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及胃癌关系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23 11:12:5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在性别以及不同民族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并对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胃癌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300例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来我院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检测的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患者,将汉族患者作为对照组,新疆维吾尔族患者作为实验组,每组患者各150例,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患者性别、民族以及胃癌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中有142例患者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总感染率为47.33%。相同性别及相同民族之间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中男性胃癌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与女性患者比较显著较低,实验组男性胃癌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汉族男性患者比较显著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汉族及新疆维吾尔族非癌患者之间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分布较为均衡,其中造成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最显著危险因素是维族胃癌患者。

关键词:胃癌;Hp感染;汉族;新疆维吾尔族

本文引用格式:吴晓东,马晓平.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及胃癌关系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3):238-239.

0引言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澳大利亚学者Marshall与Warren从胃炎患者胃粘膜中分离并且培养了幽门螺旋杆菌,至此之后胃癌、萎缩性胃炎与Hp之间的关系成为消化系统领域的研究重点[1]。本研究中从患者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家族史以及Hp感染等多种因素探讨了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300例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来我院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检测的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患者,其中女性与男性分别为142例、1 58例,年龄34~76岁,平均(61.52±4.42)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上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

 
1.2方法

问卷调查所有患者的同时对其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应用幽门螺杆菌IgG抗体检测试剂盒(MP生物医学亚太私人有限公司)进行,应用阴性(-)阳性(+)的定性方法判定结果。取受检者的3mL静脉血,将血清分离之后将其迅速冷冻,在温度为-20℃冰箱中储存。应用幽门螺杆菌IgG抗体检测试剂盒,使用间接固相免疫层析技术胶体金法,对现症感染条带蛋白抗体进行同时检测。应用阴性(-)阳性(+)的定性方法判定结果。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所有患者中有142例患者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总感染率为47.33%。其中新疆维吾尔族胃癌患者Hp感染率为41.18%(28/68),新疆维吾尔族患者的Hp感染率为23.94%(3 4/1 4 2)。汉族胃癌患者H p感染率为4 7.3 7%(3 6/76),汉族患者Hp感染率为42.25%(60/142)。相同性别及相同民族之间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中男性胃癌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与女性患者比较显著较低,实验组男性胃癌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汉族男性患者比较显著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


3讨论

胃癌发病主要是因为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等综合作用造成的结果,胃癌具有家族聚集特征,具有肿瘤家族史患者具有较大发病危险性,在低发病区中也存在高发家族[2]。作为癌症高发地区之一,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与汉族地区相比较而言,癌症类型主要以贲门癌为主,并且男性患者人数要多于女性患者[3]。现阶段医学领域的很多血症将Hp感染因素作为胃癌发病的一级致癌因素。但是也有学者提出了其他的观点,认为胃癌发生的危险程度并没有直接与Hp感染相关联[4]。汉族以及新疆维吾尔族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在是否患胃癌、性别以及不同民族是够存在差异性,目前为止还缺乏相应的研究与报道[5]。本研究结果显示,男性胃癌患者中汉族患者的Hp感染率与维吾尔族患者比较显著较高,所有胃癌患者与非胃癌患者感染率比较而言:维吾尔族女性、男性患者,汉族女性与男性患者中胃癌患者的Hp感染率与非胃癌患者结果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在同性别以及同民族之间Hp感染率与胃癌之间不具有关联性。本研究中四组中非胃癌患者的Hp感染率比较:女性汉族维吾尔族之间以及男性汉族维吾尔族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表明在同种居住环境中因为饮食种类及生活习惯基本相同,各民族非癌消化道疾病的患者Hp感染率无显著差异。在Hp感染传播方式中不论是粪-口途径传播及口-口途径传播,能够通过饮水和饮食作为媒介,Hp感染与生活习惯是否存在关联性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6]。饮食习惯趋于一致,很大程度上是导致汉族以及维吾尔族非癌消化道疾病患者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不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7]。所有胃癌患者汉族与维吾尔族之间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比较:维吾尔族男性胃癌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汉族男性患者比较显著较低,而女性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一些专家学者认为汉族人群的Hp感染率要低于维吾尔族人群,但是也有专家存在其他不同看法,认为民族间Hp感染率不存在差异性[8]。

综上所述,在汉族及新疆维吾尔族非癌患者之间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分布较为均衡,其中造成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最显著危险因素是维族胃癌患者。

参考文献

[1]李满元,赵劲松.CyclinD1、COX-2、p53与胃癌组织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8,25(11):1679-1682.
[2]冯娟.血清胃蛋白酶原与幽门螺旋杆菌筛查对胃癌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19):21-24.
[3]董启超,梁晖,胡聪,等.脾多肽对幽门螺旋杆菌脂多糖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TNF-α、IL-1β、IL-6及IL-17的作用[J].海南医学,2018,29(1):1-3.
[4]李晓琴,单文杰,董文福,等.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对萎缩性胃炎、胃癌的筛查价值及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关系[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7,39(9):1062-1065.
[5]王青,许洪伟,乔月芹,等.脆性三联组氨酸蛋白和B细胞淋巴瘤-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7,33(15):1431-1433.
[6]吴杰,骆骥才,张剑英,等.胃蛋白酶原在胃癌患者血清中变化的意义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J].中华全科医学,2017,15(6):1010-1012,1050.
[7]代理.探究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治疗中应用左氧氟沙星联合三联疗法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42):93,95.
[8]钟晓刚,王晓通,殷舞,等.进展期胃癌根治术(毕Ⅱ式)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及药物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6,9(10):851-85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44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