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急诊护理中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及应用效果研究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8-11-02 16:58:2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护理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形成及其应用效果。方法 从提高职业定位层次、增强护理核心能力、科学引导扩展思维三个方面对急诊护士进行批判性思维培养,并对 2016~2017 两个年度急诊组全体护士整体素质进行评估。结果 通过批判性思维培养,急诊护士基础理论、操作技能、纠正医嘱,科研素养、专科证书数量均逐步增加,患者满意率亦得到同步提升。结论 批判性思维的应用促使急诊护理人员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最终提高急诊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急诊护理;核心能力;应用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段艳萍 , 胡俐 , 丁银华 . 急诊护理中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及应用效果研究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2):245-246.

\

0引言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也叫评判性思维,是指个体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对问题进行选择分析,做出合理判断的高级思维方法及形式 [1]。国际护理界已证实批判性思维在护理教育、临床实践及护理科研中具有重要意义 [2],是护理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3]。我国从 20 世纪末开始在护理教育中提出并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研究 [4],但目前在护理临床中仍以传统护理教育模式为主,思维模式相对僵化。护理批判性思维目的是应用于护理实践, 促使护理人员做出最佳护理决策 [5],急诊护理由于工作随机性大、病情复杂多样且各学科之间协作性强,因此更需要加强培养急诊护士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本文针对急诊护士批判性思维形成方法及应用效果进行了有益探索,现报道如下。

1急诊护理批判性思维的形成方法

批判性思维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往往与个人性格、家庭环境、教育经历等诸多因素相关 [6],对于临床急诊护士,要想形成批判性思维,就必须具备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高度负责的职业态度。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急诊护士进行思维培养。

1.1提高职业定位层次
长期以来护理工作得不到有效重视,薪酬较低,护士对自身定位相对较低。从护理学科的发展趋势以及提高护士自身素质的角度出发,护理学科的价值观和其所要求的人格特征应作为批判性思维必要的组成部分 [7]。在实际工作中, 应充分认识护理工作在病人救助中的主体地位和重要作用。

在急诊救护过程中医护不应是简单的依附关系,而是互相合作关系。护士凭借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急危重症救护技能,在救治患者过程中懂得优化流程、对医嘱执行准确而迅速,并能杜绝年轻医生的错误医嘱,转变盲目执行医嘱的传统习惯,对每一次用药和操作都能扩展至对疾病治疗的认知上,获取医生及患者的赞同,从而提高职业认同感。

1.2增强护理核心能力
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急诊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急诊护理专业技能水平 [8]。
(1)专业理论:由高级专科护士担任培训主管,在基础理论和急救操作上每月有计划地逐步进行强化过关,并在每日急诊病房晨会交班时随机提问。
(2) 流程培训:设立胸痛中心和卒中中心,规范六大类重点疾病抢救流程,明确时间、操作流程、人员配置和治疗护理的具体要求,对于重点流程设置应急预案,通过情景演练,有效提高抢救程序的科学性及合理性。
(3)心理培训:急诊的特点决定了其必然面对各种突发事件所带来的职业风险,因此经常邀请心理门诊专家讲授突发事件应激的心理调适和角色适应,以面对更为复杂的从业环境。
(4)交流培训:组织年轻护士轮训;对专业基础较好,重点培养的护士外送进行专科护士培训;开展在职教育,进行学历提升。

