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10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髓外固定术治疗,观察组使用PFNA内固定治疗,分析结果。结果对照组治疗优良率为74.00%,观察组为96.00%。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受试者治疗优良率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各项临床指标均比对照组好,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使用PFNA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满意效果。此法安全性强,有效性高,可缩短患者手术操作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帮助病患尽早进行早期康复功能锻炼,有助于促进患者疾病转归,因此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PFNA;内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本文引用格式:冉祥根.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8):92-93.
0引言
股骨粗隆间骨折为临床常见多发病。中老年人为例罹患该疾病的好发群体。疾病的发生总概率约占总体四肢骨折的3.57%。现如今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在这种情况下,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生概率也有所上升。对于此类疾病,临床有诸多方法进行治疗。既往建议对于此类患者开展卧床牵引治疗。但值得说明的是,由于此类方法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概率较高,当前已经被摒弃。手术疗法能够全面防止因长期卧床所导致的严重并发症。所以说其也成为了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主要方法[1]。
从具体手术类型而言,主要可被分为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动力髋(DHS),防旋股骨近端螺钉(PFNA)以及外固定架等等。结合实际情况,本文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部分患者使用了PFNA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得出心得,现将具体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经诊断以及相关检查,受试者确诊,符合卫计委颁布的关于此类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依照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为62.28-86.36岁,平均(71.24±2.14)岁。骨折发生直至时间间隔时间为0.24-5.14 d,平均(2.51±1.25)d。观察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为63.69-87.58岁,平均(72.66±2.27)岁。骨折发生直至时间间隔时间为0.34-5.17d,平均(2.61±1.27)d。两组受试者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观察组受试者接受PFNA内固定术开展治疗,详情为:患者患肢手术床上完成牵引复位,确保内收中立位。通过c臂x线设备完成透视。于受试者大转子上部纵向方向制作规格为4-6 cm的切口。全面确定进针点和髓内腔中导针部位。择取长度以及直径适宜的PFNA主钉。全面依照前倾角的要求,将主钉放入到随腔之中。在此之后依照所植入钢针详情,对瞄准器加以调整。确定好刀片长度,同时打入与之相对应的刀片,钻孔拧进远端螺钉。在此之后,依照c臂x线设备完成透视。对于PFNA具体位置加以确定[2]。完成上述步骤之后,对患者手术切口加以缝合。
1.2.2对照组受试者接受传统化髓外固定术进行治疗。将患者的患肢保持外展内旋状态。于大转子侧方制作规格为8-12 cm的切口。同时将患肢股外侧阔筋膜以及肌膜加以分离。全面暴露股骨粗隆。选择规格适宜的锁定钢板,并紧贴股骨外表置入其中。通过导向手柄钻孔,拧入螺钉完成固定。当确保稳定之后,对手术切口加以缝合。
1.3观察指标。①分析两组受试者住院时长、下地负重时长、骨折愈合时长、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②本实验使用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标准,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开展评价工作。详细包含髋关节活动度、是否存在下肢畸形、相关功能发挥以及疼痛情况。总分为100分,其中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尚可70-79分;差70分以下。优良率=优秀率+良好率。③分析两组受试者并发症发生概率。
1.4统计学分析。本实验使用SPSS 20.0专业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内的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分析,当P<0.05时,组件数据存在明显差异。
2结果
2.1两组受试者治疗效果。对照组治疗优良率为74.00%,观察组为96.00%。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受试者治疗优良率明显更高(P<0.05),详细见表1。
2.2两组受试者临床指标比较情况。观察组各项临床指标均比对照组好,P<0.05,详细见表2。
2.3两组受试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内,内固定松动6例,髋内翻5例,下肢短缩3例,术后感染2例。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2.00%。观察组内,髋内翻2例,术后感染1例。总并发症发生率为6.00%。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
3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也为一类临床发生率最高的股骨近端骨折类型。老年人为例罹患该疾病的高发群体。一般因摔伤引起。当前该疾病的发生率,在我国范围内呈现出了逐步上升趋势。因为老年患者合并多类基础性疾病,并且体质偏差、骨质疏松、行动迟缓。一旦摔倒极有可能发生粉碎性骨折[4]。患者骨折之后需要长时间卧床,进而引起了诸多并发症发生。例如: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压疮等等。疾病所带来的风险也随之上升。当前临床多建议对患者开展手术治疗[5]。
对于该疾病患者,尽早实施手术并在术后早期开展功能锻炼,可以全面促进骨折位置恢复。有效改善生活质量[3]。本实验对于观察组患者开展了PFNA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结果证实: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明显更高,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受试者各项临床指标显著更好,P<0.05。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实,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使用PFNA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显著效果。并且,这种方法也能够全面减少患者的手术时间,降低手术过程中所产生的出血量,有助于促进患者疾病转归。之所以出现这种结果,主要原因在于PFNA的主钉为空心状,其很容易从患者的股骨大粗隆顶端插入到骨髓腔之中。通过这种方法可降低患者血运损伤度,缩短了手术操作时间。同时也有助于促进骨折位置愈合。
本组研究指出,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受试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可见PFNA内固定术安全性较强。
总而言之,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使用PFNA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满意效果。此法安全性强,有效性高,可缩短患者手术操作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帮助病患尽早进行早期康复功能锻炼,有助于促进患者疾病转归,因此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兴锐,徐浩,蒋元斌,等.PFNA和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6,31(2):184-185.
[2]徐风瑞,何明武,姚忠军,等.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6,31(2):155-156.
[3]贾真,林涨源.PFNA与ALP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6,31(6):581-584.
[4]Jun-Il Y,Yong-Chan H,Jae-Young L,et al.Early Rehabilitation in Elderly after Arthroplasty versus Internal Fixation for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of Femur: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Journal of Korean Medical Science,2017,32(5):858.
[5]Berger-Groch J,Rupprecht M,Schoepper S,et al.
5 years outcome analysis of intertrochanteric femur fractures: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 comparing a two-screw and a single-screw cephalomedullary nail[J].Journal of Orthopaedic Trauma,2016,30(9):48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