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应用紧急救治路径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06 10:25:5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紧急救治路径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抽签的方法对我院2018年8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平均分成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应用紧急救治路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急救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为(70.43±6.25)d,短于对照组(85.21±7.66)d,观察组急救时间为(20.03±3.48)min,短于对照组(20.03±3.48)min,P<0.05;观察组恢复良好率为46.67%(14/30),死亡率为6.67%(2/30),对照组恢复良好率为(20.00%),死亡率为26.67%(8/30),P<0.05。结论应用紧急救治路径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具有良好疗效,有效缩短患者的急救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关键词:紧急救治路径;急性重度颅脑损伤;临床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杨静.应用紧急救治路径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5):68+70.

0引言

急性重度颅脑损伤属于神经外科常见的一种急重症,该病可引发颅内血肿,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1]。在本次研究中,为探讨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应用紧急救治路径治疗的临床效果,我院在2018年8月至2019年1月选取的60例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病例资料采取回顾性分析,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研究对象来自本院60例接受急救治疗的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病例搜集时间:2018年8月至2019年1月),按照随机抽签法平分为30例对照组和30例观察组。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28-42)岁,平均
(35.50±5.88)岁。观察组男22例,女8例;年龄(28-44)岁,平均(35.87±6.12)岁。对比2组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可对比研究,P>0.05。

1.2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的创伤严重程度评分均在16分以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均在9分以下;该项研究均通过我院伦理会批准及家属签字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心脑血管、高血压等严重疾病者;年龄<18岁。


\

 
1.3方法

1.3.1对照组:常规方法,监测生命体征、营养支持等。

1.3.2观察组:紧急救治路径:①以最快速度到达患者受伤地点,及时检测患者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实施静脉输液治疗。②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结果<12分者需要给予神经营养支持进行治疗,并使用甘露醇来保护患者的脑组织。③在患者入院前做好急救联动工作,并在患者入院后应用“急诊室—影像学检查室—手术室”工作路径进行全面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方法进行治疗。④通过在急诊室和影像学检查室中转入神经外科医师进行接诊治疗,实时掌握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1.4观察指标。以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和临床疗效作为观察指标,考察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选择紧急救治路径治疗的临床效果。其中临床疗效判断标准以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进行评估,恢复良好:GCS评分在13分以上;中度伤残:GCS评分在9-12分之间;重度伤残:GCS评分在3-8分之间;植物人:GCS评分在2分以下。

1.5统计学处理。核算软件的版本为:SPSS 22.0;检验方式是:t检验和卡方检验;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均数±标准差”;临床疗效:“%”;P<0.05时,说明2组患者的上述指标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评价急救时间、住院时间。由表1可知,观察组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0.88±2.40)min、(70.43±6.25)d,相比对照组(20.03±3.48)min、(85.21±7.66)d要短,P<0.05。


\



2.2评价临床疗效。由表2可知,观察组有14例恢复良好,6例中度伤残,5例重度伤残,3例植物人及2例死亡;而对照组有6例恢复良好,7例中度伤残,7例重度伤残,2例植物人及8例死亡。两组临床疗效及预后对比,P<0.05。


\



3讨论

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由于昏迷时间长、病情变化快以及治疗难度大等因素,导致死亡率较高。减少颅内压升高、脑组织出现继发性损伤是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关键所在[2]。紧急救治路径模式不仅缩短入院时间,还能改善颅内出血症状,避免脑疝,降低并发症发生率[3-5]。本文旨在研究紧急救治路径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救治提供参考[6-8]。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临床疗效及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这是因为,紧急救治路径模式通过急救医师在患者入院前采取合理的救治方法,并实施早期病情监测及相应处理,同时在患者入院后,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并为其制定治疗措施,最大程度挽救患者生命。

综上所述,紧急救治路径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显著,缩短病程,改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熊学辉,瞿丹霞.亚低温治疗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33(11):973-975.
[2]刘建荣,王妮,唐小璐,等.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后躁动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7,34(4):636-640.
[3]王旭,肖刚,刘巍,等.空运医疗后送重型颅脑损伤1例救治体会[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7,29(3):270-271.
[4]王爱凤,王正梅,王芳,等.保护性约束临床路径在神经外科躁动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16):2303-2306.
[5]张文清.应用紧急救治路径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273-274.
[6]练贵香,曲艳玲.急诊护理路径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伤残医学,2015(19):165-166.
[7]叶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治疗路径的管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15):36-37.
[8]王玉洁,李瑞.对在ICU进行治疗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实施临床路径护理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4):166-16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51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