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中医特色疼痛管理对痔手术病人的影响。方法将肛肠一科2017年11-12月收治的痔手术患者86例作为对照组,2018年1-2月收治的90例痔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落实集束化中医特色疼痛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焦虑、疼痛及疗效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3d观察组SAS评分、疼痛评分及出院中医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中医特色疼痛管理可以改善痔手术患者焦虑,减轻疼痛,促进愈合,缩短住院天数,提高满意度。
关键词:集束化;中医特色疼痛管理;混合痔;手术
本文引用格式:罗平,杨小辉,杜代丽,等.集束化中医特色疼痛管理对痔手术病人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7):87-88.
0引言
疼痛是混合痔手术后的首位并发症,同时也制约了手术的临床推广和长远进步[1],被称为“天下第一痛”。疼痛可以诱发混合痔病人术后尿潴留、大便困难、情绪紧张、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一系列症状,严重者甚至可以出现心脑血管意外。因此微痛甚至无痛一直是肛肠科医务人员及患者共同追求的目标。本院肛肠一科自2018年1月以来,将集束化中医特色疼痛管理运用到混合痔手术患者中取得一定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便利取样法,将2017年11-12月入院的混合痔手术患者86例纳为对照组,2018年1-2月入院的混合痔手术患者90例纳为观察组,均在腰麻下行外剥内扎加硬化剂注射手术治疗。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2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3]。
1.3纳入标准
①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年龄18-68岁;③小学以上文化程度,能正常沟通交流,有能力完成问卷调查;④无重大精神、内科疾病病史;⑤既往无肛门手术史。
1.4排除标准
①合并有严重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②合并有肠道炎症或其他肛门疾病者;③排除出现中止或退出者、依从性差者、病情危重不适于参与者。
1.5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给予集束化中医特色疼痛管理。具体如下。
1.5.1制定集束化中医特色疼痛管理制度及措施
组织全科人员进行疼痛相关知识培训,学习实施集束化中医特色疼痛管理模式,由责任护士实施,责任组长负责质量控制。制定《肛肠科疼痛评分尺》充分疼痛评估,填写疼痛评估表,按照疼痛评估及处理流程,从病人入院到出院全程运用数字等级评定量表进行疼痛评分,每天2次记录在体温单上,术后第1d每4h一次,随时了解病人疼痛情况并记录,>4分及时上报医生,以做好相应的处理。
1.5.2制作疼痛相关的视频、图片、专栏、手册展示
①术前即发放并讲解《肛肠科疼痛管理手册》;②在健康教育区域播放各项中医特色健康教育视频;③每间病房放置图文并茂的《肛肠科中医特色健康教育手册》及健康教育卡;④病区走廊设置疼痛宣传专栏。
1.5.3中医特色疼痛护理内容
①辨证施术:耳穴贴压神门、肛门、直肠、肾等于术前晚安神止痛;术后早晚换药及中药激光坐浴时给予五行音乐疗法干预,舒缓病人情绪,安抚镇静;子午流注卯时热奄包神阙、天枢、气海干预术后排便困难;艾灸气海、关元、中极预防腰麻术后尿潴留;止痛散穴位贴敷足三里、承山等预防术后疼痛;院内制剂苦黄洗剂联合激光坐浴促进伤口愈合,预防减轻术后疼痛;②辨证施养:安排适宜病人居住的病房居住,指导病人保持肛门及会阴部清洁,避免肛门局部刺激,便纸柔软,不穿紧身裤和粗糙内裤,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便秘时绕脐周顺时针按摩腹部,避免用力排便、咳嗽、久蹲等增加腹压,实施提肛运动;③辨证施药:采取预防性、定时、个体化镇痛,应用最小的剂量达到最佳的镇痛效果,术后2h开始口服止痛药物超前镇痛,讲解所用药物相关知识;④辨证施膳:风伤肠络证选清热凉血的食品,湿热下注证选食清热利湿的食品,气滞血瘀证选食理气活血的食品,脾虚气陷证选食益气养血的食品;⑤辨证施志:做好心理护理。讲解疼痛带来的危害,指导病人为了达到更好的疼痛治疗效果,患者应如何配合医护人员,教会病人如何自主减轻疼痛。
1.6观察指标
1.6.1焦虑评分
采用William W.K.Zung所制定的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于入院当日和术后第3d对患者的焦虑状况进行评价,焦虑程度分级:SAS评分<50为正常;50-59为轻度;60-69为中度;≥70为重度。
1.6.2疼痛评分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第1、3d伤口疼痛积分情况。采用NRS疼痛数字等级评定量表进行评分。0分:伤口或排便无疼痛;1-3分:轻度疼痛,不影响睡眠;4-6分:中度疼痛,轻度影响睡眠;7-10分:重度疼痛,疼痛导致不能睡眠或从睡眠中痛醒。
1.6.3中医疗效标准
根据《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之疗效评定:治愈:症状消失,创面愈合;好转:症状改善,创面缩小;未愈:症状无改善,创面无变化。
1.7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比)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入院及术后第3d焦虑情况比较
入院时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第3d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术后第1、3d疼痛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在术后第1、3d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中医疗效比较
观察组对混合痔术后患者中医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见表1。
3讨论
疼痛是第五大生命体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对诊疗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痛病房”体现的正是新时代医务工作者更完善的技术境界和对患者强烈的人道主义关怀[4]。集束化中医特色疼痛管理的目的就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手术质量的整体评价,改善就医体验;使患者更早地恢复正常生活,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
传统的疼痛护理不能从根本上缓解患者焦虑、紧张心理[5,6]。将中医特色疼痛管理运用到患者整个就医过程中,使患者疼痛控制在微痛甚至无痛,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也是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本研究中两组患者中医疗效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显示集束化中医特色疼痛管理可以促进痔手术患者伤口愈合,减少住院天数,增加舒适感,同时增强医务人员对疼痛管理的信心,充分发挥中医护理优势[7]。
综上所述,集束化中医特色疼痛管理应用于痔手术病人中,可以有效预防并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明显改善了患者对混合痔手术的惧怕和担忧,提高了舒适感,促进了疾病恢复;同时通过规范的疼痛管理,提高了医务人员主动管理疼痛意识,使医患关系更加和谐,也积极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护理质量[8]。
参考文献
[1]黄佑庆.肛肠病术后疼痛的机理及治疗[J].亚太传统医药,2011,7(5):102-103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
[3]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痔临床诊治指南[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6,9(5):461-463.
[4]程金焱,沈洁.创建骨科无痛病房的初步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3):140-141.
[5]孙亚妹.护理干预在减轻肛门疾病术后疼痛的作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0,8(18):114.
[6]冯增艳.心理护理在痔疮患者手术中的应用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32):206-206.
[7]郭秋兰,许柳琴,林静华,等.集束化护理在痔疮手术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5(11):963-965.
[8]罗平,邹学敏,林凤,等.集束化中医特色健康教育管理对痔病人术后疼痛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8(8):1007-100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