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术、PEI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所收治的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本研究分析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n=15)与B组(n=15)。其中,对A组患者给予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进行治疗,B组在A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PEI介入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低于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93.33%;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高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6.67%,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与PEI介入联合治疗,能在提高整体临床治疗效果的同时,实现对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有效降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建议临床广泛使用。
关键词:肝动脉化疗栓塞术;PEI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性;有效性
本文引用格式:吴建波,陈颖虎,董国钢,等.肝动脉化疗栓塞术、PEI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5):76-77.
0引言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中较为常见富血管性恶性肿瘤之一。在早期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给予手术治疗或是肝移植等方式进行治疗能够获得理想的效果,但根据相关数据显示[1],在实际治疗中约70%的患者会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进而导致无法通过手术方式完成治疗。目前,临床针对无法进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主要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进行治疗,但该治疗方法在单纯使用后极易出现病情复发的情况,从而对整体疗效造成影响[2]。血管内皮抑制素(PEI)是一种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该药物能够直接抑制肿瘤血管的长度[3]。基于此,为了进一步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术、PEI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本研究回顾性选取本院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所收治的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本研究分析对象,展开后续对比分析,现将具体情况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回顾性选取本院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所收治的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本研究分析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n=15)与B组(n=15)。A组包括男16例,女15例,该组患者年龄为21-59岁,平均(44.17±3.59)岁。B组包括男15例,女16例,该组患者年龄为22-60岁,平均(44.79±3.61)岁。纳入标准:
①经过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患者;②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③本研究所用治疗方法与研究方法均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肾脏器官疾病者;②继发性肝癌者;③存在重度精神类疾病,无法配合医护人员治疗者。通过对比上述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相关资料发现,P>0.05,组间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A组患者给予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进行治疗,具体治疗步骤如下:使用Seldinger术穿刺患者的股动脉,并对其肝总动脉进行RH导管造影,以此确定供血动脉的实际位置。随后对患者给予盐酸吡柔比星,15-30 mg/次,同时给予奈达铂,80-100 mg/次。
1.2.2B组在A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PEI介入进行治疗,具体治疗步骤如下:在实施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后,使用21h多侧孔穿刺针,通过B超显示,在避免碰到血管、胆管以及胆囊的前提下,在无碘油与肿瘤周边的沉积位置注射无水乙醇,待其弥散至肿瘤边缘约10 mm时停止注入。根据对患者实际肿瘤的大小,给予合适的剂量,1-3 mL/次,2次/周。上述所有患者均接受持续治疗21 d[4]。
1.3观察指标和评定方法。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治疗效果的评定方法:①治疗后,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消失,且并未出现相关不良反应症状,为显效;②治疗后,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改善,且相关不良反应症状得到有效控制,为有效;③治疗后,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并未得到有效改善,且伴随着一系列的不良反应表现,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总例数×100%。
1.4统计法分析。本研究所获的所有数据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20.0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若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率。A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低于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93.33%,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对比两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1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存在2例肝功能变化、1例血液系统异常,该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B组1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存在1例肝功能变化、0例血液系统异常,该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B组,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PEI介入治疗所具备的优势主要包括:①PEI介入技术的使用无需进行手术开到,在微创治疗的条件下便可实现对囊肿的有效消除,在极大程度上减轻了治疗为患者带来的身心痛苦;②相较于常规手术治疗,PEI治疗技术不会对患者囊壁造成破坏,且不会对其他脏器造成影响,术后产生的副作用较小;③PEI治疗技术操作便捷、疗效显著、治疗时间较短、适用范围广泛且见效快;④相较于常规手术治疗需花费的昂贵费用,PEI治疗技术的费用更少,且对患者机体造成的伤害更小,在缩短治疗时间的同时,实现对治疗费用的有效降低[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A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低于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93.33%;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高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6.67%,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与PEI介入联合治疗,能在提高整体临床治疗效果的同时,实现对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有效降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建议临床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李浩.肝动脉化疗栓塞术配合PEI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8,37(32):71-73.
[2]张宇欣.经导管肝动脉栓塞与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远期疗效比较[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20):2791-2792.
[3]陈宝瑞,周丹,马丽红.比较单纯介入肝动脉化疗栓塞与综合治疗对原发性肝癌的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05):78-79.
[4]胡晓恒,陈万海.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血管内皮抑制素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安全性[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8):214-215.
[5]孙俊凯.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血管内皮抑制素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安全性[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8(11):2048-204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