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骨盆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骨盆骨折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以降低骨盆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轻了家庭及社会的负担,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推广。
关键词:骨盆骨折;恢复性训练;循证护理;休克
本文引用格式:高玲,侯红梅,王彦,等.循证护理在骨盆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6):331-332.
0引言
骨盆骨折是由直接暴力导致盆腔壁出现连续性中断的严重创伤,常伴有严重并发症,致残率相对较高。循证护理是循证医学发展的一种护理方法。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不断发现问题,改进护理措施,并逐步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1]。本研究将循证护理模式应用到骨盆骨折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120例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男38例,女22例;平均(38.9±4.2)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46例、高处坠伤5例、重物打击8例、其他原因1例;并发损伤:尿道损伤8例、颅脑损伤17例、膀胱损伤4例、关节损伤20例、创伤性休克11例。干预组男39例,女21例;平均(40.1±3.8)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47例、高处坠伤6例、重物打击7例;并发损伤:尿道损伤5例、颅脑损伤13例、膀胱损伤4例、关节损伤21例、创伤性休克17例。两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及并发损伤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具体如下。
1.2.1团队建设
建立循证护理小组进行循证护理内容的培训,全面掌握循证护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小组成员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找出骨盆骨折患者在围术期容易出现的问题,获得循证支持,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并结合临床护理经验,制定循证护理方案[2]。
1.2.2循证问题
将骨盆骨折的并发症作为对患者护理主要问题,在护理过程中时刻谨记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给患者带来的伤害远大于骨折的伤害。因此,要积极预防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如:休克、泌尿系统损伤、下肢静脉血栓、压疮等。
1.2.3循证支持
(1)创伤性休克观察及抢救护理:失血性休克是骨盆骨折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死亡率高,因此创伤性休克的观察和抢救护理已成为循证护理的重中之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避免呼吸道异物,保证患者呼吸通畅,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迅速建立2条或2条以上的静脉通道,及时补充血容量,操作尽量避开下肢静脉,避免加重病情。对出血部位进行有效止血,不明确出血部位的患者则要积极查找,尽快做出准确的诊断,实施对症抢救护理。
(2)泌尿系统损伤:由于骨盆骨折患者常伴有泌尿系统合并伤,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往往需要长时间留置导尿。加强留置导尿患者的管理,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对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具有重要的意义。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粗细适中的导尿管,尽量减小导尿管对尿道的损伤,并妥善固定,防止脱出。另一方面要每日清洗尿道口及会阴部2次,鼓励患者多饮水增加尿量,达到自然冲洗膀胱及尿道的目的[4]。
(3)下肢静脉血栓:预防骨盆骨折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需要静脉输注复方丹参等抗凝药物,在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皮肤粘膜出血、血尿、痰中带血、女性阴道出血等情况,定期检查双下肢颜色、温度及凝血酶指标。同时指导患者卧床期间的肢体活动,如可适当进行足趾的屈伸以及足踝关节的屈伸和环绕活动,定时更换体位,防止压迫静脉[5]。
(4)压疮:患者术后平卧硬板床或气垫床2~3周,定时按摩受压部位,在协助患者翻身时动作要轻柔,同时角度不宜过大,避免导致骨折移位[6]。
1.3效果评价
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
1.4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采用t检验和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随着患者对护理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仅凭借经验和习惯从事护理实践活动已经不适合护理学科及医疗卫生事业的科学发展。现代护理实践要求护理人员能够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全方位的、高质量的现代化护理服务,避免护理工作的主观性和盲目性,确保护理工作做到有证可循,有据可依,因此循证护理应运而生。循证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活动中,以循证问题为导向,明确、审慎地将科研成果、专业知识、患者需求、临床经验等进行整合统一,使护理人员能够综合运用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制定护理方案,通过循证问题、循证支持、循证观察和循证应用4个环节,运用具有科学性的证据指导护理实践工作,以提高护理质量。现今随着循证护理理念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其在国内外得到了各类专家和医护人员的认可和支持,在通过不断对循证护理理论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中推动护理学科长足的进步。骨盆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病情严重且复杂,常伴有失血性休克、脏器受损等情况,如果不能很好地治疗和护理,将出现下肢静脉血栓、感染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提高护理质量,通过科学、全面的临床护理措施提高骨盆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循证护理作为以患者需求为中心、以科学成果为依据的护理模式和方法,在骨盆骨折患者护理方面的研究尚未丰富。为了能够进一步研究循证护理对于骨盆骨折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及应用效果,本研究通过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式,按照循证护理的要求制定护理方案,并对护理效果进行了比较。在实施护理措施之前,本研究成立了循证护理小组并对小组成员进行了科学系统的培训,使其能够准确地认识和掌握循证护理的基本知识,以便在实践中坚持循证护理理念。随后,小组对骨盆骨折的相关护理研究文献进行了查阅,分析了骨盆骨折患者在围术期常见的问题和措施,例如失血性休克、泌尿系统损伤、下肢静脉血栓等问题以及临床上针对这些问题成熟、可靠的护理经验和措施。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有效整合以及学习借鉴,观察组患者实施了相应的循证护理措施。结果表明,循证护理措施与常规护理方法相比,循证护理能够有效控制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围术期的疼痛,并且循证护理关注患者负面情绪方面的干预,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得到改善,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同时,在护理质量方面,观察组在健康教育、病房管理、基础护理、护患沟通、护理文书书写方面都要优于对照组,这表明循证护理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护理效果,对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护理能力、改善护患关系都有一定的作用。
本研究应用循证护理的理念对骨盆骨折患者进行了全面系统、科学合理的护理,使临床护理更加科学、可行和有针对性[7]。在医护患的整体配合下,促进了骨盆骨折的愈合,降低了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这表明循证护理对骨盆骨折患者的有效性、可行性,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徐元敏.循证护理应用于骨盆骨折患者的护理[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7,5(18):2810-2811.
[2]王玉霞,张京华.循证护理应用于骨盆骨折病人的护理[J].中外医疗,2008,25(14):2719-2720.
[3]孙芝珍.循证护理应用于骨盆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36(11):7891-7892.
[4]于进燕,辛海霞.严重骨盆骨折患者分阶段护理干预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22):43-45.
[5]秦小娟,廖涛,李静,等.漂浮体位运用于不稳定骨折的手术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4):365-366.
[6]魏霞,沈惠良,刘利民,等.外固定支架结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0,25(22):38-39.
[7]陈利英,杨静,章月红,等.循证护理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5,44(13):2719-272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