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小儿捏脊联合针刺治疗儿童脑瘫并发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儿童康复科收治的320例脑瘫并发吞咽障碍患儿的诊治资料作为分析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0例,两组均给予基本的脑瘫日常康复治疗,其中对照组运用口腔运动训练,观察组在口腔运动训练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捏脊、针刺治疗,2个月后,观察两组DDS吞咽障碍评分、Kaup指数、血红蛋白水平等指标。结果①治疗后,观察组DDS评分(6.8±2.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kaup指数(18.2±1.3)及血红蛋白水平(122.8±6.1)g/L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②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68.00%,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小儿捏脊联合针刺治疗儿童脑瘫并发吞咽障碍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捏脊;针刺;儿童脑瘫;吞咽障碍;临床疗效
本文引用格式:陆秀金.小儿捏脊联合针刺治疗儿童脑瘫并发吞咽障碍临床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4):190,192.
0引言
研究发现56%脑瘫患儿存在吞咽障碍[1]。吞咽障碍的临床症状有很多种,以口腔运动及协调能力差、流涎、误吸为主要症状,一方面影响儿童正常摄食及生长发育、身体健康,另一方面还会对患儿心理、智力、语言发育造成严重影响[2]。积极采取措施改善脑瘫患儿吞咽障碍有助于提高营养水平,对整体康复具有重要促进作用[3]。目前,临床上对于脑瘫合并吞咽障碍患儿主要采取现代吞咽康复疗法和颈部电刺激技术,但考虑到吞咽康复疗法效果有限、电刺激技术安全隐患因素,小儿脑瘫中不宜使用,因此更多的倾向于选择推拿、针灸等中医疗法来改善吞咽能力[4]。现就我院320例脑瘫合并吞咽障碍的患儿临床诊治资料进行整理,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中医儿科收治的320例脑瘫并发吞咽障碍患儿的诊治资料作为分析对象,入组者都存在非对称姿势、全身不随意运动、肢体扭转等表现,经诊断为脑瘫。排除存在皮肤破损、心肺疾患、炎症、不能坚持配合治疗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85例,女性75例;年龄1~4岁,平均(2.8±0.2)岁;吞咽障碍程度:重度21例、中度81例、轻度58例。观察组:男性82例,女性78例;年龄1~4岁,平均(2.5±0.3)岁;吞咽障碍程度:重度25例、中度85例、轻度50例。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选择口腔运动训练,①训练姿势控制:加强控制头部处于中立位。加强躯干控制训练,轻压胸廓,并运用辅助呼吸来增大肺活量;②训练口腔感知能力:震动按摩棒连接海绵刷头轻轻按摩刺激口周及口腔内部;③训练口腔肌肉:首先是口唇训练,让患儿闭合口唇及上下颌,以手指促进上下唇口轮匝肌收缩。其次是颊训练,以手指揉捏口腔内外而使之活动。最后是舌训练,让患儿在张口状态下舔棒棒糖,将棒棒糖分别置于唇中央、两边口角、上下腭来诱发活动。在患儿闭口状态下,以手指刺激颈前肌和下颏之间的舌肌附着处,并让其颈肌弛缓,手指上推刺激舌肌。④喂食训练:训练汤匙喂食、杯子饮水、吸管饮水等,1次/d,30min/次。观察组在上述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运用中医捏脊及针刺疗法,①捏脊:清洁消毒双手后,拍打督脉、膀胱经3遍,推拿督脉和膀胱经9遍。运用“捏五提一”手法捏脊9遍。选择胃俞、脾俞、肝俞、命门、命门俞、气海、中脘、关元、天枢、中极穴位进行点按、揉搓。每2天1次。②针刺:选择颊车、地仓、廉泉、下关、夹廉泉、合谷穴位。地仓、颊车穴位以1.5寸毫针针刺,廉泉及夹廉泉穴以1寸毫针刺向舌根方向0.5~0.8寸深,以手法轻提插捻转3次。下关及合谷穴以1寸毫针垂直刺入0.5寸。除廉泉和夹廉泉穴刺激1min取针之外,其他穴位留针10min。每天针刺治疗1次,3次/周。
1.3观察指标
两组治疗8周后,分别评价治疗前后DDS吞咽障碍评分及Kaup指数,采集末梢血检查血常规,分析血红蛋白水平变化。DDS评分:首先评价包括口腔准备期在内的口腔期食物拿取方向的正确性、接受食物的能力、口腔肌肉感觉能力、控制食物能力。再评价吞咽期(咽下及咽后表现)、食管期(食管返流等)。以3种不同性质的食物分别进行进食评估,分别为硬质食物、软质食物、流质食物。存在问题的项目为1分,不存在问题的项目为0分,总分24分,得分越高吞咽障碍越严重。Kaup指数、血红蛋白水平可以反应营养状态,Kaup指数高于22为肥胖,介于19~22为优良,介于15~19为正常,介于13~15为消瘦,低于13则是营养不良。疗效评估:吞咽障碍消失、能自己进食为显效,吞咽障碍改善、可接受食物、有咀嚼食物能力为有效,临床症状无改善为无效。
