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个体化延续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12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综合平衡法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63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个体化延续护理。
观察护理效果,包括护理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前、护理后1个月和护理后3个月血压水平变化,后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对比分析组间数据。结果①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59%),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4.29%),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②两组患者护理前收缩压及舒张压等指标对比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后1个月和护理后3个月收缩压及舒张压等指标与参照组相比明显要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个体化延续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效果显著,并准确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关键词:个体化延续护理;老年;高血压;并发症
本文引用格式:刘文平,陈艳辉.个体化延续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5):249-250.
0引言
高血压是目前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是指患者血压长期处于较高水平的一种病理状态,中老年人群为主要发病群体[1]。病发后,如患者血压水平未能及时得到有效控制,便会逐渐对患者心、眼、肺、脑及其他组织造成损伤,威胁其正常生活及健康。
临床资料记载,多数患者经治疗出院后血压控制效果不佳,由于出院后患者未得到有效检测,且多数患者均存在不良生活及饮食习惯导致血压升高[2]。因此,临床有必要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干预,使临床血压控制效果得到提高。本院就6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个体化延续护理干预开展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我院于2017年2月-2018年4月收治的12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纳入标准[3]:
①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中相关疾病诊断标准;②明确研究开展主题;③自主参与并配合研究开展;④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⑤研究方案拟定后送往医院伦理委员会,经审核批准后实施。
排除标准:①抵触或抗拒研究内容开展;②不健康生活及饮食习惯严重;③合并严重脏器受损;④合并认知及神经功能障碍;⑤参与其他研究者。采用随机综合平衡法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63例。试验组男34例,女29例;年龄61-80岁,平均(70.5±1.4)岁;病程2-12年,平均(7.2±0.4)年。
参照组男35例,女28例;年龄61-81岁,平均(70.4±1.3)岁;病程2-13年,平均(7.4±0.3)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资料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谨遵医嘱实施护理,对患者血压指标进行检测,并指导患者自行检测,实时记录患者血压变化;
试验组采用个体化延续护理,具体内容如下:护理人员对患者个人信息进行观察,包括血压状态、心理、年龄、性格、饮食及生活习惯等,充分结合其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延续性护理,心理方面由医师与其建立良好交互关系,积极引导其建立正确治疗医师,协助其养成正确健康的生活及饮食习惯;
饮食方面严禁使用生冷辛辣及易催气等食物,诸如大豆、红薯等,避免腹腔内压力升高导致血压控制效果下降等情况发生,日常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食物为主,确保其每日正常膳食摄取;
对其血压进行检测,确保其血压控制效果达到出院水平后准许其出院,出院前对其进行健康指导,指导其正确使用24 h动态血压加测仪器对自身血压进行测定,并嘱咐其出院后严格按照制定护理内容进食及生活,定时对血压进行测定;出院后护理人员通过微信、电话随访等方式与患者取得联系,实施了解患者血压变化,一旦出现异常波动,立即指导其前来医院接受治疗,从而确保干预效果。
1.3研究指标。观察护理效果,包括护理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前、护理后1个月和护理后3个月血压水平变化,后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对比分析组间数据。
1.4数据处理。本次研究数据采取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数据呈百分比(%)表示,采取卡方χ2检验,计量数据呈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取独立配对t检验;当P<0.05时,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59%(1/63),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4.29%(9/63),其中试验组冠心病1例、脑血管病0例、高血压危象0例,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冠心病3例、脑血管病2例、高血压危象4例,试验组与参照组相比明显要低,有统计学意义(χ2=5.322,P=0.021)。
2.2护理前、护理后1个月及护理后3个月血压指标对比。试验组护理前、护理后1个月及护理后3个月收缩压指标为(148.56±8.48)mmHg、(130.20±8.26)mmHg、(120.13±7.43)mmHg,舒张压为(101.16±7.27)m m Hg、(92.56±7.26)m m Hg、(82.33±7.31)mmHg,参照组护理前、护理后1个月及护理后3个月收缩压指标为(148.92±8.51)mmHg、(137.44±8.32)mmHg、(129.62±8.55)mmHg,舒张压为(101.21±7.25)mmHg、(96.65±7.55)mmHg、(89.26±7.30)mmHg,两组患者护理前收缩压及舒张压等指标对比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8、0.039,P=0.406、0.485)。试验组护理后1个月和护理后3个月收缩压及舒张压等指标与参照组相比明显要低,有统计学意义(t=4.902、6.650、3.099、5.324,P=0.000、0.000、0.001、0.000)。
3讨论
高血压是目前临床老年常见慢性疾病,具有多发、治疗周期长、并发症严重等特点[4]。据临床资料[5]记载,机体血压长期处于较高水平而未能得到及时有效控制,便会引起患者出现心脑血管功能障碍或相关疾病,并具有较高致残率及死亡率。但目前临床针对高血压患者并无准确药物治疗,仅能通过部分降压药物及饮食干预,通过对其血压指标进行控制来达到临床治疗效果。
以往临床在治疗高血压患者中多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整体干预效果不佳,无法准确满足临床对干预效果的满意需求[6]。
因此,有必要采取更为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从而提高干预效果。个体化延续性护理是临床针对部分慢性疾病或治疗周期长患者实施的干预措施,能够使患者即使出院后仍旧能够得到优质护理,进一步提高临床控制效果。
而且在具体干预过程中,个体化延续性护理干预能够充分对患者个人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其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及血压控制状态等制定护理干预内容,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不仅会影响其个人健康,也会对血压控制效果造成影响;
故而通过护理干预协助患者建立正确健康的生活及饮食习惯,使患者离院后仍旧能够保持健康正确的饮食及生活习惯,极大程度提高临床对患者血压的控制效果,从而对患者健康提供保障[7-8]。
本研究结果,试验组冠心病、脑血管病、高血压危象等并发症发生率(1.59%),明显低于参照组的(14.29%),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个体化延续护理干预后,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均得到明显降低,证实采用个体化延续护理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有重要影响,可准确对其血压指标进行控制,促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生活。
综上所述,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采用个体化延续护理可准确提高临床血压控制效果,并对并发症发生风险进行控制,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陶珍霞,翁鸿.人文护理在高血压病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探讨[J].重庆医学,2016,45(17):2440-2442.
[2]卞维仕.天麻钩藤饮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4(5):87-89.
[3]郑海农,林益芳,蒋爱敏.积极修订高血压新指南迎接2018国际高血压学会年会——2017年全国高血压防治策略研讨会纪要[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7,17(2):148-148.
[4]黄超,步星耀,闫兆月,等.锁孔超声导航显微手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0):2374-2375.
[5]徐兰.社区健康指导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J].上海护理,2016,16(6):69-71.
[6]杨聪慧.高血压应用低盐饮食联合降压药物的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26):68-68.
[7]赵雪梅.个体化延续护理在急诊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21):4472-4472.
[8]张泓,冯少馨,俞燕,等.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改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0):48-4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