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康复新液改善反流性食管炎食管动力学指标、血清白介素17(IL-17)和白介素23(IL-23)水平以及疗效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90例并随机分为联合组(n=45)和泮托拉唑组(n=45)。泮托拉唑组口服泮托拉唑1片/d和铝碳酸镁1片/次、3片/d进行治疗,联合组在泮托拉唑组的基础上口服康复新液10 mL/d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食管动力学指标和血清IL-17和IL-23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泮托拉唑组比较,联合组显效率和总体治疗有效率均提高,治疗2周和4周的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增加而同期卧位反流时间百分比、立位反流时间百分比、总反流时间百分比以及血清IL-17和IL-23水平均降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联合组治疗治疗2周和4周的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增加而同期卧位反流时间百分比、立位反流时间百分比、总反流时间百分比以及血清IL-17和IL-23水平降低,泮托拉唑组治疗4周的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增加而同期卧位反流时间百分比、立位反流时间百分比、总反流时间百分比以及血清IL-17和IL-23水平降低(P<0.05)。2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液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良好,可快速改善患者的食管动力学和炎症状态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其可行性和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康复新液;反流性食管炎;疗效;白介素17;白介素23;食管动力学指标
本文引用格式:邓少源.康复新液改善反流性食管炎食管动力学指标、血清IL-17和IL-23水平以及疗效的前瞻性对照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9):236-237,239.
0引言
反流性食管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症,其发病近年来随着生活环境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而出现上升的趋势,其诊治已成为国内外医疗人员研究的重要问题。反流性食管炎是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返流至食管引发的食管黏膜炎症、糜烂和溃疡等,可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楚,影响患者健康和生存质量。然而反流性食管炎治疗困难,埃索美拉等常用药物治疗效果欠佳[1]。近年来有研究将康复新液应用于反流性食管炎的佐治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因此康复新液联合泮托拉唑等可能有助于反流性食管炎疗效的改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下食管括约肌功能等食管动力障碍可影响反流性食管炎的康复[3,4]。因此,改善反流性食管炎食管动力有助于改善其疗效。然而目前关于康复新液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及其对食管动力学的影响研究尚较少。因此,本研究分析了康复新液辅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对疗效、食管动力学指标、血清白介素17(IL-17)和白介素23(IL-23)水平等炎症指标水平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安全性,旨在为反流性食管炎疗效的改善提供依据,具体研究的方法和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90例,纳入标准:有明显的反酸、烧心和胸骨后灼痛等胃食管返流症状,反流性食管炎内镜分级为I级、II及或III级,过去2周内未经反流性食管炎相关治疗;排除标准:排除功能性胃肠道疾病、胃肠道肿瘤等胃肠道疾病患者、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霉菌、物理或化学因素引发的食管炎患者或对治疗药物组成成分过敏者。患者均符合纳入标准,且去患者排除,最终纳入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共90例。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和批准,所有入选的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且入选的患者及其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入院顺序进行编号并采用随机数遍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n=45)和泮托拉唑组(n=45)。联合组和泮托拉唑组性别比、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等疾病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治疗方法
泮托拉唑组每天早晨口服泮托拉唑(商品名:泮立苏,生产厂家: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批号:H20010032)1片/d和三餐餐后1小时咀嚼服用铝碳酸镁咀嚼片(生产厂家:四川健能制药有限公司,批号:H20067251)1片/次、3次/d进行治疗,联合组在泮托拉唑组的基础上餐后1小时缓慢含咽康复新液(商品名:好医生,生产厂家: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号:Z51021834)10 mL/d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治疗期间三组的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均较轻微,均可在停药后不经干预的情况下自行缓解。治疗期间无患者退出治疗或死亡。
1.3检测方法
统计比较两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和治疗4周由同一经验丰富的医师采用采用灌注式MMC食道测压仪对两组食管动力学指标进行检测,记录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卧位反流时间百分比、立位反流时间百分比及总反流时间百分比。并在治疗前、治疗2周和治疗4周取空腹静脉血3 mL进行血清白介素17(IL-17)和白介素23(IL-23)水平的检测,将获取的血液标本常规进行离心和冷藏处理,血清IL-17和IL-23水平的检测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采用美国BIO-RAD伯乐-680型全自动酶标仪,相关试剂盒均购自上海盈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具体检测操作由同一相关检测经验3年以上检验医师进行操作,具体操作严格按照酶标仪和试剂盒说明书的指导进行。