1.3科学引导扩展思维
(1)增强观察能力:应加强培养观察能力,尝试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由表象到本质,解决实际问题 [9],在临床实践中经过思考和内化而形成新的思维方式,让急诊护士成为急诊护理救治的主导者,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决策能力。
(2)改变考核模式:改变以往使用单一考核标准,重点在护理人员知识整合、分析推理、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核上。例如设置增加护理人员情感、动机、人格等非量化因素;增加护理原理方面的考核;模拟药品、器材准备不足情况下替代解决方案的考核。
(3)培养科研素养:鼓励急诊护士发现工作中经常存在的问题,研究如何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小发明小革新:例如由固定座椅改进的轮椅,解决了医院轮椅配备不足的问题, 方便了患者,也降低了成本;还比如在上班过程中发现可以设置监护仪为待机模式,既减少了频繁开关机对仪器寿命的影响,又能方便快捷地使用。提供一定经费,鼓励大家结合临床中的问题,进行统计研究,并发表科研文章,培养科研思维。
(4)注重知识体系扩展:护士在护理实践中思考患者的健康问题时,知识基础越广泛,就越能用更整体的观点去看待患者及其健康的需要。急诊护士在提高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对于基础医学、人文、社科等其它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 会不断提高其批判性思维能力。
(5)创建和谐民主氛围:在工作中,改变护士长及高年资护士长期作为主导者的身份, 而是不定期跟低年资护士一起作为学习的参与者和组织者, 鼓励年轻护士随时提出对工作中一些问题的理解和看法,并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在科室安全会时进行讨论,畅所欲言,通过这种渠道既放松气氛,更能拓展专业思维。

2急诊护理批判性思维的应用效果

2.1一般资料
选择急诊科急诊组全体护士共 24 人作为研究对象。年龄 29~50 岁,平均年龄 38.5 岁;职称:副主任护师 1 人,主管护师 10 人,护师 12 人,护士 1 人;学历本科 14 人,大专 10 人。

2.2评价方法
2017 年开始,在护理培训工作中有意识地按照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建设、有效开展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通过跟踪比较 2016、2017 年两个年度护士各项基础理论、操作技能、纠正医嘱例数、发表论文、专科证书、急诊组全年就医患者满意率情况,进行效果评估。其中基础理论及操作技能考核采取百分制再算平均的方式,纠正医嘱例数主要是统计年度护士发现模糊不清、错误医嘱的次数,专科证书为本年度增加人数,分为省级、市级、院级三个级别,患者满意度采取百分比表示。

2.3结果
表 1 所示为 2016,2017 两个年度急诊组全体护士各项指标对比。可见在 2017 年度,急诊组整体护士理论基础得到稳固,操作技能相对提高,第一时间主动发现问题医嘱能力明显增强,专科培训人数及发表论文数量得到提升,护士整体职业素质的逐步提升最终反馈为患者满意度明显上升。

\

3结论

现代医疗服务模式的变化,使得人们对急诊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挑剔,在复杂情境下,需要护理人员快速做出最优抉择,但这种抉择背后的思维本身是一种复杂多面且内隐的过程,是诸多内因和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培养急诊护理人员的批判性思维,无形中对急诊护士自身素质的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其主动去学习危重病人的专科知识及各种抢救技术,有效改善和提高急诊护理人员的日常思维能力,不仅提高了护理专业技能,而且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能够做出最优化的护理决定。

参考文献:

[1]陈金, 邓波, 潘池梅, 等. 某省属医学院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现况调查[J]. 现代医药卫生 ,2016, 32(12):1794-1796.
[2]陈 保 红 . 批 判 性 思 维 与 护 理 教 育 [J]. 国 外 医 学 : 护 理 学 分册 ,1997,6(3):113-115.
[3]常广明 , 芦桂芝 , 王磊 , 等 .不同学历实习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分析 [J]. 护理学报 ,2009, 16(11B): 15-17.
[3]张雪 , 刘莹莹 , 叶敏仪 . 医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的国内研究现状和进展[J]. 继续医学教育 ,2015, 29(12):56-58.
[4]李惠萍 , 苏茜 , 王维利 . 护理学界评判性思维研究现状与思考 [J]. 中华护理杂志 ,2009, 44(1):70.
[5]黄蕾 , 杨文卓 . 批判性思维相关影响因素的思考 [J]. 医学教育管理 ,2016,2(1):367-370.
[6]陈保红 , 姜安丽 , 李树贞 . 在高等护理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若干问题探讨 [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8,19(5):53.
[7]段艳萍 , 胡俐 . 基于专科护士培养模式的急诊护士院内培训及应用 [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 2018,35(3):344-345.
[8]严蕙兰. 评判性思维在提高急诊护理急救水平中的效果评价[J]. 中国医学创新 ,2014,22(11):121-123.


《急诊护理中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及应用效果研究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102/20181102045911880.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43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