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共计40例,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的护理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无创正压通气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气分析结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的相关数据要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要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但是经过及时的处理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结论在临床慢阻肺急性发作的治疗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无创正压通气;慢阻肺急性发作;呼吸衰竭
本文引用格式:张媛媛.探究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
0引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如果不进行及时地控制疾病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呼吸衰竭等常见的慢性疾病。临床中主要采用抗感染、祛痰以及氧疗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则要使用机械通气进行治疗,而机械通气又可分为有创通气和无创通气[1]。本次研究就对无创正压通气在临床COPD急性发作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了探讨分析,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共计40例,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20例,男18例,女2例,年龄55~74岁,平均(63.12±5.96)岁;观察组患者20例,男10例,女10例,年龄56~75岁,平均(64.23±5.12)岁。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的检查,了解患者的相关情况,根据其情况给予抗感染、吸氧以及祛痰等常规的治疗方式,同时给予患者常规护理,记录患者的情况。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采用VEN-Tlmotion2呼吸机对患者进行治疗,采用模式为双水平正压通气模式(BiPAP);进行治疗前,先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宣教工作,指导其进行呼吸训练,使患者能够尽快适应治疗,降低不适感,削弱恐惧心理,保证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做好准备后即可将面罩固定于患者面部;吸入氧浓度为2~6 L/min,采用自动触发或者定时模式进行治疗,RR为12~16次/min,吸气压力调整为12~20 cmH2O,呼气压力为5~8 cmH2O,实际数据根据患者的治疗进展情况进行调整。
脱机指征:患者通气和氧合指标均已达到正常标准或者明显改善情况达到24~48 h、呼吸循环已稳定、精神状态已经好转。符合以上指征的患者即可改为低流量面罩或面罩给氧,脱机后患者的病情稳定时间达到24 h或者以上即视为患者脱机成功。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结果、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疗效判定:①显效: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得到缓解,紫绀以及精神、神经症状已消失,检查显示血气指标基本恢复正常,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出现明显的好转;②好转: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有所患缓解,紫绀减轻,精神、神经症状消失,血气指标和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出现明显的好转;③无效:患者症状和体征无任何明显的改善,甚至出现恶化的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2.0对患者的相关参数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2检验,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结果比较详见表1。
2.2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20例,治疗显效16例(80%),治疗好转3例(15%),治疗无效1例(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20例,治疗显效10例(50%),治疗好转5例(25%),治疗无效5例(25%),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75%,2=15.686,P=0.00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要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1例患者出现皮肤压伤和水疱,1例患者出现腹胀,但是经临床处理后,患者的情况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未对治疗结果造成影响。
3讨论
呼吸衰竭是临床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最为常见的一种临床并发症,其在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尤其在肺功能和全身状况较差的老年中表现尤为突出[2]。呼吸衰竭是由于临床中由于感染等多种因素导致患者的支气管痉挛情况出现加重,机体气道出现黏膜水肿,导致气道内分泌物增加,气道阻力增大,导致患者的呼气末正压难以形成;而低氧状态又加重了患者呼吸机的缺氧疲劳,导致呼吸能力下降,构成恶性循环,在长时间作用下导致患者出现氧分压持续下降、CO2潴留等情况,进而诱发呼吸衰竭,情况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肺性脑病、死亡[3]。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是目前临床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其通过面罩等器具采用无创的方式将呼吸机与患者相连接,从而无需为患者建立专门的人工气道,在临床中具有改善患者通气以及气体交换、降低患者呼吸功消耗以及缓解呼吸机疲劳等效果,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4];采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吸气末正压通气,改善患者的气道阻塞情况,使得患者的肺泡通气量得到有效的增加,改善通气和血流质量[5];同时其对患者进行辅助通气工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呼吸肌疲劳情况,对抗患者内源性呼气末正压,降低呼气末肺泡萎陷情况,降低呼吸肌做功,进而使得患者缺氧情况和CO2潴留情况得到有效的控制[6]。由于该治疗方式的简便性和有效性,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逐渐成为了临床中主要的治疗方式[7]。在本次研究中,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气分析结果和临床疗效要明显好于对照组,显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慢阻肺进行发作患者的临床情况和疗效,但是在研究中也发现,研究组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并发症,提示在治疗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对患者的相关情况进行密切的监控,并及时对患者的异常情况进行处理,以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8]。
综上所述,在临床慢阻肺急性发作的治疗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赵华琴.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J].四川医学,2017,38(1):72-74.
[2]黄玉凤.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63):12300-12301.
[3]崔卫正,刘爽,李冰,等.支气管镜联合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22):2241-2243.
[4]吴涛,张华兵,徐文中.鼻面罩无创正压通气联用呼吸兴奋剂治疗慢阻肺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的疗效[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7,23(20):3195-3197.
[5]李世良,翁伟,刘志敏.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阻肺并呼吸肌疲劳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0):88-89.
[6]赵双霞.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阻肺并呼吸肌疲劳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1):22-23.
[7]吴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阻肺昏迷患者的可行性及疗效预测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6,21(4):663-666.
[8]张平.慢阻肺急性加重期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临床价值探讨[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6,29(2):119-12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