有13例,7-12h有15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偏瘫、意识模糊、言语不清等临床表现,经过CT扫描未显示低密度灶,排除肿瘤或脑出血,瘫痪肢体肌力在0-4级,近期未发生心肌梗死,所有患者检查结果均符合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
1.2治疗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溶栓再通手术,借助全脑血管造影图像明确血栓闭塞部位,插入微导管使其头端抵达血管闭塞部位,然后在局部动脉内缓慢注入尿激酶,用生理盐水配制大概20-100万U,同时在静脉输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用于提高脑灌注压。患者溶栓后5天内每天检测出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纤维原蛋白等,溶栓24小时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0.4 mL,每天两次,连续注射一周。观察患者在术后是否出现呕吐、恶心、头痛等不良反应,记录数据资料进行卡方检验,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研究结果
2.1患者脑血管再通情况
2.2临床疗效
本次总共选取5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其中显效36例(72%);有效11例(22%);无效3例(6%);总有效率94%。同时肌力变化数据显示,肌力提高Ⅰ-Ⅱ级的患者有16例,Ⅲ级有9例,Ⅳ级者10例,Ⅴ级者15例。之前出现失语、偏瘫及感觉障碍等症状的均有明显好转。起病后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程度如表2。
3溶栓术护理
3.1术前护理
进展性脑梗死发病3-6h期间为溶栓术治疗的黄金时间,要尽快使患者梗死的脑血管再通,缩短入院到用药的时间,通过急诊行头颅成像检查,明确血管病变部位,静脉输入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500 mL用于提高脑灌注压,建立良好静脉通道,局部动脉内缓慢注入尿激酶,检测血常规、血小板、纤维原蛋白等,以了解出凝血状况。同时积极做好患者心理健康疏导,安抚其焦虑、暴躁、悲观等情绪,以此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3.2术中护理
应用溶栓时确保单位时间内输入的溶栓药物,UK对循环血液系统有全面激活作用,因此需加强对病人的心电监护,观察其瞳孔、意识、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的情况,是否有出现头痛、肢体抽搐、意识障碍等特征,若患者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加重则应怀疑颅内出血,须停止用药。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再灌注损伤和血管再闭塞症状,以及心率、血压、神经系统的变化,备齐相应的急救药品,做到最快最及时的抢救处理。
3.3术后护理
因术中患者进行全身肝素化,所以常规术后4h后拔鞘,对穿刺部位进行30分钟左右的按压,当加压包扎后还需进行6-8h的砂袋压迫,并严密观察患者穿刺部位是否有渗血、肿胀、皮下血肿的症状;穿刺侧足被动脉搏有无减弱或消失;下肢皮肤颜色和皮温有无异常。同时跟术中时一样观察患者瞳孔、意识形态、肌体活动等特征,是否有头晕呕吐、言语不清、肢体麻木等神经系统症状,并做好详细记录。护理过程中要做好并发症的预防,脑出血是溶栓最危险的并发症,护士要密切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同时还需对患者加强康复训练,保持良好心态,在一定时间进行复查。
4结论
在超早期介入溶栓是近些年新开展的一项先进微创技术,主要机理是利用其中的纤维蛋白溶解酶,能分解血栓中非溶性纤维蛋白,实现溶栓再通改善神经功能损害。其介入溶栓时机越早越好,最好在6h内进行治疗,不仅效果显著且对患者没有负面损害,合理控制药物剂量和用药速度,控制患者血压,应用脑保护液可最大限度恢复患者大脑功能,大大提高了进展性脑梗死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溶栓术前后期的护理对医护人员也是很高的要求,需要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是否出现异常,及早发现各种并发症的症状,采取相应的措施,并配合医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保证患者顺利度过手术期康复出院。
参考文献
[1]梁佩云,陈建娥,王丽.进展性脑梗死超早期介入溶栓术的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07):613-615.
[2]王红萍,庄怡青,陈孝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术后患者延续性护理实施现状[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11):1230-1232.
[3]薛宇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术后患者延续性护理实施现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06):1089-1090.
[4]蒋京育.急性脑梗死介入溶栓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07(10):1287-1288.
[5]于洪波,初仁珠,赵冬梅,等.药物-机械联合血栓袪除术与导管接触性溶栓术在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对比[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21):13-14.
[6]陈月治,吴鹭梅,林雅敏.2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rt-PA介入溶栓术的护理[J].福建医药杂志,2006(06):154-155.
[7]贺元,王昊邈,曲乐丰,等.气压泵联合置管溶栓术治疗亚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分析[J].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6,8(02):132-135.
[8]Uno J,Kameda K,Otsuji R,et al.Mechanical Thrombectomy for Acute Basilar Artery Occlusion in Early Therapeutic Time Window[J].Cerebrovascular Diseases,2017.
[9]Crown S,Vogel JA,Hurlock-Chorostecki C.Enhancing self-care management of interdialytic fluid weight gain in patients on hemodialysis:a pilot study using 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J].Nephrol Nurs J,201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