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一病一品”护理在重度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83 例重度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 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2)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 “一病一品” 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意识状态 [ 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 ] 评分、神经功能缺损 [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 评分、并 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 GCS 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 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4.76%,低于对照组的 2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 97.62%,高于对照组的 80.4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一病一品”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应用于重度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可有效改善意识状态及神经功能,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关键词】 “一病一品”; 护理;重度颅脑损伤;昏迷; 护理满意度;神经功能缺损;并发症
Application effects of “one disease, one product” nursing in coma patients after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ies
YU Ruixue
(Department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Puya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uyang, Henan 4570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one disease, one product” nursing in coma patients after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ies. Methods: 83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coma after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ies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41) and observation group (n=42)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he “one disease, one product”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nsciousness state [Glasgow coma scale (GCS)] score, the neurological deficit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scor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nursing. Results: After the nursing, the GCS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NIHSS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4.76%, which was lower than 21.95%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Further,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7.62%,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f 80.49%,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s: “One disease, one product” nursing combined with routine nursing for the coma patients after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ie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onsciousness state and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Moreover, it is superior to single routine nursing.
【Key words】 “One disease, one product”; Nursing;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Coma; Nursing satisfaction; Neurological deficit; Complication
重型颅脑损伤包括脑挫裂伤、脑干损伤、颅骨 骨折及颅内血肿等,大多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可治 愈好转, 但仍有少数患者会出现术后昏迷等情况 [1]。 重度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护理属一项综合性、复杂性 工作,护理服务质量好坏直接关系着患者康复及预 后改善 [2]。“一病一品”护理属临床重要护理模式 之一,其强调以患者为中心,优化护理服务流程, 注重与护理人文关怀相结合,为患者制订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方案,以加快其康复 [3] 。本文观察“一 病一品”护理在重度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 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 2 月 本院收治的 83 例重度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为研 究对象。纳入标准:经头部磁共振成像及 CT 检查 确诊为重度颅脑损伤 [4] ;术后昏迷。排除标准:合 并恶性肿瘤者;凝血功能异常或活动性出血者;合 并重要脏器功能异常者;临床资料不全者。患者及 其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 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2) 。对照组男 22例,女 19例;年龄37~74岁,平均(55.43±6.32) 岁;发病至入院时间3~24 h,平均(13.52±2.31) h; 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 23 例,高空坠落伤 11 例, 摔伤 5 例,其他 2 例。观察组男 24 例, 女 18 例; 年龄 38~75 岁, 平均(56.09±5.98) 岁;发病至入 院时间 4~22 h,平均(12.64±3.44) h;致伤原因: 交通事故伤 19 例,高空坠落伤 14 例,摔伤 6 例, 其他 3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术后密切监测 患者意识及生命体征, 发现异常立即告知主治医师; 妥善固定引流管,合理控制引流速度、引流量;定 期对病房进行消毒及更换床单被褥,告知家属术后 患者摆放体位、并发症防治等相关措施,必要时给 予心理支持,缓解其负面情绪。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 “一病一品”护理。具体如下: (1)入院护理。体现“热心接”,患者入院立即开通绿色急诊通道,搬运安置患者,快速送至急诊室,综合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并实施呼 吸道清理、体位调整、生命体征监测等措施,同时针对患者家属展开入院宣教,消除其陌生感及疑虑; 术后立即成立“一病一品”护理小组,包括护士长 1 名、责任护士 8 名,定期开展重度颅脑损伤术后 昏迷相关知识理论和技能培训, 并进行上岗前考核,考核成功方可上岗。(2) 院中护理。体现“耐心讲、 细心观、细致护”,①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向患者 家属讲解相关健康知识、诊疗事项,健康知识涉及 昏迷原因、时间及防治措施、注意事项等,诊疗事 项涉及昏迷程度、并发症评估等。②切口护理。每 日以生理盐水清洗切口周边皮肤,定时更换气管套 管及切口敷料,用氧气在距离切口 1~2 cm 处,对 准切口直吹 15 min, 2 次 /d, 促进切口愈合;以生 理盐水浸过的纱布覆盖套管口,以确保吸入空气具 有一定湿度,阻止灰尘及异物吸入。③排痰护理。 吸痰前给予纯氧吸入 4~6 min, 且吸痰中持续吸氧,直至吸痰结束后 3 min,避免吸痰导致低血压、心 律失常、低氧血症等并发症。④五感唤醒。听觉: 指导家属讲述难忘的人和事, 朗读患者喜欢的书籍,早晚各 1 次,30 min/ 次;触觉:指导患者最亲密 的人与其进行皮肤接触,10 min/ 次,2 次 /d;视 觉:叮嘱家属早 6:30 开灯,手电筒照射患者瞳孔,15 s/ 次,重复 2 次;味觉:在患者口腔分泌物不会造成误吸的情况下,采用沾有酸橙汁棉签刺激患者舌头前部分,5 次 / 组,2 组 /d;嗅觉:叮嘱家 属采用自制香包置于患者鼻前 2 cm 处 5 min,早晚各 2 次。(3)出院指导。体现“温心送”,护理 人员对患者做好出院准备服务、专科指导及生活指导,教会其正确功能康复锻炼方式。