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VSD治疗在感染创面的应用以及对患者治疗的机理。方法在基础治疗完成后进行VSD敷料覆盖和生物膜密封、引流等治疗直至创面恢复。结果VSD组在经过VSD治疗及优质护理后患者的整体治疗用费、康复时长、换药的时长与次数和患者康复后的治疗满意度均大大优于对照组。结论VSD治疗促进创面康复,减少创面积液与水蒸气的同时也防止细菌感染,密封性也确保了护理时无意识的交叉感染,同时减少了频繁换药带来的痛苦,促进血液循环。
关键词:VSD;骨科创面;护理措施;临床护理
本文引用格式:余宗懿,塔娜,张艳芬.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3):259,264.
0引言
骨科创面性治疗是治疗人体骨骼时经常需要解决的问题。大多数骨科伤口处理患者受伤面积大,软骨组织严重受损,很容易诱发感染,因此治疗期间感染率较高。创面大规模的感染对患者的恢复是极其不利的。因此,在治疗和护理工作中接受专业敷料和术后护理尤为重要[1]。原有的换药方式换药期长且患者重新增长的肉芽组织的填充面积不足,患者的痛苦也就随之增加,使用VSD进行真空封闭排水可以大大减少上述问题。本研究探讨了负压闭式引流治疗骨科伤口患者的重要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研究选择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30例严重骨科伤口患者。30名患者创伤面积大皆属于四肢骨骼受到创伤并且无法实现统一时段缝合。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VSD组,另一组为观察组。VSD组有9名男性和6名女性,年龄13~71岁,平均(40.5±2.5)岁,其中5名患者为新鲜伤口,10名患者为旧伤及感染。对照组中有10名男性和5名女性,年龄13~72岁,平均(35.5±6.5)岁,其中6名创面较为新鲜的患者和9名创面陈旧并诱发感染的患者。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中有18名患者小腿及足踝部皮肤损伤骨骼外露,患者的受伤面积在12~72cm2,平均面积在35.2cm2;其余12例在8~36cm2,比较两组患者的实际年龄和性别。
1.2方法
首先要对两组患者感染处脓液进行提取,用做病原性检查和药物过敏性实验[2]。然后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性敷药治疗,敷药更换情况与期限由患者创伤情况来定,一般定为1~2d更换一次敷料。对创伤较为严重的患者要对创伤处进行引流条设置,并对脓液进行定期检查。其次,对具有严重创面感染和局部组织坏死的患者进行清创,次数酌情而定,新的组织颗粒在患者的伤口处生长后,可以通过皮肤移植手术缝合患者的伤口并使其受伤;受伤面积过大或创伤处肉芽生长不利的情况下可进行皮瓣转移手术进行治疗[3]。VSD组的患者也需进行常规清理创伤面的治疗随后进行VSD治疗,也需进行护理,防止创面感染。在预期治疗结束后,要在患者创面处进行VSD敷料的覆盖。然后清理患者创伤周围的组织,并且保持干燥,随后用半透生物膜对创伤面进行密封[4]。最后,将负压引流瓶与患者引流管相连接附加负压源,将患者敷料收缩完成持续负压吸引,操作完毕后持续观察防止负压吸引时产生堵塞、漏气等现象。其次,还要对患者的创伤面进行清洗,采用敏感抗生素等溶液。在持续吸引5~6d后,将VSD敷料取下对恢复好或创伤小的位置进行缝合;皮肤移植治疗伤口面积大,萌发生长良好;某些创伤面极其严重,软组织大量缺失的部位进行多次VSD治疗直至长出良好肉芽在进行植皮等后续治疗,VSD治疗时间与第一次保持一致。
1.3VSD护理措施
1.3.1体位护理
为保证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减少患者的不适感和肢体肿胀,应该将患者肢体升高20~30cm,如果创面处于身体侧面,应将创面保持悬空防止不良接触与受压,在更换患者体位时,避免剧烈动作防止拉伸破坏创面,对肢体与引流管要加强注意,保持畅通。
1.3.2VSD负压的观察及护理
