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个体化延续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28 15:09:0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个体化延续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84例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综合序贯法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42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个体化延续护理干预。观察干预效果,包括护理前后治疗依从性及血压指标变化,并采用生活质量评分对生存质量进行评定。结果①实验组护理后治疗依从性与参照组及护理前相比要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验组收缩压及舒张压与参照组及护理前相比要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实验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与参照组相比明显要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延续性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影响,可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的同时,对其血压指标进行控制,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个体化延续护理;高血压;生活质量

本文引用格式:李春媛,张景秀.个体化延续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8):309+311.

0引言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慢性疾病之一,患者以中老年群体为主,以血压长期处于较高水平为主要临床特征[1]。由于患者均为老年群体,其自身机能及血管韧性较差,如高血压未能得到及时有效控制,便会导致血管破裂引起出血等危急并发症,严重影响其健康[2]。因此,针对高血压患者应及时给予对应治疗及护理,以确保其健康。本院就42例高血压患者采用个体化延续护理干预开展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我科于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84例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综合序贯法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42例。患者均符合《中国肾性高血压管理指南2016(简版)》中疾病诊断标准[3],明确并自主配合研究内容开展,排除严重脏器损伤及认知功能障碍者;实验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61-82岁,平均(70.4±1.5)岁,病程2-18年,平均(10.3±1.4)年。参照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60-81岁,平均(70.6±1.4)岁,病程2-17年,平均(10.4±1.2)年;两组患者基线经统计学SPSS 21.0对比分析结果显示,(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对比研究。

1.2方法。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个体化延续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①制定个体化随访护理方案。护理人员对患者血压控制效果、日常饮食及生活习惯进行观察,并根据其实际情况制定护理方案,包括行为护理、用药指导、血压自测、饮食等,嘱咐患者严格按照护理方案制定;同时叮嘱患者一旦出现异常反应,应第一时间通知医务人员,及时给予对症处理;②出院指导。对患者血压水平进行检测后,确保其达到出院水平之后准许其出院,并同一时间开展出院指导,为其发放健康知识宣传手册及24 h动态血压监测仪器,教会患者开展血压自测工作;同时通过建立微信或电话随访等方式对患者血压水平进行了解,及时纠正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确保干预效果;③随访。护理人员于患者出院3 d后开展随访工作,对其血压水平进行记录,嘱咐其出院后仍旧需要按照制定的饮食干预计划进食,日常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维生素等食物为主,并多保证每天至少应用800 mL饮用水,可适当食用瓜果蔬菜等,以维持微量元素摄取;生活方面则积极戒除吸烟酗酒等不健康习惯,告知其吸烟饮酒对其身体造成的损伤,积极指导其养成正确健康的生活习惯,并鼓励其开展运动来转移其注意力,诸如太极、慢走等,逐步提高其综合体质,提高血压控制效果。

\

 
1.3研究指标。观察干预效果,包括护理前后治疗依从性及血压指标变化,并采用生活质量评分对生存质量进行评定。生活质量评分采用SF-36量表作为判定标准,项目包括生理机能、情感职能、精力、躯体疼痛、社会功能、一般健康状况、生理职能、精神健康等,每个项目评分均为100,分值越高该维度生活质量越高[4]。

1.4数据处理。本研究数据处理采取SPSS 21.0统计学软件开展,计数数据呈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χ2检验,计量数据呈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独立配对t检验;当P<0.05时,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前后治疗依从性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治疗依从性为50.00%(21/42)、47.62%(20/42),护理后,实验组治疗依从性为95.24%(40/42),参照组治疗依从性为73.81%(31/42),实验组护理后治疗依从性与参照组及护理前相比要高,有统计学意义(χ2=19.398、5.824,P=0.000、0.016)

2.2护理前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对比。两组护理前收缩压及舒张压分别为(140.16±10.45)mmHg、(103.23±9.42)mm Hg、(140.15±10.42)mm Hg、(103.21±9.46)mmHg,护理后,实验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分别为
(120.10±6.42)mmHg、(82.15±8.64)mmHg,参照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分别为(128.22±9.43)mmHg、(92.19±8.58)mmHg,实验组收缩压及舒张压与参照组及护理前相比要低,有统计学意义(t=10.600、4.613、10.688、5.344,P=0.000、0.000、0.000、0.000)。

2.3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对比。实验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分别为(86.56±2.16)分、(86.55±2.46)分、(84.19±2.24)分、(87.16±2.12)分、(85.28±2.20)分、(87.13±2.15)分、(88.10±2.08)分、(86.31±2.11)分,参照组则分别为(72.46±2.26)分、(72.15±2.16)分、(73.21±2.24)分、(72.14±2.22)分、(73.31±2.13)分、(73.23±2.11)分、(73.41±2.14)分、(72.54±2.32)分,实验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与参照组相比明显要高,有统计学意义(t=29.230、28.507、22.463、31.711、25.333、29.904、31.901、28.457,P=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3讨论

目前临床中针对高血压疾病并无准确治愈方案,仅能通过降血压药物进行治疗,导致治疗周期较长,使其生活质量受到影响[5]。因此,有必要针对其实施有效护理干预,对其生存质量进行改善,从而提高干预效果。个体化延续性护理是临床针对慢性疾病患者实施的一种新型干预措施,能够给予患者正确指导,使其出院后仍旧处于护理状态中,从而使干预效果得到提升[6]。在具体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则针对患者个体情况进行观察,详细了解其面对长期治疗的心态,是否存在不健康饮食及生活习惯,侧重于改善其负性心理,并协助其建立正确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存在吸烟饮酒的患者,则应告知其吸烟饮酒对其病情及健康造成的影响,积极引导其进行接触;而生活方面,则指导其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日常饮食以清淡为主,避免食用大豆、红薯等易催气的食物,禁止食用生冷辛辣等食物,减少对其肠胃造成的刺激,逐步提高其抵抗力,从而确保干预效果。本研究结果,实验组治疗依从性(95.24%)明显高于参照组(73.81%)及护理前(50.00%),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护理后,患者血压指标及生活质量均得到明显改善,处于稳定水平之内,证实采用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采用个体化延续性护理干预具有显著效果,能促使其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

 
综上所述,个体化延续性护理可准确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能够使其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得到控制,并有效提高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姚晓天,程志清.社区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特点分析[J].浙江中医杂志,2004(08):32-33.
[2]陈力君.全科医学管理模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心血管事件的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33):75-76.
[3]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中国肾性高血压管理指南2016(简版)[J].中华医学杂志,2017,97(20):80-83.
[4]张家仕,冼绍祥.PRO量表及SF-36量表测定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效果评价[J].广东医学,2017,38(16):2525-2527.
[5]Ye T,Sun X,Tang W,et al.Effect of continuity of care on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adult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a cohort study in China[J].Bmc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2016,16(1):674.
[6]李晓玉.个体化延续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临床研究,2016,24(4):171-17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84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