2结果
①与本组之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DDS屏风明显下降,kaup指数及血红蛋白水平明显升高,且差异明显(P<0.05);②治疗后,观察组DDS评分(6.8±2.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kaup指数(18.2±1.3)及血红蛋白水平(122.8±6.1)g/L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1。③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0.00%(120/150)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68.00%(102/150),组间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脑瘫指的是患儿从受孕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或脑部发育缺陷所导致的一系列综合征,以姿势异常、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临床分型包括痉挛型、强直型、不随意运动型、肌张力低下型、共济失调型、混合型[5]。将其致病原因划分为产前因素、产时因素、产后因素,不同病因、不同类型、受累部位不同的脑瘫患儿临床表现各异,但大多数患儿都存在口腔运动障碍、吞咽障碍[6]。临床上尚无有效治疗方案,中医疗法在其中具有重要作用。针刺治疗可刺激相应穴位而促进经脉顺畅、气血充足,同时改善血液循环,有利于筋骨肌肉、神经濡养,缓解挛缩筋脉。捏脊手法治疗有助于刺激神经发育、协调运动功能,从而提高面部神经肌肉支配功能,改善口腔咀嚼功能[7]。捏脊直接作用于背部督脉,有助于平衡阴阳、祛病强身[8]。捏脊联合针刺治疗对脑瘫患儿肌肉及运动功能改善效果显著,有助于恢复吞咽功能[9]。本组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DDS吞咽障碍评分及营养状态指标、疗效均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对于脑瘫合并吞咽障碍的患儿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中医捏脊、针刺治疗可提高康复效果,有助于促进吞咽功能恢复,改善全身营养状态,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唐秀梅,钟陶.感觉统合训练联合音乐疗法对小儿脑瘫功能康复的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0):2385-2389.
[2]郑宏,冯士梅,张建奎,等.针灸联合按摩治疗脑瘫合并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2014,29(10):918-923.
[3]曹玉芬.运动疗法在小儿脑瘫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6,3(21):143-144.
[4]聂玉琴,许菊芳,木塔力甫·努热合买提,等.小儿脑性瘫痪相关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7,57(47):47-49.
[5]秦国强,王文革,梁旭,等.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体会[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6,39(1):63-65.
[6]刘家瑞,向秋阳,周丽,等.捏脊疗法干预婴儿期脑瘫患儿运动发育迟缓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24):119-120.
[7]衡庆鑫,冯燕华,孙武权,等.小儿脑瘫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概况[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24):65-69.
[8]周宇超,贾雪梅,王柏善,等.中医针灸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探讨[J].中医临床研究,2014,6(5):53-54.
[9]李硏,钟斌,陈青,等.小儿脑性瘫痪的病因及治疗进展[J].当代临床医刊,2018,31(1):3692-369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