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分析动静脉内瘘与深静脉置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护理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25 11:51:3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动静脉内瘘与深静脉置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3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投掷硬币的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6例患者。观察组采用动静脉内瘘建立血管通路,对照组采用深静脉置管建立血管通路,两组患者均采用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为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75%,且观察组的总满意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动静脉内瘘建立血管通路效果更好,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少,安全性高,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深静脉置管;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护理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孙宝华,孙大炜,文娜.分析动静脉内瘘与深静脉置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护理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4):334,336.

0引言

血管通路是用于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主要治疗方式,在当今的临床医学中,主要采用动静脉内瘘以及深静脉置管这两种血管通路[1-2]。这些血管通路在护理的过程中需要格外小心,当出现护理不当等情况时,患者将很容易爆发并发症,从而影响到预后的生活质量[3-4]。动静脉内瘘比较适合心功能较强的患者,能够在置管期间满足患者的血流量需求,从而保证其生理机能,而深静脉置管则更适合需要进行长时间置管的患者,这种置管方式的舒适度较高,患者能够采取基本的活动。本次研究主要以分析动静脉内瘘与深静脉置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护理效果为主,本次研究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0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3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投掷硬币的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6例患者。观察组中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19~88岁,平均(40.36±6.36)岁;对照组中男性9例,女性7例,年龄20~87岁,平均(41.06±6.75)岁。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将给与深静脉置管,选择在锁骨下静脉以及颈内静脉或者股静脉进行置管,将使用双腔导管。当置管成功之后,将立即为患者进行固定工作,并对其进行粘贴以及缝合操作。连接血液透析机以及双腔导管,并且将患者体内多余的毒素与水分通过透析清理出体外[5-6]。

观察组采用动静脉内瘘,首先为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并且在吻合的腕关节处头静脉与桡静脉处,在皮下形成动静脉内瘘,选用16号穿刺针对内瘘血管进行穿刺工作,并且将动脉血引入透析器,并从静脉端回流至人体。两组患者均需要进行每周2~3次的透析,透析时间保持在4 h左右。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的数据录入以及计算采用SPSS22.0软件实现,以t与2检验,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则采用(%)来表示,如果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为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75%,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


2.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的总满意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
 

3讨论

动静脉内瘘能够满足患者对于血流量的需求,置管将建立在动脉中血液流入患者的静脉浅表中,这种置管方式能够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血液体外循环[7]。而深静脉置管比较适用于需要进行长期血液透析、血管条件较差且心功能较差的患者。在治疗中深静脉置管与动静脉内瘘均为常见的治疗手段,能够帮助患者延长生命,提高生存周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水平。深静脉置管以及动静脉内瘘均为常见的血管通路,但是采用动静脉内瘘的方式进行置管,并发症发生率相比深静脉置管更低,安全性相比于深静脉置管更高,且患者满意度更高。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为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75%,这一结果说明采用动静脉内瘘建立血管通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更少,安全性更高;且观察组的总满意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这一结果说明,对于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动静脉内瘘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这一结果与段晓薇在动静脉内瘘与深静脉置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效果及护理一文中的数据一致[8]。

综上所述,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动静脉内瘘建立血管通路效果更好,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少,安全性高,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张霞.西双版纳州勐海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分析及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66):124-125.
[2]樊桂娟.4种途径深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与护理[J].护理研究,2016,25(27):2502-2503.
[3]张敬丽,田野.首次血液透析患者未行动静脉内瘘原因的调查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15(35):3723-3726.
[4]梅芳.血液透析中应用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的效果评价及护理[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28(4):226-227.
[5]黄荣莫.动-静脉内瘘与长期留置双腔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比较[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5(20):33-34.
[6]黄秀芬.维持性血液透析83例长久性深静脉置管的护理[J].福建医药杂志,2014,36(6):174-175.
[7]陈莉,刘毅,郑尘非,等.永久性深静脉置管对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及透析效果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7,8(8):462-465.
[8]段晓薇.动静脉内瘘与深静脉置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效果及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8,9(12):1880-188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54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