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作用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28 15:16:3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实施个性化护理的方法以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计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患者分成两个组别,其中在院前急诊护理中采取常规护理模式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40例患者则实施院前急诊个性化护理,作为观察组,对两组的护理效果以及各项相关时间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相应的院前急救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各项时间指标均短于对照组,院前急救效率更高,两组各项数据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进行院前急诊护理过程中,应当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开展个性化护理,以提高救治效率以及成功率。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

本文引用格式:武瑞雪.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7):343,345.

0引言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且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内在病因是患者冠状动脉出现急性、持续性的缺血缺氧而引发心肌坏死[1]。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较高,且多种原因都可引发该疾病,如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寒冷刺激、暴饮暴食等等。近年来,我国的人口老龄现象日益严重,加之人们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等,使得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逐年升高,且有较高的死亡率[2-4]。而要想降低此类患者的死亡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对患者加强院前急诊护理,为患者的抢救治疗争取更多的宝贵时间。本研究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院前急诊中开展个性化护理,收效明显,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接受急诊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计80例进行观察研究。采取随机方式将患者进行分组,其中观察组共有40例患者,包括男、女分别有23例、17例,年龄46-81岁,年龄中位数为(63.1±3.9)岁;对照组共有40例患者,包括男、女分别有24例、16例,年龄47-80岁,年龄中位数为(62.9±4.2)岁。患者均存在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表现,得到明确诊断。两组患者均不存在精神障碍,各项基础资料差异均不显著,具有良好的可比较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在院前急诊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模式护理,内容如下:接到急救电话立即安排相关医护人员赶到现场,接到患者之后进行各项生命体征的测量以及其他全身检查,诊断患者疾病情况之后按照常规程序对患者展开抢救,做好给氧,使患者心肌缺血、缺氧症状得到及时纠正,使其胸痛症状得到有效缓解[5]。给予患者皮下注射适当剂量的吗啡,达到镇静镇痛的目的。结合患者实际病情,给予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急性心肌梗死的常用治疗药物。

1.2.2观察组

该组患者在院前急诊中接受个性化护理,内容如下:(1)医务人员均在展开工作之前接受过专业系统的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诊知识及实践操作培训,同时制定对此类患者有效的院前急诊急救治疗及护理措施,提升急诊效率,为患者入院接受急救治疗争取宝贵时间。医护人员出诊接到患者之后,首先给予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向患者家属或是其他现场相关人员进行患者疾病情况的仔细询问了解,进行全身检查以及生命体征情况监测。若发现患者存在心率异常,应当及时给予针对性处理,保持患者心率平稳。病情确诊之后及时供氧,改善心肌缺血缺氧情况,氧流量通常设定在2-4L/min,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调整[6]。(2)及时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保证抢救治疗药物能够及时有效的输入。仔细观察患者的呼吸、面色以及其他症状,给予合适剂量的吗啡进行皮下注射,缓解患者不适。(3)在患者病情相对稳定之后,做好转运患者过程中的护理,如密切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转运过程尽量平稳,加强保暖等等[7]。

1.3观察指标

(1)护理效果:急诊时对患者病情进行准确诊断,成功救治,入院后未出现复发情况为显效;对病情进行正确诊断,使患者病情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保证患者被平安转运为有效;未达到以上标准为无效。(2)各项时间指标:包括出诊时间、急救时间、入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统计学处理工具使用SPSS18.0软件,其中(±s)表示计量资料,检验方式为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检验方式为2检验,P<0.05代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急诊护理效果


观察组患者的急诊护理显效率、总有效率与对照组对应的数据进行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更优。见表1。

\


2.2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时间指标

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在各个急诊急救环节用时均更短,效率更高,组间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如果不能对患者及时展开有效救治,会使患者生命安全受到极大威胁。因此,对患者院前急诊急救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相应的护理措施也有了较大的改进完善。如果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还采用传统的院前急诊护理方法,无法满足此类患者的护理需求,且实践证明,传统急诊护理虽然可起到一定效果,但患者仍有较高的死亡率。在“以人为本”护理理念不断推广深入的背景之下,个性化护理措施在护理工作中被广泛应用。该项护理模式的针对性更强,因此护理效果更好[8]。本研究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院前急诊过程中开展各项化护理,结果显示得到了更好的救治效果,急诊急救效率以及效果均明显优于常规急诊护理措施。由此可见,该项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显著,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春红.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4):228-229.
[2]郭伯珍.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2):148-149.
[3]丁海静.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河北医学,2016,22(05):859-861.
[4]丁红霞.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5):260-261.
[5]马晓梅,毛荣霞,王晓葵.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诊护理中个性化护理的运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34):145.
[6]胡利群.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作用[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8,27(02):213-216.
[7]叶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个性化护理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12):117,120.
[8]龚彦婷.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63):216-21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85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