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急诊护理对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在失血性休克病人中选出40例进行研究调查,将其任意平均分为两组,这其中比较组中病人男性为22名、女性为18名。观察组中病人男性患者为14名、女性患者为16名。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并比较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常规护理略显不足,而急诊护理更适用于失血性休克患者应进行全面应用普及。结论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在急诊护理的作用下明显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减短,减少并发症发生,应大力推广。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急诊护理;引流管
本文引用格式:阿里厅·江阿里,古扎拉依.失血性休克40例患者急诊护理的临床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6):301,310.
0引言
急诊是医院中重要的一个环节,通常因外伤导致失血性休克的患者较多,而急诊患者大多病情较为严重,也比较紧急,而创伤失血性休克的发生,会直接增加患者的死亡几率[1],有效的急诊护理,对于能否将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是否抢救成功起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次的研究对象特选取自我院收取的40例患者,以下为研究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8年至2019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中选出40例进行研究调查,将其任意平均分为两组,比较组中男性22名、女性18名,平均年龄为53.12岁。观察组中男性14名、女性16名,平均年龄为54.23岁。根据比较,两组病人信息不显著,不符合统计检验原理,所以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比较组采用急诊外科常规护理方案:病人入院后,首先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特征,其次根据病人表现对病人实施口腔护理、输血护理等常规护理操作。观察组采用急诊抢救护理方案,具体方法如下。
1.2.1抢救期
根据病人入院后的诊断结果和临床表现,尽快确定病况,最大程度上使病人静卧。①建立多静脉输液通道,或预留静脉留置针以便及时补充液体,迅速补充液体,第一步及时补充平衡液。使血容量得到有效提升,对于抢救失血性休克患者增加有效血容量是十分重要的措施。相比之下扩容速度更加重要,同时观察血压、尿量等动态变化合理的控制速度。应用胶体:即便补充单纯的晶体液可以使血容量得到提升,可补充的晶体液会向血管外侧迅速移动,无法保障血容量的有效提高,因此,为了血容量的有效提高,补充晶体液应搭配胶体液,利用胶体渗透压的原理进行补充,而且补液量也随之减少,一定程度上减少脑水肿和肺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血定安:牛胶原经水解和琥珀酰化后配制而成的明胶类血浆代用品。能使血浆胶体渗透压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可在失血、失液的情况下大力推广使用,以防止血容量的缺失,凝血机制及交叉配血都不会受到干扰。低分子右旋糖:临床常用血浆代用品。能使血管内部获得来自存在组织中的水分,达到稀释血液的效果,粘滞性也会随之减弱,血容量得以提升,并影响血小板功能,抑制纤维蛋白聚合,使出血时间得以延长。输血:同血型输血在基础扩容的情况下,血容量和胶体渗透压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同时还增加了血细胞及血凝因子,这就使得凝血酶原的浓度随之增加。使其存在止血和增强机体抵抗力的功能。减少严重休克者的输血量,保证血液的新鲜度,要注意配合补充钙剂,防止酸中毒。可搭配氢氧化钠使用。②当病情暂时维持稳定后,需要进行一定量的晶体液和胶体液的补充,为方便体液分离,注意晶体液补充量要多于胶体液补充量,防止代谢性酸中毒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若血容量已补充充足,收缩压在正常范围,但仍无尿或少尿患者,可注射利尿剂。为防止膀胱充盈而引起心衰或肺水肿,应立即留置导尿管引流,并对尿量按小时为单位记录。若CVP保持在15~20 cmH2O,应放慢扩容,使血容量降低,提高右心功能。若CVP维持在2~5 cmH2O,给予及时快速扩容,增加血容量,补充右心房充盈[2];③密切观察红细胞积压、血红蛋白、尿量的波动变化指标,在快速大量补液时,密切注意是否存在咳嗽、气喘或咯血性泡沫痰等症状的发生,防止心力衰竭或肺水肿等情况的出现。休克症得到有效的缓解后,迅速对输入量进行调节,在初期补充利尿剂,一定情况下对肠胃减负。严密监控患者生命特征波动情况。严密注意观察患者意识、神志、末梢循环及尿量的变化。若病人病情得到改善并趋于稳定状态,则可以进入普通病房密切观察,对病人血压和脉搏动态变化要定期测量,注意尿量变化,并根据临床表现反馈及时调整抢救方案。
1.2.2观察期
病人进入观察期内,一般病情已经相对稳定但仍需严密监护。①适合的体位静卧1周以上,取半卧位,使余留在腹腔内的液体顺利流出,预防隔下造成脓肿,保持适当温度,并注意体温波动情况,注意感冒导致免疫力降低,使其感染,并要定期帮助患者翻转生推,避免压疮。②为患者提供尿量定期检测,观察期间加强对腹腔内部出血、伤口细菌感染、肺部炎症、伤口开裂等并发症的预防与观察尿量需要严格把控,在尿量少于25 mL/h时,患者可能发生休克[3]。血液压力与脉搏压力也要进行定期观察,血容量如果过低则会引发足部静脉萎缩,可进行输血,次数酌情考虑,同时为保证静脉充盈也需对足部进行加温。若患者对外界刺激反应缓慢迟钝,意识模糊不清甚至昏迷,神智意识由兴奋烦躁转变平淡冷漠,注意观察考虑休克重新发作[4]。③引流管护理。妥当固定引流管,并在其上方粘贴引流管标签,其内容包括:置管人、名称、引流液颜色、状态、流量等,熟悉掌握各种关于引流管的各项事宜。保障引流管通畅,避免按压、折叠或脱落,保障表面卫生干净、无菌、干洁,定期替换敷料。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依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及各项指标检验将病人分为康复、稳定、病死三种情况。好转:病人各项检测逐渐正常生命体征在正常范围内;稳定:病人症状无明显改变。但生命体征趋于稳定;病死:病人病情无改善并恶化导致死亡[5]。
1.4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在各个方面明显优于比较组,经过对比两组的区别存在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工业、交通事业等不同领域发展越来越迅速,在交通及建筑业等意外事故发生率也随之升高,导致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越来越多[6]。一般情况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大多伤及全身组织,失血过多,若治疗不及时或没有进行预处理,很容易导致死亡。所以,给予及时的护理干预,可大大提高病人的抢救成功率[7]。
常规护理过于机械化并不适用于失血性休克患者,临床应用有所不足,不能有效防治并发症的发生。而对于急诊护理干预能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并对患者病情动向给予密切监测,尽而及时开启绿色通道,予以吸氧面罩,建立静脉通道扩容补液,同时采取必要的防范举措,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可在临床中全面应用普及。
本文研究结果为: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比较组,抢救有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存在明显区别(P<0.05)。此研究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十分相似[8],由此说明,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在急诊护理的作用下明显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减短,减少并发症发生,应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谢婷.急诊抢救护理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健康之友,2018,12(14):8291-8292.
[2]张洁.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护理[J].饮食保健,2018,45(14):1782-1783.
[3]曾艳丽.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急诊科的观察护理[J].健康必读,2018,36(14):172-173.
[4]杨海妮,罗静,黄美娟,等.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施行急诊护理的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43(14):314-315.
[5]宋丽伟,李战会.护理干预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急诊护理中的效果[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8,9(15):1470-1471.
[6]时金龙.护理干预应用于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急诊护理的效果观察[J].特别健康,2018,20(14):4190-4191.
[7]李素文,王小丽,张益香.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急诊护理与并发症预防[J].中外医疗,2016,35(9):158-160.
[8]徐静.护理干预用于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急诊护理与并发症预防[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16):3069,307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