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讨论在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使用常规护理和其他护理干预的综合护理后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名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与其他护理的综合护理模式。结果采用综合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在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后遗症的治疗上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在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后遗症的治疗中,采用其他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恢复程度,具有明显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脑梗死;护理干预;综合护理
本文引用格式:刘彩英.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6):305-306.
0引言
脑梗死是老年人群易患的一种心血管疾病,一般在被发现时,病情都已经比较严重,因此可能患者会出现偏瘫、失语等情况,患者生活会受到一定的影响[1]。目前脑梗死患者全靠手术治疗还达不到完全康复的效果,只能靠后期护理慢慢恢复,但是护理不当的话,很可能会复发,因此要医护人员共同配合才能提高治愈率[2]。为此,我们特别针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完善术后的护理工作,使用常规护理与其他护理的综合护理方法来提高患者的恢复率,且效果明显,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8年1月到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为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后遗症患者,要求:患者病情诊断在一年以上,目前还存在脑梗死后遗症。使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40名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中有男性13名,女性7名,患者中最大70岁,最小48岁,平均63.17岁。对照组有男性12名,女性8名。其中最大71岁,最小49岁,平均63.34岁。以上40名患者均符合选取要求,随后又对比了两组患者其他方面的资料,发现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具有可对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与此同时重点看护。3个月后结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恢复情况。
1.2.1心理护理
脑梗死患者因为脑部神经出现异常,会导致患者的肢体出现一系列的障碍,比如:自理能力消失、无法与他人进行沟通等,每个患者的病情不同,并发症的情况也不同。因为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周期比较长,患者在治疗中情感会比较脆弱,很容易受到一些负面情绪的影响,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开导患者,多与患者深度沟通,明确告知其目前的病情以及治疗方法,并且通过治疗后能恢复的效果,进一步帮助患者恢复自信。多告知患者一些成功治疗的案例,提高配合度、让患者提起治疗的兴趣,积极地接受治疗。
1.2.2生活护理
病房的环境能直接影响患者的心情,因此病房要足够舒适、整洁。这样患者的心情就会变得轻松愉悦。在患者卧床治疗的期间,根据患者的病情来调整适合且舒适的姿势。对于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应让患者的头部高于身体,帮患者调整为仰卧30°的姿势。护理期间,根据患者的情况,合理安排用餐,每天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能量以及微量元素[3]。
1.2.3监护与用药护理
定时对患者体内的基本指标进行监测并记录,查房时多留意患者生命体征出现的变化。出现异常时及时联系科室医生。患者通常会进行药物治疗,在药物治疗过程中,留意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溶栓剂和抗凝药使用后,要求护理人员密切监视患者的凝血时间以及出血情况。注意观察患者排泄物的颜色,输送液体时,通常会受阻,要及时将甘露醇注射到患者体内,方便液体输入。
1.2.4语言障碍
病人情况严重时会出现语言障碍,与他人无法沟通时,患者通常会出现焦躁、烦闷等情绪,因此护理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有足够的耐心,多与病人交流,与此同时,患者需要每天进行针灸治疗,刺激语言中枢神经,尽早帮患者恢复语言功能。
1.2.5肢体功能障碍
对于半瘫患者,要注意肢体置放方法,以免时间过长导致患者肢体蜷缩,平时多采用仰卧姿势。在病人状态清醒时,指导患者进行活动。首先对于患者无知觉的肢体进行屈伸活动,尽量舒展。每天维持在2~4次,时间控制在15~20 min。康复训练的同时,进行药物治疗。使用针灸疗法,刺激患者神经。可以用红花、艾草水浸洗患者的腿部,加快血液循环速度。
1.2.6口眼歪斜
对于口眼歪斜的患者,尽量不要让患者接触到镜子,防止加重患者的负面情绪。一般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情绪多变,心理也比较脆弱,要多与患者沟通,让患者能感受到关怀,逐渐与患者建立起信任。教会患者锻炼面部肌肉的运动,在患者休息时,多进行面部按摩。每天定时进行针灸、刺激脸部神经。
1.2.7吞咽困难
患者在神经瘫痪的同时,也会引起吃东西时的不适症状。喝水时容易呛到,或者直接流出来咽不下去,这时要注意控制量,用勺子给患者饮水。对于半瘫型患者,也只能食用流食,如一些体积比较大的食物,要切碎后拌入粥里给患者使用,包括药物也是尽量用水稀释以后使用,避免堵住呼吸管。对于脑溢血患者来说,治疗过后会半身不遂,肢体不能自主的活动,外力的帮助下可以活动,因此护理人员可以帮助患者每天伸展肢体,按摩瘫痪部位,最好是帮助患者手指恢复灵活性,这样患者自己就可以活动下肢了。
1.3评价效果
分别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抑郁程度进行对比评分,根据各个指标的量化评分表进行评分。神经功能评分[4]:重型31~45分、中型16~30分、轻型0~15分。运动功能评分[5]:低于50分为严重、50~80分为明显、85~94分为中度患者、95~99分为轻度患者。日常生活能力[6]:≤40分为差,41~60分为中,>60分为良。抑郁程度[7]:8~17分是轻度,18~24分是中度,24分以上为重度。
1.4统计学分析
在进行数据处理的过程中,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分析对比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的自理能力、运动能力、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等指标的提高程度,计量资料均以(±s)表示,采用t检验,若P<0.05时,说明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数据结果显示进行常规护理和其他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病情恢复程度要好于只进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且差异明显(P<0.05),实验具有可比性,详细内容见表1。
3讨论
老年患者在出现脑梗死以后再并发高血压的情况是很常见的。长时间患有脑血压的患者不及时医治会引起脑梗死的概率也很大。所以在发现问题后应该及时来医院就诊。
脑梗死患者的患病程度会影响着并发症的类型,脑梗死并发症的常见类型有以下几种类型:肺炎、血栓、肌肉萎缩、偏瘫、失语等[8]。因此在监测时,患者指标出现异常,应及时确诊治疗。一般对于脑梗死患者来说,很容易受到心情的影响,出现一些负面情绪,因此医护人员和家属要有耐心地与患者进行沟通,让他感觉到自己被重视,这样治疗配合度也会提高,对后期的恢复阶段有很大的影响。通过此次研究结果来看,常规护理与其他护理干预的综合护理临床效果明显,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恢复率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华连琴.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护理方法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31(10):141-142.
[2]武秀丽.脑梗死后遗症康复护理的应用与护理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7,11(10):203.
[3]肖敏.延续护理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2):134-136.
[4]杨飞,刘怀军,史朝霞.出血性脑梗死的MRI特征性表现及临床分析[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9,17(6):445-448.
[5]刘丽.优质护理在脑梗死后遗症护理中的应用[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8,17(3):23-24.
[6]孙正平.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14):39,44.
[7]岳涛,宋雪,罗敏.脑梗塞后遗症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8,17(49):13-14.
[8]张明辉.脑梗死后遗症期病人康复护理干预的价值研究[J].饮食保健,2018,5(27):13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