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强化护理干预在消化性溃疡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科在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0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手段分为每组例数均为54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用基础护理服务,观察组在本次研究中强化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成效予以对比。结果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层面的数据差异(P<0.05);两组干预前的护理质量上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利于护理工作质量的提升,值得展开更为广泛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护理干预;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
本文引用格式:张淑娟,马敏艳.强化护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患者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8):319-320.
0引言
消化性溃疡是普遍发生的溃疡性病变,以上腹部疼痛、反酸、烧心为主要症状表现,疼痛多呈长期性、周期性、节律性,发病过程中同时伴随唾液分泌增多、恶心、呕吐、嗳气等体征表现,对患者胃肠道功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利于生活质量的改善[1]。为获取优质护理效果,我院强化了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护理干预,现将研究详情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108例我科在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间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手法将入院的108例患者分成对照组(n=54)和观察组(n=54)。对照组中包含男29例和女26例;年龄在42-78岁,平均(57.5±1.6)岁,病程2-10个月,平均(5.8±0.6)个月。观察组由男27例和女28例;年龄在40-79岁,平均(57.8±1.5)岁,病程3-11个月,平均(6.0±0.5)个月。纳入:①症状表现符合消化性溃疡诊断标准[2];②年龄:40-80岁;③所有患者出于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①心、脑、肝肾等器官存在严重病变者;②其他类型溃疡病变者;③精神异常,存在沟通交流障碍者。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层面的数据差异存在(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式。对照组用常规护理服务,根据患者症状表现选择合适的护理手段,加强饮食控制。给予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服务内容为:
1.2.1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对自己负责的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讲,结合患者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选择口头讲解、文字、图片或视频宣传等方式帮助患者从不同角度了解自身疾病,进而积极主动与护理人员配合,提高护理工作的可行性;每周进行2次座谈会,就护理期间产生的问题展开讨论,鼓励患者主动提问,给予通俗易懂的解释说明。
1.2.2心理疏导:消化性溃疡是一种病程较长的慢性疾病,日复一日的治疗可使得患者心理状态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甚至产生焦虑、进行等负面情绪。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情绪变化的关注,给予针对性疏导干预服务,以调整患者负面情绪,坚定患者内心信念;在掌握患者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的前提下为不同患者寻找缓解释放压力的途径,鼓励患者多沟通交流,互相分享经验,以促进护理工作的顺利进展。
1.2.3饮食调整:鼓励患者多摄取富含纤维素的食物,遵循“少吃多餐”饮食原则,期间注意营养元素的供给,但无需制定特殊食谱;严格控制生冷、辛辣等刺激性较大食物摄取量,睡前3小时禁止进食。
1.3观察指标。参照我院自行设计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判定,问卷满分为100分,根据最终得分分成非常满意(81-100分)、基本满意(60-80分)和不满意(0-59分)。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另以护理质量评分标准为依据判定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护理质量,该量表包括护理管理组织(25分)、护理人力资源管理(20分)、护理安全管理(45分)、临床护理质量管理(210分)四个方面的内容,分数越高,意味着护理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分析。将108俩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研究数据置入统计学软件SPSS 22.0中,护理满意度用百分数(%)和χ2表示检验。两组干预前后护理质量评分用±s和t表示检验,当最终P<0.05以下时,意味着数据存在统计学层面的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对照组中出现18例非常满意患者,非常满意率为33.3%,24例基本满意患者,基本满意率为44.4%,12例不满意患者,不满意量表为22.2%,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7.8%(42/54);观察组的非常满意率为42.6%(23/54),基本满意率为51.9%(28/54),不满意率为5.6%(3/54)。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6.271,P=0.012)。
2.2两组干预前后护理质量对比。对照组患者干预前的组织管理得分为(12.8±1.4)分,人力资源管理得分为(10.4±1.2)分,护理安全得分为(30.6±1.8)分,临床护理得分为(172.4±1.6)分,护理质量得分为(229.2±3.0)分,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前的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护理安全、临床管理和护理质量评分为(13.2±1.2)分、(10.2±1.6)分、(30.4±1.6)分、(172.2±1.4)分和(228.9±2.9)分,无统计学层面的数据差异(t=01.594,P=0.057;t=0.735,P=0.232;t=0.610,P=0.271;t=0.691,P=0.245;t=0.528,P=0.299)。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组织管理得分为(21.2±0.6)分,人力资源管理得分为(17.8±1.4)分,护理安全得分为(41.6±1.2)分,临床护理得分为(198.2±2.0)分,护理质量得分为(280.9±3.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8±1.4)分、(12.6±1.8)分、(34.2±1.8)分、(181.4±2.6)分和(247.8±3.8)分,存在统计学层面的数据差异(t=26.052,P=0.000;t=16.757,P=0.000;t=20.310,P=0.000;t=37.636,P=0.000;t=49.598,P=0.000)。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以胃和十二指肠粘膜为主要病变部位,该疾病的产生受多种因素影响。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均属于常见的消化性溃疡病变,以后者较为常见,多发于冬春两季,受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药物不合理使用等因素的存在均会增加消化性溃疡的发病风险[3-4]。这就需要临床工作者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予以科学规范的护理服务。
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需要遵循一定的科学理论,以护理诊断结果为指导,结合患者康复能力、护理人员工作能力、护理理论与技巧的研究成果,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服务,实现缓解临床症状、控制疾病发展进程、预防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在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实施护理干预,需要护理人员在了解患者病情发展程度和自身承受力的基础上选择健康教育、心理疏导、饮食调整等护理服务,帮助患者从不同角度了解自身疾病,全身心地配合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工作,提高护理方案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与此同时,能够帮助患者缓解负面情绪,拉近护患双方距离。促进患者满意程度的提升[5-6]。
从上述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观察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所得结论表明强化护理干预可提高消化性溃疡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两组患者干预前的护理质量不存在统计学层面的数据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层面的数据差异(P<0.05),表明强化护理干预在促进护理质量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总的来讲,强化护理干预措施可在提高消化性溃疡护理满意度的同时帮助患者提升护理质量,值得展开更为广泛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淑秀.循证护理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18):141-143.
[2]中华消化杂志编委会.消化性溃疡诊断与治疗规范(2016年,西安)[J].中华消化杂志,2016,36(8):508-513.
[3]唐艳波,韦照勇,覃启鲜,等.幽门螺杆菌毒力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相关性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6,38(6):583-585.
[4]何俊锋.消化性溃疡患者电子纤维胃十二指肠镜镜下特征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28):117-118.
[5]杜云华.消化性溃疡护理中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29):249.
[6]马海利.护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生活方式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8):70-7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