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高血压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4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30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所有被选入的患者高血压的病因以及发病机制。结果导致患者患有高血压的原因有血管活性物质因素、遗传因素以及环境因素,而发病机制更是带有多样性跟复杂性。结论临床了解到高血压的病因,并根据具体病因展开治疗,对于疾病控制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研究;高血压;病因;发病机制
本文引用格式:莘继强.研究高血压的病因及发病机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3):114-115.
引言
高血压是危害人们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而且跟心血管疾病息息相关[1-3]。这几年临床一直研究高血压的病因以及发病机制,具体情况已经达到分子跟基因水平方面[4]。高血压共有两种,即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压升高,约占高血压中的95%及以上[5]。高血压的特点有“三高三低”,患病、致残、死亡率高,而服药、知晓、控制率较低,所以临床必须明确高血压的病因以及发病机制,方便展开治疗。本次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4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300例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4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300例的临床资料,所有被选入患者都有经确诊,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6],其中男137例,女163例,年龄37~78岁,平均(51.2±4.6)岁。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所有被选入的患者高血压的病因以及发病机制。
1.3观察指标
统计所有患者的病因,并做好记录。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数据用统计学软件SPSS 23.0处理,计量资料均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并用2检验,当P<0.05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患者的病因
经分析与统计,发现高血压患者的病因主要有遗传、血管活性物质因素以及环境因素三方面,其中有92例患高血压是因为遗传因素,占30.67%,有148例患高血压是因为环境因素,占49.33%,有60例患高血压是因为血管活性物质的因素,占20.00%。
2.2患者的发病机制
对300例高血压患者回顾性分析以后,发现高血压患者的发病机制主要有炎性因子、神经递质、基因三方面。其中有101例患病是跟炎性因子有关,占33.67%;有122例患病跟神经递质有关,占40.67%;有77例患病是跟基因有关,占25.67%。
3讨论
分析高血压患者的病因以及发病机制,可知患病原因有血管活性物质因素、遗传因素以及环境因素,而发病机制更是带有多样性跟复杂性。首先高血压患病因素有很多,像是寒冷、饮食、肥胖等,但主要是跟遗传、血管活性物质因素以及环境因素三方面有关,具体病因如下。
3.1遗传方面
血压表现正常的群体里,检测出盐敏感者的几率是14%~41%,而在高血压患者群体里,检测出盐敏感者的几率是28%~75%。这表示不同的人里面检出盐敏感性的概率是不同的[7],尤其是对高血压患者来说,盐敏感性更是会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而呈现增加趋势。关于盐敏感致使患者发生高血压的机制目前尚未明确,但很可能跟体内钙、钾的缺乏以及胰岛素发生抵抗等方面有关[8]。高血压并通常具有家族聚集的特点,患者的亲属发病概率要显著高于正常人群的发病概率,血缘关系越近的群体发病率也越高。
3.2环境方面
高血压发病原因不仅有遗传方面,还跟患者生活环境、日常饮食、吸烟、精神或气候等方面息息相关。通常而言,遗传因素是不可控的,而与之相反的环境因素则是可控的,这表示可以通过关注环境因素来防治高血压[9]。不管是在动物群体还是在人的群体里,高盐的饮食习惯很容易引起血压升高,这从血清钠以及血压之间的关系,加上利尿剂可以实现高血压的治疗中可以得到证实。除了高盐的方面以外,寒冷也可能造成血压的变化。高血压患者冬季的血压水平明显要比夏季高,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内皮功能因为血浆纤维浓度的增加而受到影响,所以引起了血压的升高[10]。除此以外,人体摄入不足的钙和优质蛋白,过多的摄入一些饱和脂肪酸,也会引起血压的升高,所以在日常膳食里摄入钙和优质高蛋白,是能够避免血压升高的,同时饮食纤维的摄入还能帮助适当降低血压。当然,吸烟也会造成血压的升高,在吸烟的过程里会刺激到交感神经,使其兴奋,所以心率就会出现加快现象,因而引起血压的升高。吸烟引起血压升高的机制主要包括三方面:(1)患者吸烟极易引起糖类跟脂类的代谢异常情况,而且吸烟量跟代谢异常情况呈正相关;(2)患者长期吸烟也会增加血小板P-选择素的表达作用,还会上升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的水平,这表示吸烟指数是跟血小板的活化以及内皮的细胞存在一定关联的;(3)患者损伤动脉血管内膜,容易引起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升高,进而导致血压升高现象。引起高血压的因素是很多的,而肥胖是危险因素之一,发生高血压的概率跟BMI以及腰围都有一定关系。对于超胖人群而言,发生高血压病的几率能高达正常人群患病率的四倍之多[11]。
3.3血管活性物质方面
当外界不断对人体造成刺激,就容易使交感神经变得兴奋,所以体内去甲肾上腺素也会因此而增多,然后增高外周血管的阻力,最终导致血压的升高。除了交感神经系统以外,还有RAAS,肾素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可以生成AngⅡ,直接导致小动脉平滑肌发生收缩,进而增加外周的阻力,同时增加醛固酮的分泌,引起体内水钠的潴留现象,最终使患者体内的血压发生升高。此外胰岛素也能够引起高血压,很多高血压患者都会合并胰岛素的抵抗情况,具体作用机制有体内关于吸收肾小管钠的力度有所增加,体内的Ca2+-ATP酶活性出现降低现象,SNS的活性发生随之增高的情况等方面[12]。
4结论
虽然高血压疾病的病因以及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且尚未得到明确定义,但是能够确定其跟机体很多方面有关,所以对这些相关方面加以干预,是可以影响到血压的。目前临床治疗高血压病的方式主要有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种方式。非药物治疗就是患者要保持饮食上的合理,并适当进行运动,保持心理和精神上的愉悦感。减肥是可以降低血压的,适当进行运动则可以保持血压在一个稳定范围内,此外在饮食上患者也要控制每日食盐量保持在6g及以下的氯化钠摄入量、钠摄入量在2.4g及以下。在药物治疗方面,临床上的抗压药种类较多,在选择降压药的时候务必要根据患者的个人特点进行选择,对于顽固性高血压患者来说,单一用药的效果通常不会太过明显,所以要注意联合用药。但在联合用药的时候要注意减少药物的服用剂量,这样才能减少药物的副作用,进而增强降压效果。
综上,虽然高血压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是该病跟患者的机体因素息息相关,所以对这些因素施加干预,完全可以控制血压。此外,在治疗的时候要注意做到对症治疗,并且确保患者每日都有服药,同时不间断对其进行干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血压的控制。
参考文献
[1]王雪春,孙跃民.CD+T细胞亚群与高血压发病机制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3,21(4):327-330.
[2]杨青松,王爱玲.趋化因子在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6,51(1):146-150.
[3]李夏珍,王增荣,王洋,等.原发性高血压形成相关基础实验研究进展[J].中华针灸电子杂志,2015,4(5):226-229.
[4]王芳,周鹏,王沛坚.顽固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新策略[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5,21(5):720-723.
[5]葛新梅,谷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机制及防治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3,19(7):1270-1272.
[6]王鸿.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1):85-86.
[7]王玉双.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现状及临床经验总结[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
[8]葛新梅,谷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及防治研究[J].新医学,2012,43(12):889-891.
[9]刘广安.高血压患者常见病因及预防的初步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6):40-41.
[10]陆华.现代高血压药的研究和发展[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4,24(7):4053-4054.
[11]徐泉崧.高血压病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认识[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7):30-31.
[12]刘凤敏,张艳敏.炎症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关联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9):3644-364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