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肥胖症伴胰岛素抵抗患者1例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21 09:42:1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肥胖症是人体内脂肪总含量过多,或局部脂肪含量过多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胰岛素抵抗(IR)是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对胰岛素作用敏感性下降,即正常剂量的胰岛素产生低于正常生物学效应的一种状态。肥胖和IR在某些疾病(如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就1例肥胖症伴IR患者的诊治,探讨肥胖和IR的关系。

关键词:肥胖症;胰岛素;分析

本文引用格式:刘永峰,张丽.肥胖症伴胰岛素抵抗患者1例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2):270.

1病例

患者,女,31岁,以“肥胖症、月经不调”于2015年10月27日收入院。患者2014年3月就诊协和医院,诊断为月经不调,给予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戊酸雌二醇片/雌二醇环丙孕酮片复合包装片建立人工周期,服用2月有月经来潮后自行停药。2015年6月因不规则阴道出血就诊本地妇幼保健医院,诊断为功血、中度贫血,给予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对症治疗,并建立人工周期,服用3个月有月经来潮后停用上述药物。至本次入院末次月经2015年10月27日,经期、经量正常,无痛经。自患病来,患者精神、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体重持续在95公斤左右。入院查体:T35.9℃,P70次/分,R17次/分,BP137/97 mmHg。身高168 cm,体重94 kg,腰围136 cm,发育正常,余无明显阳性体征。入院第2天检查回报血尿常规、肝功、肾功、血脂未见明显异常。糖化血红蛋白HbA1c 5.30%。糖耐量试验:空腹血糖4.06 mmol/L,半小时血糖8.33 mmol/L,一小时血糖7.24 mmol/L,二小时血糖6.50 mmol/L,三小时血糖4.16 mmol/L。胰岛素释放试验:胰岛素空腹21.85 uIU/mL,胰岛素0.5小时229.58 uIU/mL,胰岛素1小时171.53 uIU/mL,胰岛素2小时123.08 uIU/mL,胰岛素3小时31.85 uIU/mL,C肽空腹2.96 ng/mL,C肽0.5小时8.57 ng/mL,C肽1小时7.92ng/mL,C肽2小时6.86ng/mL,C肽3小时3.36 ng/mL。相关激素检测结果: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3.38 pg/mL,游离甲状腺素1.07ng/dl,3代血清促甲状腺激素5.090 uIU/mL↑,雌二醇35.51pg/mL,垂体泌乳素13.28ng/mL,促黄体生成素3.00 mIU/mL,促卵泡生成素8.63 mIU/mL,孕酮1.18 ng/mL,睾酮51.70ng/dl。第5天因考虑IR,给予二甲双胍肠溶片0.25 gpotid治疗。第8天因考虑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给予左甲状腺素钠片25 ugpoqd治疗,无其他不适症状予以出院。

\

 
2分析讨论

本例患者身高168 cm,体重94 kg,计算体重指数33.31 kg/m2,大于28 kg/m2这一我国肥胖诊断标准[1],故诊断患者肥胖症。分析患者糖耐量及胰岛素释放试验结果可见,患者血糖处于正常水平,而服糖粉3小时后胰岛素和C肽均高于空腹水平,故考虑患者存在IR。

现在已知IR是2型糖尿病(T2DM)重要的发病机制,它与肥胖症、高胰岛素血症、血脂代谢异常等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现认为,IR是上述疾病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2]。而肥胖又是2型糖尿病、高血压、血脂代谢异常等的高危因素。在2型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发生、发展中,IR和肥胖可能有着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关系。

一方面,IR为发生肥胖的病理基础之一。机体发生IR时,包括脂肪等各种靶器官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使机体从脂肪摄取分解能量的作用减弱,导致脂肪分解减少,使腹腔内脂肪量增加,导致肥胖的发生。而大量游离脂肪酸从脂肪组织中逸出进入血液循环,形成高血脂,游离脂肪酸增高还可使肝糖产生及输出增多,导致空腹血糖升高、血压升高及高胰岛素血症等[3]。因此、降低IR对防治T2DM、肥胖症及减缓或纠正代谢综合征意义重大。

另一方面,肥胖是IR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患者中,脂肪细胞分泌脂联素、瘦素等改善IR、增加能量消耗的激素减少,游离脂肪酸、肿瘤坏死因子等促进IR的因子水平升高;肥胖患者脂肪组织可产生很多促炎症性因子,可诱发IR;肥胖患者脂肪细胞自身分化异常也导致IR的发生[4]。

二甲双胍是目前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推荐治疗T2DM的一线用药和联合用药中的基本用药,是糖尿病药物治疗的首选药物。二甲双胍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和改善外周IR发挥降糖作用,且在治疗T2DM患者中,不增加患者体重,甚至减轻患者体重。二甲双胍能还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T2DM的风险[5]。本例患者给予二甲双胍治疗,不仅可以改善IR,预防或延缓糖尿病等代谢疾病的进程,而且能够控制患者体重,对患者有积极治疗意义。

\

 
总结以上分析,肥胖和IR在糖尿病等一些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有着密切关系,两者可能通过互为因果的关系共同存进各类疾病的进展。二甲双胍作为糖尿病治疗的经典药物,能够改善IR和减轻体重,对于无论有无糖尿病的肥胖症伴IR患者,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肥胖组.中国成人肥胖症防治专家共识[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1,27(9)711-717.
[2]韦俊杰.二甲双胍改善2型糖尿病IR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9)28-29.
[3]朱剑红.二甲双胍对IR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23)134-135.
[4]孙凤.肥胖与IR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9)228-230.
[5]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8,38(4)292-34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234.html
本文标签: 肥胖症 ,胰岛素 ,分析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