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在重度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06 13:10:1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在重度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组)和对照组(常规观察组),对比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结果在随访结束时,观察组预后总良好率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度颅脑损伤的治疗中应用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技术观察颅内压的改变,能优化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重度颅脑损伤;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并发症;甘露醇

本文引用格式:冼克聪.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在重度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7):72-73.

0引言

人机体因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后可引起颅脑组织的损伤,为颅脑损伤,而重度颅脑损伤则是依据格拉斯哥昏迷记分法进行判定,标准为在受伤后持续昏迷时间超过6h或再次昏迷[1]。造成颅脑损伤的原因较多,大部分为外力因素导致,和平年代发生较多的致病因素有交通事故、高空坠落等。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恶心呕吐、头痛、癫痫发作、感觉障碍、肢体瘫痪、失语及偏盲等;其中颅底骨折者可出现脑脊液的耳漏、鼻漏;脑干损伤者则出现明显的意识障碍、去大脑强直及呼吸循环障碍,严重时可发生脑疝,进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2]。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症状更加明显,患者直接处于昏迷状态,有效降低颅内压是治疗关键。但是在脑组织脱水治疗中,如何调控药物剂量、使用时间是难点,因此颅内压的动态观察是重中之重[3]。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是观察颅内压改变的有效技术,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对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在重度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展开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来本院就诊的度颅脑损伤患者中选取100例纳为观察对象,对象选取时间区间:2018年1月起始、2019年1月终止,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合分析,依据颅内压监测方法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

观察组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波动在23-68(48.32±5.31)岁;病程1-50(20.01±3.04)h。对照组中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龄波动在22-65(47.51±5.01)岁;病程1.5-48(21.00±3.10)h。

入选标准:(1)均符合重度颅脑损伤的诊断标准;(2)均处于昏迷状态;(3)均经过手术治疗,且手术成功;(4)神经系统有明显的阳性体征[4];(5)生命体征较为平稳,但仍处于非正常水平。

排除标准:(1)手术后脱水治疗无效者;(2)颅内肿瘤。2组患者年龄构成、性别占比等统计资料对比,P>0.05,可作为实验进行对象。

1.2方法

被选入组的患者在术后均给予抗感染、营养支持、氧气吸入、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常规应用甘露醇静脉滴注。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观察症状,如呕吐、瞳孔变化等,用CT判断颅内压变化,进行相应的甘露醇用量调整。

观察组患者给予颅内动态压力监测,采用颅内动脉压监测仪,经外科手术,在患者脑室或手术部位骨窗缘硬脑膜下植入探头,进行颅内压监测[5]。依据颅内压变化,调整脱水治疗方案。

1.3观察指标

以治疗效果、并发症作为观察项目。在6个月随访时间结束时,依据患者躯体状态进行治疗效果的评定,结果可分为机体状况良好、轻度残疾、重度残疾、植物状态及死亡,预后良好率=(良好例数+轻度残疾例数)/总例数×100%。并发症包括低蛋白血症、肾功能异常、颅内感染、应激性溃疡及电解质紊乱。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2.0软件为本文的计算工具,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用百分比表示,进行2检验。检验结果:P<0.05,表示正在比较的项目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总良好率结果为82.00%,与对照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并发症为12.00%,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


3讨论

绝大部分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昏迷时间在12h以上,伴随着脑血肿等,可导致颅内压异常升高,死亡风险更大,在临床治疗中,以抢救、纠正休克、及时手术、清创、抗感染为主要治疗原则,以解除患者颅内压持续高压状态。在降低颅内高压的治疗处置中,临床较多的应用甘露醇进行脱水、降低颅内压,甘露醇能提高机体血浆渗透压,促使脑组织细胞中的水分离析至细胞外,进入血液循环,以缓解患者脑水肿程度,进而降低颅内压,避免因颅内高压状态引起的脑血流减少而造成的大脑缺氧缺血,控制颅脑损伤的进一步加重[6]。如何精准应用甘露醇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势必得掌握患者颅内压情况。在既往的治疗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在应用脱水剂治疗时,仅依靠症状观察、颅脑CT检查等方式进行侧面判断,大大降低了判断的准确性,对甘露醇的科学使用造成影响。此外,重度颅脑损伤病情危急,颅内压变动较大,仅依靠症状判断降低了治疗的时效性,在加大了甘露醇的治疗用量后,可导致药物用量超过病情实际需要量,肾脏代谢甘露醇的任务过重,久而之可导致肾功能下降[7];同时甘露醇还能引起电解质的紊乱,进一步增加了患者的生命危险。

在临床上,脑室压力的监测是现有技术中测量颅内压的“金标准”,而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是观察脑室压力变化的一种技术[8]。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系统是将微型压力传感器植入患者颅内,并直接与颅内组织接触,经过相应的监测系统进行压力数据分析,以获得颅内压的动态观察值,进而利于疾病的监控及用药的调整,以最大程度上优化用药方案,减轻患者的颅脑损伤,降低死亡风险。就目前技术水平而言,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是动态观察颅内压变化的精准手段,植入的感受器能监测脑组织、脑室、硬膜下的压力变化,对颅内压增高的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颅内压监控。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接受了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后,患者的治疗被优化,进而改善了患者的预后,预后总良好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表明了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的有效性。

综上,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应用于重度颅脑损伤的治疗中安全有效,通过促进精准用药,不仅能提高患者预后,还能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

 
参考文献

[1]揭波盛.脑室内动态颅内压监测在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中的应用[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6,16(3):218-220.
[2]胡康,王文浩,刘长春,等.颅内压监测与常规监测在重症颅脑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比较[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7,26(11):807-809.
[3]高进保,李学真,李文德,等.动态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小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8,21(12):1325-1329.
[4]陈小忠,王培,谢明祥,等.有创颅内压持续动态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治疗的指导作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9):1391-1393.
[5]余文运,罗刚,喻坚柏,等.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8,22(1):45-48.
[6]杨昌贵.有创颅内压监护仪在神经外科危重病人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16):88-89.
[7]方黎晓,胡少玄,徐洪飞,等.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治疗中的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12):1631-1632,1635.
[8]王文磊,许峰,李芳,等.有创颅内压监测在儿童重型颅脑创伤中应用价值的研究[J].重庆医学,2017,46(20):2755-275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53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