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放射影像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21 09:39:3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比研究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采用两种不同放射影像技术对病情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经过治疗后证实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患者74例,根据治疗前所选择放射影像检查技术的不同分成对照组(37例)和研究组(37例)。对照组采用X线技术在治疗前进行检查;研究组采用CT技术在治疗前进行检查。对比两组放射影像技术诊断的准确度、影像学检查操作时间、诊断导致纠纷事件情况。结果研究组研究对象放射影像技术诊断的准确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影像学检查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诊断导致纠纷事件仅发生1例,少于对照组的6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采用CT技术对病情进行诊断,不仅仅能够提高准确度,还可以缩短检查操作时间,降低诊断原因导致的纠纷事件发生率。

关键词:气管;支气管;异物;CT;X线;小儿;诊断

本文引用格式:曹参,蔡丽,孙钧,等.放射影像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2):217.

0引言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已经成为目前临床耳鼻咽喉科当中一种常见疾病,小儿是该病的多发人群,且以5岁以下的患儿人数居多[1]。由于小儿机体的各种器官的发育还没有达到完全成熟状态,机体所具有的吞咽功能还不够完善,当其在进食的时候,食物有可能不能够顺利的进入到食道,而是进入到某些器官当中,对气管造成堵塞,使呼吸不能够保持顺畅,进而引发窒息甚至死亡等情况发生[2]。本文对比研究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采用两种不同放射影像技术对病情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汇报如下。

\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4月-2019年4月在我院经过治疗后证实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患者74例,根据治疗前所选择放射影像检查技术的不同分成对照组(37例)和研究组(37例)。对照组患儿年龄3-10岁,平均(4.7±0.8)岁;男性24例,女性13例;发病时间1-8小时,平均(3.1±0.5)小时;研究组患儿年龄3-11岁,平均(4.5±0.7)岁;男性22例,女性15例;发病时间1-8小时,平均(3.3±0.6)小时。数据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X线技术在治疗前进行检查,选择我院现有的X线机,在对患儿进行检查的整个过程中可以令其家属在旁边进行陪伴,并协助患儿取舒适的仰卧位,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适当的固定,避免由于体位发生扭动,使检查的结果受到不良影响;然后实施摄片操作,检查的主要部位要包括肺部、气管部位、支气管等。研究组采用CT技术在治疗前进行检查,选择我院现有的CT扫描仪,将检查操作过程中的层厚、管电压、管电流等相关参数水平分别设置为1 mm、120 kV、150-250 mA,嘱咐家属在检查过程中对患儿的情绪进行安抚,确定情绪相对稳定后可以开展检查操作;如果患儿的情绪始终难以稳定,则可以采用水合氯醛实施灌肠,从而帮助其保持镇静状态。在检查操作过程中要帮助患儿取仰卧位,然后对仪器的相关参数进行调整,扫描检查的部位主要包括患儿的肺部、气管部位、支气管等,使用相应的软件处理并分析所得数据。在检查期间可以通过适当的调整,以获得最清晰图像;调整视野后,对肺部异物征象进行检查。

1.3观察指标

(1)放射影像技术诊断的准确度;(2)影像学检查操作时间;(3)诊断导致纠纷事件情况。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8.0处理,P<0.05可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2检验。

2结果

2.1放射影像技术诊断的准确度


研究组CT检查结果与治疗后证实结果符合率高于对照组的X线检查,误诊和漏诊例数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
 


2.2影像学检查操作时间

对照组的X线检查时间和研究组CT检查时间分别为(9.37±0.54)min和(6.30±0.72)min,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诊断导致纠纷事件情况

研究组诊断导致纠纷事件仅发生1例(2.7%),对照组6例(16.2%)。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对于临床上所收治的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来说,已经成为发病率非常高的一种耳鼻咽喉科急症,特别是一些学龄前儿童,罹患该疾病的可能性较大,如果不能够保证在发病后,及时采取有效恰当的方法进行诊断和治疗,就很可能会对广大患者患儿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所以在临床实际工作中要争取尽快对病情进行确诊,并给予有效的治疗[3]。在该病的诊断过程中,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临床公认的金标准,可以对异物情况进行充分的明确和证实,但该项检查属于有创操作的一种,大多数家长很难接受,使检查方法的广泛推广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4-5]。而放射影像学技术具体指的是经过某种介质对人体产生相应的作用,使人体的内部结构能够得以显像,为临床医师对病情进行分析和判断,提供可靠而有力的参考依据[6-8]。本次研究充分说明,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采用CT技术对病情进行诊断,不仅仅能够提高准确度,还可以缩短检查操作时间,降低诊断原因导致的纠纷事件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栾振峰.放射影像技术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检查准确率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33(8):97-98.
[2]阿娜尔·阿肉甫汗,古力孜拉·阿孜拜.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及文献复习[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6,25(5):897-899.
[3]温伟春.放射影像技术在小儿气管及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7,26(24):57-59.
[4]曹丽,魏秀华.多层螺旋CT多方法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2):42.
[5]肖立义.放射影像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价值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18,19(5):169-170.
[6]曹丽,魏秀华.多层螺旋CT多方法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2):189-132.
[7]张立.探讨128层螺旋CT检查技术在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06):102-105.
[8]葛敏,葛涌钱,包雪平.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03):356-35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23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