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心理问题及产生原因,探讨实施心理干预措施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本院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74例血液透析患者临床治疗资料作为探究对象,均分为常规治疗组患者37例,护理干预组患者37例。给予常规治疗组患者仅以常规治疗干预,而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同时,再辅以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探究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临床心理问题改善情况。结果通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和社会支持系统,鼓励体育锻炼等方法进行干预后,患者心理问题得到明显缓解。结论给予长期血透患者实施有针对性地心理护理干预,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环境,使患者焦虑、抑郁、恐惧、悲观等不良情绪有效减轻,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血液透析;心理问题;护理干预;临床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魏红莲.探究长期血透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干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7):153-154.
0引言
在我国终末期肾病发病率较高,其主要治疗方法为血液净化疗法和肾移植。而透析是带有创伤性的终身治疗。特别是长期血透不仅使患者因身体不适,导致生活质量下降,而且较高的治疗费用,加重患者家庭经济负担,致使患者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1]。为提升治疗效果,有效的护理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心理问题及产生原因,探讨实施心理干预措施的临床应用效果。详尽报告见下所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本院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74例血液透析患者临床治疗资料作为探究对象,均分为常规治疗组患者37例,护理干预组患者37例。两组患者中,男性39例,女性35例;年龄25-80岁,平均年龄(50.12±3.89)岁。
1.2分析患者常见心理问题及原因
1.2.1怀疑心理
当面对医生告知的诊断结果时,大多数患者都会对结果产生质疑,特别是对那些自身并无任何症状的患者,其自我感觉良好,根本不会认同疾病的存在[2]。
1.2.2焦虑、抑郁、恐惧心理
透析患者最常见的情绪就是焦虑,由此导致患者产生紧张、恐惧感,对治疗方案和医护人员抱怀疑态度,特别是越接近透析时间,其内心的不良情绪就越重[3]。
1.2.3失望、绝望心理
血液透析治疗的时间越长,特别是当患者看不到明显的治疗效果时,其内心就会对治疗乃至于生活失去信心,甚至发展到绝望的地步[4]。
1.2.4抑郁心理
血透患者另一个常见的精神症状就是抑郁。患者在长期血透过程中,远离亲人和朋友,常会有寂寞、孤独与无助感,再加之随着生活圈子缩的小,正常的工作和社交明显受阻,导致患者对治疗非常消极,内心的自信越来越缺乏[5]。
1.3护理方法
1.3.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6]
良好的护患关系对于护理人员和患者都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护理人员要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特别是业务素质及心理素质要过硬,呈现给患者的始终是良好的精神面貌、优良的道德修养、严谨的工作作风,扎实的专业技能。在服务于患者过程中,让患者感受到更多的安全感与信任感。其次护理人员要转变服务理念,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理解和尊重患者,以良好的关系赢得患者的信任。在实际实施护理干预时,既要多关心患者,保护好患者的隐私,又要工作中注意言行,把握好沟通技巧,使言语得体,易于患者接受。
1.3.2给予患者良好的健康教育
及时给予患者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医护人员要引导和教育患者科学认识疾病,告知患者一些经治疗后存活率和生活质量都得到提高的案例,引导患者树立面对疾病的信心。
1.3.3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患者体征变化情况,为防止感染,及时纠正酸碱失衡、离子紊乱等问题;监测血压、血糖,改善患者贫血症状;呼吸困难时及时给予患者吸氧。
1.3.4给予患者动静脉内瘘实施保护护理
一定要保护好动静脉内瘘,这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医护人员一定要告诫患者平时保护好内瘘侧手,注意吻合口的震颤音和杂音的强弱。
1.3.5给予患者透析期间合理用药护理
为保护患者残余肾功能,医护人员注意尽量不用肾脏毒性药物。
1.4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指标为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焦虑及抑郁评分情况对比。
1.5统计学方法
通过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本次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以成组均数t检验,以P<0.05表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数据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评分差异不显著,即P>0.05,无统计学意义。实施护理干预后,护理干预组患者焦虑及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治疗组患者,P<0.01,且给予护理干预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前后数据对比显示,患者焦虑及抑郁症状得到改善。见表2。
3讨论
从以上分析研究可见,随着社会的进步及经济的发展,患者疾病的恢复与其心理状态的着密切的关系。在疾病治疗的过程中,优质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于尿毒症患者,长期的血液透析使其内心极为脆弱,可以说他们是属于脆弱群体,在治疗中医护人员给予其关爱和优质的护理,对于提高他们对治疗的依从性具有重要的意义[7]。因此,医护人员要及时从患者的行为变化中,发现他们的心理情绪反应,并以患者的实际状况作为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的依据,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和蔼可亲的态度,给予患者正确的心理指导,及时疏导患者不良情绪,稳定患者紧张心理,提升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以有效的方式促进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以确保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次分析研究中,给予常规治疗组患者仅以常规治疗干预,而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同时,再辅以优质护理干预措施。数据对比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心理焦虑及抑郁症状差异不显著;实施护理干预后,护理干预组患者心理焦虑及抑郁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可见,优质护理干预临床治疗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心理问题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给予长期血透患者实施有针对性地心理护理干预,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环境,使患者焦虑、抑郁、恐惧、悲观等不良情绪有效减轻,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及应用[8]。
参考文献
[1]贺晓芬,李秋玲,徐培.影响长期血透患者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及干预对策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8,18(10):36,38.
[2]丛建进,胥晨,韩美玲.综合护理干预对长期血透患者便秘的影响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18,31(02):3755,3757.
[3]孙露露.心理护理对长期血透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30):27-28.
[4]余雪.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干预[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0):76-77,81.
[5]赵晓冰.长期血透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干预[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02):77,102.
[6]陈摇玲,侯诗箐,梁摇颖,等.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3):1-2.
[7]许晔.中医情志护理在血透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3):242.
[8]徐丹,陈燕.长期血液透析患者抑郁心理护理干预临床研究[J].当代护士:专科版(下旬刊),2013,21(2):22-2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