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应用于手术器械处理流程中的效果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02 14:53:3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在手术器械处理流程中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18250件手术器械为研究对象,自2018年6月开始于手术器械处理流程中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对比应用前后取得的效果。结果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应用前后手术器械处理效果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能够进一步提高手术器械处理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手术器械;处理流程;消毒供应中心

本文引用格式:王爱新,卢玲静,覃凤凰.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应用于手术器械处理流程中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5):211-212.

0引言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是目前极具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的一种分析方法,能够在医疗风险事件尚处于萌芽时期就通过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予以消除,故将其应用于手术器械处理流程之中有助于全面提高手术器械处理效果[1]。随着医疗科学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大量繁杂的手术器械集中到消毒供应中心处理,使消毒供应中心面临的压力进一步提高,一旦手术器械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在应用期间势必会增加院内感染风险及加剧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所以提高手术器械处理效果,完善现有手术器械处理流程为当务之急。为分析在手术器械处理流程中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的应用效果,本次研究内容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18250件手术器械为研究对象。

1.2方法。2018年6月前重复使用手术器械的处理采取常规手术器械处理流程,即:回收、分类清点、清洗、消毒、干燥、器械检查与保养、包装、灭菌、储存、发放[2]。自2018年6月后消毒供应中心对重复使用手术器械的处理实施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具体如下:

1.2.1成立质量管理小组护士长任组长,具有丰富手术器械处理经验的各区域组长为组员。由组长对所有组员开展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相关的业务培训,比如手术器械种类的识别、结构、功能、拆卸及组配、处理要点、常见的质量问题、处理流程存在的问题等,再由组员对区域内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工作中的指导与监督。

1.2.2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对手术器械处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根据该方法的赋分标准计算出医疗风险危机值,其计算公式为发生频率、失效检验难度、严重程度三者的乘积,单项以0分-10分进行打分,总分值为0分-1000分,得分代表该项问题在手术器械处理流程中的医疗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与危险程度,分数越高表明安全隐患越突出。总结潜在的问题包括预处理不合格、器械清点不正确、手术器械供应不及时、器械返洗率高、器械包标签和物品不符,其各自医疗风险危机值分别为294分、343分、392分、252分、216分、150分总结问题的成因及后果分别如下:

(1)器械预处理不合格。原因:手术室对手术器械的预处理重视程度不足。后果:易造成器械腐蚀生锈报废,器械上的血液体液污染物干涸,给清洗增加难度,增加工作人员工作强度,影响清洗消毒质量,且增加不必要的医疗成本支出。

(2)器械清点不正确。原因:工作人员风险防范意识不足或者是工作态度不端正,对手术器械的清点核查不重视。后果:清洗前清点不正确,易造成器械丢失,包装前核查不出,影响手术器械的齐全性,耽误整台手术的顺利进行、延长手术时间并提高术中感染风险,加大科室之间及医患之间的纠纷。

(3)手术器械清洗质量不达标,返洗率高。原因:手术器械精密度高、种类繁杂,工作人员对手术器械的处理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欠熟练或工作态度不端正,对器械的结构及拆卸缺乏了解,对清洗质量缺乏足够的重视。后果:影响手术器械消毒灭菌效果,加大院内感染风险。

(4)器械包标签与物品不符。原因: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责任意识弱。后果:加大手术过程中的器材消耗,延长手术时间,加大术中感染风险。

(5)手术器械供应不及时。原因:手术室工作人员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对于急用手术器械交接不清,消毒供应中心未能及时下送的器械未与手术室沟通。后果:影响手术按时开台,加大科室之间的不满及医患纠纷。

1.2.3修订手术器械处理流程:即: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到手术室回收手术器械—按手术器械交接记录本上登记的品名和数量仔细核查,无误后签名回收。镜头现场查看有无损坏,有异常立即与手术室沟通,方可回收,对于急诊用的手术器械手术室做好标注—回收过程中注意保护器械,避免损坏—在去污区进行分类清点,根据手术包内置器械清单清点核查包内的器械名称、规格、数量及完好性、预处理情况,如出现数目不符、器械缺损或预处理不合格的,有疑问的物品及时与手术室沟通,同时做好记录,急诊用的手术器械放红色标识牌“急”,并限时给予处理—清洗人员对器械进行统计并双人核对签名—各类手术器械按标准清洗流程处理,消毒干燥后进入检查包装区进行器械清洗质量的检查与保养,清洗不合格的物品返回去污区重新处理,功能差的或锈蚀严重的及时维修或报废---按手术器械包的内置清单配包,双人核对无误后包装、包外正确标识手术包名称、灭菌锅号及批次、灭菌日期、失效日期、责任人双签名—手术器械经过灭菌合格后方能回送手术室,下送前由无菌物品发放者与下送者按回收统计单仔细清点核查,无误后方可送达手术室—与手术室再次核查无误后双方签名确认,如有统计单上所列物品因特殊情况未能按时下送的与手术室有效沟通。

1.2.4质量控制:由质量管理小组对消毒供应中心所有工作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再教育培训,将手术器械处理效果的重要性逐一告知,重申各项规章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内容。定期对手术器械处理效果进行随机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落实至直接责任人,督促改进。

1.3观察指标。选取器械预处理不合格件数、器械清点不正确件数、器械返洗件数、器械包标签与物品不符件数、手术器械供应不及时件数作为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应用前后的评价指标。

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应用前后手术器械处理效果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3讨论

本次研究中,手术器械的预处理不合格、器械清点不正确、手术器械供应不及时、器械返洗件数、器械包标签与物品不符等发生率均较应用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据此表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的应用提高了手术器械的处理效果。一方面管理小组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对手术器械处理流程进行了修订,进一步完善了现有操作流程[3]。另一方面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提高了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岗位技能水平及工作责任意识、端正了工作态度,使得手术器械的预处理、清点核查、彻底清洗消毒、器械检查保养、包装、包外物品正确标识、灭菌、以及与手术室之间的交接、有效沟通等环节真正落到了实处。

消毒供应中心作为医院无菌物品供应的重点部门,以处理重复使用医疗器械为主要任务,是医疗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一旦出现器械清洗消毒不彻底、处理不及时等情况,便有可能引起全院性的感染风险,因此,消毒供应中心需对手术器械处理流程引起重视,防范潜在的风险问题。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在本质上属于一种风险管理方法,应用过程中能够前瞻性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及时改进,杜绝风险事件的发生,为目前行之有效的质量持续改进举措。

综上所述,在手术器械处理流程中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的应用能够进一步提高手术器械处理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翟忠青.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85):16806.
[2]李雪梅.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7,31(28):3620-3622.
[3]曲研博.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在医疗器械处理中的应用初探[J].生物技术世界,2016,4(2):31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20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