1.4评价方法
疗效评价[5]:根据内镜检查观察到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进行疗效评价,其中内镜下检查发现黏膜恢复至正常为显效,患者反流性食管炎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变,内镜下检查发现溃疡消失但黏膜尚未完全恢复正常为有效,而未达到上述疗效为有效的评估指标者为无效,其中总有效为显效和有效之和。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试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其中的计数资料以百分率的形式表示并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计量资料均符合正态分布并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并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进行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联合组和泮托拉唑组疗效比较
联合组和泮托拉唑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泮托拉唑组比较,联合组显效率和总体治疗有效率均提高,治疗无效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联合组和泮托拉唑组治疗前后的食管动力学指标比较
联合组和泮托拉唑组治疗前的食管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泮托拉唑组比较,联合组治疗2周和4周的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升高而同期卧位反流时间百分比、立位反流时间百分比及总反流时间百分比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联合组治疗2周和4周的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升高而卧位反流时间百分比、立位反流时间百分比及总反流时间百分比均降低,泮托拉唑组治疗4周的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升高而卧位反流时间百分比、立位反流时间百分比及总反流时间百分比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联合组和泮托拉唑组治疗前后的血清IL-17和IL-23水平比较
联合组和泮托拉唑组治疗前后的血清IL-17和IL-2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泮托拉唑组比较,治疗2周和4周的血清IL-17和IL-23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联合组治疗2周和4周的血清IL-17和IL-23水平降低,泮托拉唑组治疗4周的血清IL-17和IL-23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4联合组和泮托拉唑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联合组和泮托拉唑组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的安全性良好,见表5。
3讨论
本研究采用康复新液联合泮托拉唑进行反流性食管炎治疗,观察了其治疗效果、食管动力学指标以及炎症反应的变化,对其安全性进行了分析,并与单纯采用泮托拉唑进行反流性食管炎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康复新液联合泮托拉唑进行反流性食管炎治疗较纯采用泮托拉唑进行反流性食管炎治疗的显效率和总体治疗有效率均提高,治疗无效率则降低,其疗效提高,这与耿惠等人[6]的康复新液佐治反流性食管炎有助于疗效改善的研究结果一致,这
可能与康复新液中的多元醇类和钛类促进食管癌黏膜损伤的脱落和创面的修复相关[7]。且康复新液联合泮托拉唑进行反流性食管炎治疗可更快速有效地降低其血清IL-17和IL-23等炎症因子水平,抑制其炎症反应,改善其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和轻度烧心和返流症状,减少卧位反流时间百分比、立位反流时间百分比、总反流时间百分比,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食管动力学,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且康复新液联合泮托拉唑进行反流性食管炎治疗的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并无明显的增加,其治疗安全性较好。康复新液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可安全有效地改善其食管动力学,提高其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康复新液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可在不增加副作用的情况下有效地改善疗效良好、食管动力学和炎症反应,其可行性和安全性良好,是反流性食管炎安全有效的干预方案。
参考文献
[1]袁淑芳,田立岩.埃索美拉唑联合健胃愈疡片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J].广东医学,2012,33(16):2495-2496.
[2]吴付力.康复新液佐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分析[J].华西医学,2013,28(12):1893-1894.
[3]王代梅.胃力康颗粒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天津:天津医科大学,2012:13-13
[4]郑日男.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和埃索美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症状缓解的比较研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9,18(7):642-645.
[5]吴中.泮托拉唑联合依托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观察[J].药物与临床,2013,20(21):71-72.
[6]耿惠,顾新曦,张红柏.康复新液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1,2005,23(4):293-294.
[7]王文勇.康复新液佐治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J].药物与临床,2010,17(8):41-4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