(4)出院护理:体现“爱心访”,护理人员建立患者微信交流群,通过微信交流群开展延伸护理工作,重点解决患者康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护理问题,并收集及整理,及时改进护理措施。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意识状 态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GCS)评估意识状态,涉及运动、语言、睁眼 3 个维度,总分 15 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 中量表(NIHSS) 评定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包 括忽视、构音障碍、语言、感觉、肢体共济失调、 下肢运动、上肢运动、面瘫、视野、凝视、意识等 11 个维度,总分 42 分,评分越高神经功能缺损程 度越严重。(2)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3)比 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 量表(NSNS) 评价,95~100 分为非常满意,76~94 分为满意,57~75 分为一般满意,38~56 分不满意, 19~37 分为非常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 +满意) 例数 / 总例数 ×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 分析,计量资料以(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 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意识状态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比较 护 理 前, 两 组 GCS、NIHSS 评 分 比较, 差 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两组 GCS 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 NIHSS 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 1 两组护理前后意识状态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分,
x±
s )
组别 |
GCS |
NIHSS |
护理前 护理后 |
护理前 护理后 |
观察组(n=42)
对照组(n=41)
t 值
P 值 |
5.15±1.14 12.72±1.39* 5.40±1.36 10.51±1.07*
0.908 8.102
0.183 0.000 |
19.53±4.37 7.62±1.41* 18.91±3.58 10.73±2.15*
0.706 7.810
0.241 0.000 |
注:与护理前比较, *
P<0.05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 率为 4.76%(2/42), 明显低于对照组 的 21.95%(9/4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 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
n (%)]
组别 |
切口感染 |
误吸 |
肺炎 |
发生率 |
观察组(n=42) 对照组(n=41)
χ2 值
P 值 |
1(2.38) 3(7.32) |
1(2.38) 4(9.76) |
0 2(4.88) |
2(4.76)
9(21.95) 5.332
0.021 |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 97.62%(41/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9%(3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 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
n (%)]
组别 |
非常满意 |
满意 |
一般满意 |
不满意 |
非常不满意 |
满意度 |
观察组(n=42) 对照组(n=41)
χ2 值
P 值 |
23(54.76) 8(19.51) |
18(42.86) 25(60.98) |
1(2.38)
2(4.88) |
0
3(7.32) |
0
3(7.32) |
41(97.62)
33(80.49) 4.651
0.031 |
3 讨论
相关调查显示,颅脑损伤发生率约占全身创伤 的 21.5%,仅次于四肢损伤,但其致残率、病死率 均高于四肢损伤,极易出现神经、运动功能障碍和记 忆丧失, 甚至昏迷, 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5-6]。常规护理 虽具有普适性,但护理措施多局限于疾病本身,缺乏 针对性及专业性,护理效果欠佳,而多方位、多层次 护理对提高整体护理水平及护理质量尤为关键 [7-8]。“一病一品”护可充分结合专科特色,优化 专科护理流程,提供整体、系统、全程、周到的专 科护理服务,已被应用于临床各疾病护理工作 [9] 。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 GCS 评分高于对照组, 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 “一病一品” 护理以流程导向为目标,有机结合多种现代护理理 论及护理经验,改进单一病种护理流程,实现护理 程序流程化、标准化,有助于规范组内医护人员临 床护理行为,通过生理盐水清洗、更换气管套管、 氧气疗法等措施,可有效降低切口感染、误吸等并 发症发生风险 [10-11]。此外, “一病一品”护理中引 入五感唤醒,其中听觉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经网状 结构可影响注意力、觉醒,促进持续性植物状态意 识恢复,还可兴奋大脑神经;视觉刺激可兴奋大脑 皮质,降低觉醒阈值;触觉刺激可强化脑干网状结 构的唤醒反应;味觉和嗅觉刺激可促使神经元突触 连接的长期存活,保持脑部功能,后给予持续纯氧 吸入,有效维持血氧饱和度正常 [12-15]。
综上所述, “一病一品”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应 用于重度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可有效改善意识 状态及神经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 意度,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参考文献
[1] 谭慧 . 颅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及护理[J]. 血栓与止血学,2016,22(5):582-584.
[2] 徐萍,王惠华 . 不同护理方法降低颅脑损伤伴多发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效果 [J]. 山西医药杂志, 2017,46(22):2820-2822.
[3] 方海霞 . “一病一品”在急性脑梗患者护理中的临床研究[J]. 中国当代医药, 2021,28 (11): 228-231.
[4] 陈孝平, 汪建平 . 外科学 [M]. 8版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99-202.
[5] 张悦,于晓江 . 优质护理在 ICU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认知功能恢复及感染预防中的作用 [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 21(4):78-81.
[6] 张跃群,黄文治 . 循证护理干预对 ICU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应用 [J]. 中国医药导刊, 2017, 19(11) :1202-1205.
[7] 陈丽君, 林雅红 . 综合护理在预防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 [J]. 血栓与止血学, 2017, 23(5):885-886.
[8] 李真 . 护理干预在重度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J]. 当代护士(上旬刊),2021,28(2):84-86.
[9] 崔钰琼,张晓雨,黄丙美,等 . “一病一品”在提高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护理质量中的应用 [J]. 齐鲁护理杂志,2020, 26 (23): 11-14.
[10] 范琦茜,程曦,刘燕 . “一病一品”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J]. 基层医学论坛, 2021, 25(9): 1193-1195.
[11] 陈淑英.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效果及预后分析 [J]. 智慧健康, 2020,6 (16): 126-127.
[12] 胡庭香 . 重症监护病房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实施唤醒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J]. 基层医学论坛,2022,26(3):142-144.
[13] 高洪霞,陈小琴 . 术中唤醒结合磁共振神经导航系统在功能区脑部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J]. 磁共振成像, 2021,12 (10):41-44.
[14] 孙勇,韩萍,孙文龙,等 . 感知水平唤醒护理对重症颅脑外伤合并重度脑性昏迷患者的干预效果 [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0,39 (14): 2606-2609.
[15] 郑萍, 张正明, 余宗圣, 等 . 用熟悉的语言唤醒对全身麻醉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 [J]. 江苏医药, 2021,47(5) :506-50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40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