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肝硬化病人的肾功能衰竭和细菌感染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表现。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158例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肝硬化患者肾功能衰竭细菌感染流行病学以及临床特征变化,以此为临床早期诊断和制定治疗计划提供参考依据。结果117例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中,经临床诊断为细菌感染58例,以尿路感染最高,其次为肺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自发性菌血症、皮肤感染和其他。而41例无腹水肝硬化患者中,诊断为细菌感染7例,以尿路感染最高,其次为肺炎、皮肤感染以及培养阴性细菌感染等。58例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中存在肾衰20例,无肾衰38例,而有无肾衰在SIRS、平均动脉压、MELD评分、胆红素、血清肌酐、BUN以及尿钠等指标变化中存在明显差异(P<0.05)。20例细菌感染所致肾衰中,7例属于进展性肾功能衰竭,13例为肾功能衰竭。而两者中以胆道或胃肠道感染率最高,其次为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尿道感染、肺炎以及其他感染。结论肝硬化肾功能衰竭细菌感染存在明显的临床特征和指标变化,加强临床监测可以进一步降低和减少细菌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肝硬化;肾功能衰竭;细菌感染;临床特征
本文引用格式:梁赟磊.肝硬化病人的肾功能衰竭和细菌感染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3):123-124.
0引言
肝硬化(Liver Cirrhosis)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泛指由一种或几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进而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1]。目前,我国肝硬化疾病多为肝炎后肝硬化,部分为酒精性肝硬化和血吸虫性肝硬化,临床表现以乏力腹胀、黄疸、肝掌、肝脾大和腹水等为主要特征[2]。肾功能衰竭是由多种慢性肾脏疾病发展到终末期而引起的肾功能部分或者全部丧失的病例状态[3]。目前,我国临床对肝硬化诱发肾功能衰竭的研究相对较少[4]。而本次研究旨在分析肝硬化合并腹水病人发生由不同类型细菌感染诱发的肾衰竭发病率以及其临床特征表现,以此为临床早期诊断和制定医疗计划提供一定借鉴经验,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纳入2015年6月至2018年8月于我院就诊住院的肝硬化患者158例。其中,男98例,女60例,年龄47~82岁,平均(65.21±2.13)岁。117例患者入院时存在明显腹水证据,其余41例在入院后无明显腹水证据且既往未存在腹水病史。
1.2诊断标准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参照美国危重病医学标准[5],即若血肌酐>1.5mg/dL或BUN>30mg/dL则为肾功能衰竭。自发性菌血症为血培养阳性且无感染灶,阴性细菌培养则为发热、中性粒细胞增加或者尚未明确感染灶的血培养阴性感染。此外,三种类型肾衰竭判定中若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在住院期间能恢复为正常水平则为可逆性,若住院期间病情稳定则为稳定型,若住院期间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出现进行性升高则定义为进展型。
2结果
2.1有/无腹水肝硬化细菌感染类型
117例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中经临床诊断为细菌感染58例(49.57%),41例无腹水肝硬化患者中,诊断为细菌感染7例(17.07%),详见表1。
2.2有/无细菌诱导肾功能衰竭肝硬化并腹水病人临床特征变化分析
20例出现肾衰竭的肝硬化并腹水患者中有9例为诊断后出现,而其余的11例患者均在诊断细菌感染后在既往肾功能衰竭基础上病症加重,见表2。
3讨论
细菌感染泛指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以及其他代谢产物进而引起急性全身性感染的症状。同样细菌感染也是肝硬化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既往研究显示,肝硬化中无论其何种病因,肺炎、SBP以及UTI均是其最为常见的细菌感染类型。此外,发生细菌感染后的肝硬化患者其病死率以及住院时间均会存在明显增加[6]。为此,在临床诊断细菌感染过程中,细菌感染控制如何以及MELD评分变化可以作为分析细菌感染患者死亡的预测因素[7]。
本次研究通过分析肝硬化患者肾衰竭细菌感染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可将细菌感染和肾衰竭的关系总结为以下几点[8]:①肾衰竭是肝硬化并腹水患者发生几乎所有类型的细菌感染时的并发症,而非以上病人发生SBP时的并发症;②进展性肾衰竭胆道和胃肠道细菌感染最高,最为常见;③即使细菌感染能够被控制,但也无法排除可能会发生进展性肾衰竭的几率;④胆道、胃肠道感染和UTI引起的进展性肾衰竭和1型HRS诊断标准基本一致,以上细菌感染诱导出现肾衰竭的几率在32.0%~33.5%,和既往发生SBP肾衰的肝硬化并腹水患者的发生相符,且相较于既往无腹水肝硬化病人发生细菌感染的发生率略高。本次研究发现,有细菌诱导肾功能衰竭SIRS、平均动脉压、MELD评分、胆红素、血清肌酐、BUN以及尿钠等指标存在较大差异。而临床可根据以上指标变化情况对有/无细菌感染肾衰进行判定[9]。此外,58例有腹水肝硬化患者中,以尿路感染最高,其次为肺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自发性菌血症、皮肤感染和其他。而无腹水肝硬化中以尿路感染最高,其次为肺炎、皮肤感染以及培养阴性细菌感染等[10]。此外,目前临床在发生细菌感染诱导的肾衰竭中尚未存在明确证据证明肾损害是因为尿钠较低以及蛋白尿不明显所致。但由于所有进展性肾衰竭患者和1型HRS诊断标准相符。为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排除因急性肾小管坏死进而引起进展性肾衰。相较于无细菌诱导感染的肾衰,细菌诱导平均动脉压更低,而这一现象也证实了由严重动脉灌注不佳诱发的肾脏血管收缩是肝硬化合并细菌感染出现肾衰的主要因素。
参考文献
[1]徐晶晶,梅亚宁,李响,等.肝硬化合并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17,44(4):312-313.
[2]毕景月.肝炎后肝硬化患者90例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16,29(6):2665.
[3]傅晓春.慢性HBV感染者血清HBsAg/Anti-HBs双阳性的形成机制及其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研究[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2017:48-49.
[4]刘瑞明,张慧,吴丹,等.肝硬化患者合并肾功能不全异常结果分析与临床[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7,38(3):188-189.
[5]文英郭,朱才忠,吴海棠,等.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15):2962-2964.
[6]张文洁,陈绮丹,万瑜,等.酒精性肝硬化与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糖代谢异常男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对比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6,32(2):296-300.
[7]许艺容.肝炎后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特点对比及防治措施[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27):152-153.
[8]王娟,谢良伊,张景,等.肝胆系统疾病患者胆汁病原菌分布与临床特征[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7,16(11):1021-1025.
[9]许娜,刘永霞,高莉,等.肝硬化细菌感染患者血清中Presepsin检测的临床意义[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7,32(6):92-95.
[10]傅晓春,陈静,叶爱珠,等.医院就诊人群HBsAg与抗HBs双阳性HBV感染者的流行病学与分子病毒学特征[J].临床检验杂志,2017,35(1):47-5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