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急性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25 15:20:5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在治疗急性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时采用系统护理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76名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平均每组患者为38名。对照组患者中,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临床组患者中,实施系统护理的干预措施,最后比较两组结果。结果根据最后结果统计,采用系统护理措施的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的对照组,两组结果差异比较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进行治疗时,配合系统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使患者生命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此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辅助呼吸;意识

本文引用格式:崔丽红,李晓燕.急性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4):343-344.

0引言

近年来,我国患有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由于此疾病发病较为严重,当治疗时如果处理不恰当有很大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人身伤害。在对患者进行的系统中,急救护理属于系统中的核心,为最为重要的部分。急救系统工作的顺序一般是预先评估、进行诊断、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和治疗结果的评价。这些步骤对于患者的治疗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1]。为了能给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提高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水平,总结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患者76名,观察患者的临床急救护理情况,经最后结果分析,可以明显看到效果,现有如下报道。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在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疾病治疗的患者共76名。将这76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在选取的所有患者中,有14名是因为工作意外导致,有10名是跌倒摔伤导致,剩下的52名患者是交通事故导致。所有患者都没有患高血压与糖尿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将这76名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22名,女性16名,最大79岁,最小12岁,平均(44.28±18.35)岁,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20名,女性18名,最大80岁,最小13岁,平均(43.56±18.25)岁,通过比较所选患者其他方面资料,发现并没有统计意义(P>0.05),可以进行研究讨论。

1.2方法

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护理人员要详细记录患者病情变化,并且时刻观察患者精神状态。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全面的护理干预,主要方法如下。

1.2.1高效率开展护理流程

当病人接受治疗时,首先与医护人员一起将患者口腔的血块清理干净,立即给患者供氧,马上采取痰液吸引措施,病情较为严重,此时患者呼吸困难,需要为患者及时建立人工气道,安装呼吸机辅助呼吸,根据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措施的步骤规划,首先测量患者的血型,寻找与之相匹配的血液,然后进行输血、液体治疗,扩充患者的血容量。当患者需要时,立马搭建静脉通道。如果病人的静脉循环已经很微弱,必要时可以采用深静脉穿刺。工作时其他护理人员需要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心率监测、体温监测。病人出现心率失常时要及时改正过来,并需要有专人专门观察患者的意识是否清晰、瞳孔是否发生扩散等情况。适当地对病人进行一些轻微的刺激,发现再刺激时患者出现吞咽或者眨眼等情况时,表示患者的意识很清醒,当发现没有出现上述情况时,患者极有可能已经发生脑疝,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视患者的瞳孔变化,防止患者出血休克等过激反应[2]。

1.2.2对患者进行全面监测

此病患者一般情况下都较为严重,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刚入院时,患者都会存在生命危险,病情也会随时出现变化,比如颅内流量突然增多或者突然减少、出现呼吸不规则、力量大幅度下降等情况。对于此类情况,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时,要密切监视患者的各项监测指标,发现异常,立马报告有关主治医师并采取措施,对患者进行紧急救治。

1.2.3生命体征的观察

这类疾病病情复杂,很容易发生突发情况,而且患者多伴有其他伤害,治疗起来极为不易,在治疗时,随时观察患者的生命特征,监测患者的各项指标,可以在宏观意义上对患者的伤势有一个明确的了解,避免走入治疗误区,为抢救患者赢得宝贵时间[3]。

1.2.4意识观察

在患者接受治疗时,需要时刻判断患者意识是否清醒,在不能确定患者是原发伤还是继发伤的情况下,主要的判断依据就是患者的意识是否清醒[4]。多数情况下,患有此病的患者都存在交流障碍的情况,一般采取的方式是对患者进行一些特殊部位的刺激,经常与之交流、呼唤,用这些方式来判断患者的意识清醒程度。

1.2.5心理护理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病情发病严重,一旦发病,很大可能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所以在患者住院后,往往会出现很多消极情绪,比如焦躁、紧张、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等情况。对此,护理人员要及时沟通患者家属,与家属一起引导患者走出疾病的阴霾。并且尽早对患者的消极情绪做出评估,拟定针对性方案,防止病情恶化。

1.2.6管切开的护理

当患者病情相对来说较为严重时,可能需要切开气管辅助患者呼吸,对于此类操作,最重要的是防止感染。主要需要注意的方面有:(1)要注意操作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只要与呼吸装置直接接触的要按时消毒,间接接触的也要按照规定消毒,治疗期间杜绝一切探视的可能,防止出现意外感染;(2)对患者使用的吸痰管要符合患者的条件,注意吸痰的动作不要过于用力,避免损伤到呼吸道,引发出二次伤害;(3)患者使用的设备都要事先检查,防止发生因仪器失误造成危险状况的发生,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保证使用的套管通畅。套管发生堵塞时,要及时更换,必要时换为金属套管,此时要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4)保证吸气管道湿度适当,按规定使用湿化液为0.9%盐水加糜蛋白酶和庆大霉素,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可加入适量抗生素,每次气道内滴入湿化液6~8mL/h,既能保证患者的呼吸舒适,又能预防感染[5]。

1.2.7肺部感染的预防护理

根据资料证明,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致死率最高的原因是由于肺部感染造成的。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很多患者都会出现吞咽、咳嗽等情况,当为患者建立起辅助呼吸道呼吸时,患者呼吸道抵抗病菌的能力会下降,细菌可能会在呼吸道大量繁殖,最后转移到肺部,最终引发肺炎。对于此种情况,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要按时检查患者的体征变化,一般发生感染后会有轻微高烧的现象,当高烧长时间不退的时候,要对患者进行深入检查,并报告主治医生,按时对患者吸痰,将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降到最低[6]。

1.3效果评价

对患者进行测评,当患者意识清醒时,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价。

1.4数据统计

本次研究数据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均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2检验,统计P<0.05时表明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详情见表1。


\
 

3讨论

近些年重型颅脑损伤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针对此疾病的研究讨论也更加深入,对于此疾病的护理工作也有明显的进步,但是不可避免的,当患者情况过于严重时,很大几率都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患者康复之后会因为这些并发症的影响出现残疾的情况。在此类疾病中,急性特重型颅脑损伤的病情比较严重,发生此病后,很大程度都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这类患者在一开始入院治疗时,要马上拟定相关护理计划,保证患者的病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控制[7-8]。在现代医学治疗中,临床护理工作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辅助性治疗工作,行之有效的护理工作可以在最短时间让患者恢复清醒的意识,大大缩短了治疗前的准备工作,降低在手术时出现的各种风险的几率。在对于颅脑损伤的患者治疗时,本文采用了系统式急救护理措施,与主治医生的工作形成良好的配合,并且可以按照事先的计划,提前准备好患者所需要的所有急救物品,在治疗时能明显缩短时间,降低手术风险,在最短时间内控制好病情。根据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证明了在治疗患者时采用急救护理模式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更有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娜,李敬.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常见并发症的临床护理[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4,29(4):118-120.
[2]李雪.38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8,24(5):173-174.
[3]许文丽.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3,27(21):377.
[4]杨清虹,姜明娇,税玉兰.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并发症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8):159-160.
[5]徐玮蔚.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前急救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4):226-227.
[6]杜长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30例的急救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27):131-132.
[7]田永平,贾建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60例临床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3,42(2):200-201.
[8]张玉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精神障碍临床治疗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3,32(14):42-4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58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