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胆囊结石患者经腹腔镜手术后疼痛护理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20例通过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2例,对照组58例。观察组按照评估疼痛程度、查找疼痛原因、检索相关文献,制定并实施护理计划和评价护理效果等步骤进行循证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腹腔镜术后护理。比较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疼痛诱因等方面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持续疼痛时间、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应用胆囊结石患者术后疼痛护理,可有效缩短疼痛持续时间,有助于术后疼痛降低,对于改善医患关系,促进患者对治疗及护理的满意度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临床效果良好,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治疗优势。
关键词:胆囊结石;腹腔镜;术后疼痛;护理效果;循证护理
本文引用格式:陈红霞.循证护理应用于胆囊结石腹腔镜手术后疼痛护理的效果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7):361-362.
0引言
循证护理是一种全新的护理方法,旨在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服务,以此促进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1]。循证护理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给予患者以个性化的护理服务,是以患者不同的疾病和症状为护理出发点,同时结合临床护理研究经验,以期达到最佳的临床护理效果,助力确保患者临床疾病治疗效果[2]。目前,循证护理已被广泛应用,但同时也对护理实践的有效性及科学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在临床上,胆囊结石患者腹腔镜手术(LC)后,疼痛发生的概率较高,且疼痛持续时间较长。因此,在这时候,有效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对于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具有积极的作用[4]。本研究探讨循证护理在胆囊结石患者经腹腔镜手术后疼痛护理中的方法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本院120例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对照组58例。对照组男35例,女23例,年龄35-65岁,平均年龄(42.5±7.8)岁;观察组患者中,男29例,女33例,年龄35-65岁,平均年龄(43.11±7.3)岁。所有患者已排除胆管结石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可进行研究。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于常规腹腔镜术后实施基本护理干预措施。主要有:准确、及时执行医嘱,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还包括穿刺孔、引流管、呼吸道等方面的护理和观察,术后早期床上活动等。
给予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循证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循证问题:由护理人员成立结石性胆囊炎相关的循证小组,通过收集临床资料和分析后发现引起患者术后疼痛的相关因素主要有切口疼痛、胆漏以及牵拉切口等因素。(2)循证证据:循证小组根据以上相关问题通过查阅资料、检索文献、征求患者的具体需求结合护理人员临床工作经验重新制定护理措施,调整护理方案。(3)循证决策:实施护理措施主要包括:①术前护理:了解患者病情,根据其病情及家庭情况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面对所提疑问给予耐心解答,一对一的疏导给予心理,特别是对那些有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患者[5],为患者营造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增加患者治疗信心;指导患者接受术前检查、完善术前准备,告知其手术必要性及重要性,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②术中护理:调节好手术室温度、湿度,密切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积极配合医师手术,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最大限度减轻患者术中痛苦。③术后护理:密切观察患者术后病情及身体状况,特别是在患者手术麻醉清醒后,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做好因活动方式不当而引起术后疼痛的各种方法,比如肢体活动、身体水平移位、翻身的方法及半坐卧的方法;鼓励患者看书,看电视,听音乐或聊天等方式分散注意力的方法;指导摆放舒适体位、深呼吸、避免牵拉引流管等的疼痛自我控制方法。以患者自述、临床验证等方式评价疼痛缓解情况,如果患者疼痛并未减轻,需调查分析原因,调整护理方案。④饮食护理:术后应给予充足的营养摄入和合理的饮食指导,嘱咐患者以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的饮食为主,以保证患者身体营养供给,以最佳状态接受治疗[6]。
1.3统计学方法
以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观察分析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以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以2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当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则表示对比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比
如以下表1中数据所示,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诱因对比
如以下表2中数据所示,组间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的疼痛持续时间比较
如以下表3中数据所示,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从以上分析可见,胆囊结石是由于多种因素所引起,分析其主要的因素有患者肠道吸收胆固醇能力异常,患者分泌的胆固醇过多,患者的遗传基因等等,胆囊结石是消化系统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7]。近年来,临床治疗胆囊结石首选腹腔镜手术治疗,这一治疗方法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腹腔镜手术对患者腹腔的牵涉影响较小,具有手术时间缩短,住院天数较短,术后恢复快的优点。但其缺点是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疼痛难耐,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患者术后恢复[8],影响治疗效果。使用合理的护理方法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治疗疗效,已成为我们首要任务。
循证护理是指护理人员以自己的临床经验、相关的科研成果以及患者的实际需求为实施护理依据,通过患者施以全面、优质护理的方法,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是受循证医学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护理方法[9]。可见,循证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服务。为探讨循证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实现为患者提供最科学、最合适的护理方法,本院尝试对胆囊结石患者经腹腔镜手术后患者进行循证护理。研究显示,导致腹腔镜胆囊术后患者疼痛的主要原因是切口疼痛、胆漏、牵扯痛等,给予实施循证护理可以明显地减少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疼痛持续时间,提高治疗疗效的同时,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10]。
综上所述,将循证护理应用胆囊结石患者术后疼痛护理,可有效缩短疼痛持续时间,有助于术后疼痛降低,对于改善医患关系,促进患者对治疗及护理的满意度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临床效果良好,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治疗优势。
参考文献
[1]邵真红.循证护理在胆囊结石腹腔镜手术后疼痛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心理医生,2015,21(11):174-175.
[2]刘霞.胆囊结石腹腔镜术后疼痛护理中循证护理应用效果探讨[J].中外医疗,2015,34(24):124-125,134.
[3]李炎萍.循证护理应用于胆囊结石腹腔镜手术后疼痛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8):239-240.
[4]王雪艳,魏小英.探讨循证护理对胆囊结石腹腔镜术后疼痛病人的临床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9):163.
[5]王文杰,王喜艳,王磊,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1,23(5):422-424.
[6]梁姣,王晓娟,刘玉姣,等.急诊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术应用循证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6,39(7):919-921.
[7]杨吉英.循证护理在胆囊结石腹腔镜术后疼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15,13(9):75-76.
[8]许文婷.循证护理在胆囊结石患者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23):98-76.
[9]周洁丽.循证护理应用于胆囊结石腹腔镜手术后疼痛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4,5(23):2647.
[10]王烁瑶,赵志文.探讨循证护理应用于胆囊结石腹腔镜术后疼痛患者的护理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7):16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