(1)手术前护理:在患者体毛过多的地方进行备皮准备,用酒精涂抹皮肤并准备好负压引流装备。(2)手术后护理:负压封闭引流的负压观察:VSD的最为关键的术后治疗步骤便是保持有效负压。如果在治疗过程中敷料薄膜下产生积液要立即处理,同时也标志此次VSD治疗失败。负压封闭引流必须在密封的环境下进行,如果密封不严压力消失积液无法排除将会导致治疗失败,一旦密封不严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进行相关处理。负压引流中的引流管要妥善处理,保持管道固定,防止脱落与弯折,负压引流管的材质要选择软硬适中,长度在90~120cm,并注意引流管指示[5]。持续记录引流管引出物的体积与性质。贴膜是防止过力拉扯皮肤,注意黏膜区的水泡发生情况。定期询问患者创面处疼痛状况,疼痛的加重有可能标志着创面感染的加深和引流的负压值过大,需要及时通知医护人员,立即处理。要对患者的生命特征进行持续观察,例如患者体温和脉搏,如果体温持续升高,可能是患者感染加重或引流无效产生积液,需要立即通知医护人员治疗并及时更换敷料。如果对所用贴膜过敏,应该2~4d进行更换,过敏严重要立即停用直到过敏反应消失,在更换引流瓶工作时要注意消毒,防止创面感染。
1.3.3基础护理
在注意创面的同时患者的床铺也要保持干燥整洁,避免污染创伤面,合理饮食,饮食中的热量蛋白与维生素含量要高,为创面的再生提供足够的营养;对患者的肢体进行辅助锻炼和局部按摩,在不影响创面与骨骼恢复的情况下,可用于防止关节僵硬和局部肌肉萎缩。
1.3统计学处理
合理地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说明存在明显差别,具有临床可比性。
2结果
VSD组在经过VSD治疗及优质护理后患者的整体治疗用费、康复时长、换药的时长与次数和患者康复后的治疗满意度均大大优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别,P<0.05,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具体见表1。
3讨论
一次性持续负压封闭引流(VSD)从全方面出发都优于传统治疗方法,提高了创伤组织的融合性,高效的替代了传统的经常性清理创面反复换药,也促进了创伤面毛细血管和肉芽的生长,创面循环得到改善,提高创面血流量。利用负压引流管的使用,更好地处理掉创面坏死的组织和积液,提高创面干燥性,有效抑制创面感染,增加了植皮的成活率。VSD在医院中的创伤骨科、外科以及外部烧伤科等众多科室的各种身体外部创面问题的治疗上得到了很理想的治疗成果[6]。多种疾病导致的皮肤大面积损伤,极易导致皮肤感染和创面组织坏死。正确利用VSD技术更好地清理创面坏死组织,与创面积液提升干洁程度防止创面感染,提高创面血液循环程度,促进创面组织肉芽生长[7]。在创伤部位铺设一层生物半透明,促进创面康复,减少创面积液与水蒸气的同时也防止细菌感染,密封性也确保了护理时无意识的交叉感染,同时减少了频繁换药带来的痛苦,促进血液循环,机体康复[8]。
综上所述,将VSD运用于骨科与体表感染的患者明显可以减少患者换药次数与治疗时间,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增加患者满意度,取得的效果非常显著,应该全国大面积使用。
参考文献
[1]李倩.VSD负压引流技术在骨科开放性骨折中的应用及护理[J].饮食保健,2018,30(90):67-68.
[2]吴院学.骨科创伤中持续封闭负压引流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30(20):89-90.
[3]李勇.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22):65-66.
[4]李金爱,梁伟梅,梁艳媚.VSD结合Oream护理在修复骨科感染缺损性创面的护理研究[J].甘肃医药,2017,7(9):54-55.
[5]唐飒英.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临床应用及护理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3(22):64-65.
[6]刘振宇.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8,20(12):54-55.
[7]赵艳丽.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创伤骨科治疗中的临床护理[J].心理医生,2018,32(20):43-44.
[8]吴伯菊,王洪良.VSD持续负压吸引术治疗骨科创伤软组织严重损伤的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8,3(20):39-4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190.html